為什么必須高度警覺漠視腐敗現象
時間:2022-07-15 05:03:00
導語:為什么必須高度警覺漠視腐敗現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廉潔文化建設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倡導廉政風尚,營造廉潔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總的形勢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認,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建設、醫藥等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還比較多,懲治腐敗的體制和機制尚需進一步健全,反腐倡廉任務依然艱巨。腐敗問題之所以難于根治,除了一些體制、機制上的原因以外,還因為腐敗現象常常以一種潛在的方式,滲透到一些人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當中,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警覺。這些方式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群體性腐敗。近幾年辦一個案子帶出一串腐敗分子的現象時有所聞。由于群體腐敗責任主體分散,所有行為個體都不同程度地負有責任,形成了利益風險共同體,相對于個體腐敗行為,其壓力和風險被減小了。在群體腐敗者看來,你腐敗,我也腐敗,大家都腐敗,也就無所謂腐敗了。群體腐敗對和諧社會建設比個體腐敗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因為它使得腐敗者心安理得,見怪不怪。
二是公開腐敗。一些違紀違法行為往往以改革改制等冠冕堂皇的名義,公開損害國家、企業利益,而滿足個別單位、部門,甚至是個別人的利益。由于這種行為有相關部門的強制力措施來保證實施,使得這種行為無形之中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往往不被視為腐敗行為,其危險性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和警醒,其實這種腐敗更具隱蔽性、欺騙性和破壞性。
三是漠視腐敗。在一些單位或部門,領導干部真心拒賄,卻被人譏為“呆”、“假”、“傻”;而有些胡作非為者卻被人稱為“有能力”、“有門路”、“有眼光”;有的貪官落入法網,一些人背后的議論無非是“后臺不硬”、“抓到他算倒霉”之類,總之是“笑貧不笑貪”。而且還有那些為腐敗鳴鑼開道的“輿論氛圍”,什么“水至清則無魚”、“小節無害”、“反腐敗影響經濟發展”、“腐敗難免”等等。這是典型的容忍腐敗和漠視腐敗的表現。
凡此種種,歸根到底是貪腐者的“貪腐心理”在作祟。因此,在反腐倡廉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重視思想和文化建設,特別要引導黨員干部培養高尚情趣,形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文化修養,升華自己的人格,重視和培養清正廉潔的精神;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防止在思想文化的多樣性面前失去自覺性、自主性。與此同時,還要從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設入手,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從根本上杜絕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