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在職黨員管理建立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時間:2022-07-27 05:21:00
導語:實施在職黨員管理建立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轄3鎮9鄉,總人口18萬,市區所在地沙州鎮下設11個社區居委會,有黨員5151名,其中在職黨員3828名。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市在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實施在職黨員“工作時間單位管、下班時間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使在職黨員的監督管理不斷向社區拓展,在職黨員的先進性不斷向“八小時以外”延伸,建立健全了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推動了社區黨建工作深入開展。
一、構建組織網絡,把在職黨員納入社區管理的范圍。按照社區工作社會化、區域化、群眾性和公益性的特點,*市從四個層面構建了在職黨員雙重管理組織網絡。一是成立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工作協調委員會。組織、指導社區黨組織做好社區黨員的監督管理工作;統一組織開展以在職黨員為主體的重大黨性實踐活動;不斷拓展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內容、途徑,并形成長效機制。二是社區建立在職黨員雙重管理聯絡站。組織、指導本社區在職黨員聯絡小組開展活動,負責對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情況的匯總、分析和反饋。11個社區推選聯絡站站長11名,副站長14名。三是建立在職黨員聯絡小組。聯絡小組組長指定由在職黨員領導干部擔任,或采取推薦的方式產生。去年,對在職黨員進行了全面普查登記,健全了在職黨員檔案,做到了在職黨員基本情況、所在單位、擔任職務、個人特長、服務志愿、家庭住址、聯系電話“七清”。在此基礎上,各社區按照“就近、方便”、黨員自愿、規模適度的原則,以樓群、院落、巷道為單位,把社區在職黨員全部編入了相應的聯絡小組,11個社區共設立聯絡小組130個,推選組長130名,副組長45名。四是在樓(組)設立在職黨員聯絡監督員。聘請了279名責任性強,群眾威性高,熱心社區工作的老黨員、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為義務監督員,負責對在職黨員的聯絡和監督,并適時將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通過聯絡小組向社區聯絡站進行反饋。
二、建立規章制度,促進雙重管理的規范化建設。為把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活動納入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市建立了三項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定期報到制度。要求社區在職黨員每年1月1日至31日持《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卡》到所在社區報到一次,并按其住址進行調整編排。二是建立了社區在職黨員民主評議制度。由社區黨支部負責組織部分離退休老黨員、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和居民群眾代表每年年底對在職黨員進行一次民意測評和民主評議,民主評議結果是一般黨員干部的送交本人所在單位黨組織,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送交市委組織部,并要求單位黨組織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三是建立了評優獎懲協審制度。黨員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新提拔副科級黨員領導干部和黨員被推薦受市級(包括市級)以上黨委、政府或系統表彰時,要事先征求并充分尊重社區黨組織的意見。市委在今年“七一”評選全市優秀黨員征求社區黨組織意見過程中,有5名黨員因不主動接受社區管理,不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被取消了評選優秀黨員的資格。同時,各社區黨組織按統一要求,建立了在職黨員登記冊、社區駐地單位黨組織基本情況登記卡、社區在職黨員在社區現實表現反饋卡等一些黨建常規工作所必備的表、簿、卡、冊,并指定專人及時、準確地做好記錄,規范了社區在職黨員管理工作。
三、創新活動載體,為在職黨員發揮作用打造平臺。*市按照“合適、可能、合理、適度”的原則,統一設立了在職黨員環境衛生保潔崗、住宅樓道亮化崗、維護社會治安崗、弱勢群體幫貧濟困崗、文化體育活動服務崗等10個服務社區的崗位,每個在職黨員根據從事的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都認領了1-2個服務崗位,并統一制作了在職黨員公示牌,將在職黨員姓名、職務和所認領的服務崗位在社區樓群進行了公示,亮明了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市3000余名在職黨員通過“第二崗位”,積極投身社區建設,廣泛開展了各項服務活動。參加環境衛生保潔崗的648名在職黨員在社區黨組織的統一安排下,對城區主要街道、城鄉結合部衛生和黑色廣告集中進行了清理;參加住宅樓道亮化崗的288名在職黨員帶頭打掃居民樓院、樓道衛生,更換樓道燈泡,不僅凈化、亮化了樓道,而且使鄰里關系更加融洽;參加維護社會治安崗的286名在職黨員主動參與社區群防群治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參加弱勢群體幫貧濟困崗的159名在職黨員聯系社區困難群眾126名,幫助社區居民新開設經營門點24個,幫助36名下崗職工、待業青年重新安置了工作,幫助和扶持社會力量建立便民利民服務網點86家;參加文化體育活動服務崗的262名在職黨員組成10個志愿者服務隊,舉辦日用科技知識、醫療保健知識、政策法規知識等各類教育講座66場次,和社區居民群眾同臺演出“唱*、贊家鄉”、“沙州園激情廣場大家唱”等公益性文藝活動33場次,等等。在在職黨員的示范帶動下,*市參加社會公益性活動的人數達5000余人。
四、整合社區資源,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實施在職黨員雙重管理,便于組織社區不同單位、不同職業的在職黨員廣泛參與社區各類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最大限度地整合、挖掘駐地單位和在職黨員的政策、信息、人力、物力資源,形成了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提升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特別是去年以來,*市在近年來先后完成7個社區居委會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多渠道籌資500萬元,新建了小北街、新敦巷、大北街、梨園巷4個建筑面積均在7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居委會綜合辦公樓,全部達到了“七室一校”標準。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共為修建社區居委會捐款30多萬元,捐贈沙發、辦公桌椅、文件柜等辦公用品,棋牌桌、乒乓球臺等娛樂設施和電視機、VCD機等電教設備共100余臺(件),改善了社區居委會辦公條件,增強了社區服務功能。目前,全市11個社區中有10個創建為“酒泉市示范社區”。
通過實施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創新了黨建工作理念,打破了多年黨員隸屬關系的限制,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居民黨員和社區干部抓社區建設的模式,使社區黨組織工作由線性、封閉式轉變為線與面有機融合的開放式,使社區黨建工作進一步向新、實、活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