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是龍頭是關鍵是核心
時間:2022-07-16 10:43:00
導語:黨風是龍頭是關鍵是核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深入開展黨風黨紀教育,積極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領導干部模范遵守黨紀國法,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新風正氣,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這一重要論斷寓意深遠,反映了黨心民心,抓住了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風氣建設的關鍵。切實把十七大這一重要精神落到實處,必將有力促進黨風、政風和民風的全面好轉。
黨風、政風、民風,是一定時期一種社會風氣的三大基本要素。一個社會的風氣如何,往往由這三大基本要素來展示。因此,黨風、政風、民風是有機統一的,共同構成一種特定的社會風氣。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社會風氣這一整體當中,黨風、政風、民風所處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黨風是龍頭、是關鍵、是核心,在整個社會風氣中居于支配地位,起著示范和帶動作用;政風受制于黨風,體現著黨風;民風則受黨風、政風的影響,反映黨風、政風的狀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政風需要黨風來促進,民風也需要黨風來帶動。
為什么黨風對社會風氣的作用如此重大?從根本上說,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不言而喻,既然是先鋒隊,黨風就必然對政風、民風具有先鋒模范作用,在80多年的光輝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和作風。除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三大作風外,還有在長期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許多優良傳統,如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謙虛謹慎、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等等。還有一系列與時代特征密切相關的崇高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鮮明體現和升華。它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宗旨、綱領和路線,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我們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和政治優勢,是凝聚黨心民心的精神支柱,也是優良政風、民風的基本源泉。鄧小平同志曾用樸實的語言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是從苦里過來的,經歷過不少困難的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的時候也是很苦的啊!為什么過去很困難的局面我們都能渡過?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干部、黨員同人民群眾一塊苦。”
反之,黨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會對政風、民風帶來十分消極的影響。黨風、政風、民風具有顯著的自上而下的傳播特征,帶有“瀑布式”的流向。形象地說,執政黨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處在社會風氣的上端;普通民眾則處在社會風氣的下端。上端如不純凈,下端必有污染。我國自古就有“上行下效”之說,言簡意賅地點明了社會風氣的一種常態,甚至是規律。我們在充分肯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現實中黨的作風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漠視群眾、脫離實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虛報浮夸,鋪張浪費、貪圖享受,以權謀私、驕奢淫逸,等等,嚴重的還有貪贓枉法,陷入腐敗的泥坑。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黨員干部身上,但其消極影響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切實的解決,不僅會給黨的威信和形象帶來嚴重損害,而且必然會給整個社會風氣帶來嚴重損害。
因此,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基本前提是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切實改進黨的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基本措施是加強黨風黨紀教育和健全相關制度,并正確處理教育與制度的關系。教育與制度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是片面的。一方面,教育對解決作風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我們黨歷來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這是我們黨提高自身凝聚力、戰斗力和拒腐防變能力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在客觀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每一個人都處在大體相同的社會環境中,處在相同的體制、制度之下,同樣經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同樣面對種種嚴峻的考驗和形形色色的不良誘惑,而多數黨員干部廉潔奉公,頂住了沖擊,經受了考驗,抵御了誘惑,少數人則滋生了不正之風,甚至淪為腐敗分子。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差別呢?原因之一,就是每個人的思想意識千差萬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參差不齊。因此,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必須不斷加強對全體黨員和干部崇高理想的教育、黨紀國法的教育、艱苦奮斗和奉獻精神的教育、愛國主義和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教育。另一方面,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在加強教育的同時,要認真貫徹落實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各項規章制度,促進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真正用制度規范自己的言行。
黨風與監督密不可分。優良的黨風總是建立在健全的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基礎上的,對于共產黨來說,當處于執政地位的時候,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監督。這是因為黨處于執政地位,一些黨員干部經不起執政的考驗,并且掌握一定的權力,只有加強監督,才能防止他們濫用權力,及時糾正、查處黨員干部損害黨風的現象。加強監督首先是加強和健全黨內監督。黨內監督有多種形式,大體包括: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監督,下級組織對上級組織的監督,領導班子內部的相互監督,黨內紀檢部門的監督,等等。這些形式都需要不斷加以完善,但從長期以來黨內監督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來看,黨員對領導干部、下級組織對上級組織的監督尤其需要加強和保障。事實證明,形形色色損害黨風的行為,大多出自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身上,讓他們自我監督十分不易,這就需要下級組織和黨員履行黨內平等監督的職責。要切實保障黨員享有黨章規定的批評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權利,充分發揮黨員的民主監督作用。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只有這樣,黨的作風建設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