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構建廉政文化
時間:2022-09-17 02:28:00
導語:和諧構建廉政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30年來,廉政文化為黨風廉政建設起到了春風化雨的教育功能作用,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廉政文化正日益得到發揚光大,越來越體現出現實的時代性,它在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反腐倡廉形勢以及先進文化的發展,體現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體現出人民群眾對于反腐敗的迫切愿望,并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構建富裕文明的小康社會服務,為助推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發揮出巨大的、獨特的作用。
一、廉政文化是近年來催生出的一種新型的文化現象。
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設和廉政建設相結合的產物,是文化大概念的一個分支,寓于文化的大環境中,具有豐富而特殊的內涵,它是近年來催生出的一種新型文化現象,對助推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愈來愈顯示出其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初期,面對大量出現的腐敗現象,我們側重的是遏制,為此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治理整頓和查處打擊。然而面對不斷出現的腐敗現象,我們逐漸認識到,光側重查處打擊還不夠,還要加強制度建設,于是提出了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思路,反腐敗進入了更加重視制度建設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建立了大量的反腐敗的法規制度。這些法規制度,對遏制腐敗、治理腐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我們又進一步認識到,光有制度還不夠,還必須有文化的支撐。沒有文化的支撐,有些制度不一定制定得出來,即使制定出來了也不一定能夠執行得下去。因此,廉政文化應運而生,為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找到了平衡點,并不斷得到推廣和傳播。
當然,廉政文化若得到加強和深化,必須緊緊圍繞廉政道德建設這個核心。而廉政道德的第一要義,則是“廉恥”二字。我國從西周以來的歷代偉大的思想家都把“禮義廉恥”四字作為以德治國的大綱,視為關系到國家存亡的關鍵。要有效地預防腐敗,不僅要求從政者本人知恥,而且要求其親屬、朋友、身邊人以至全社會都知恥,從而形成濃烈的“以貪為恥”的輿論氛圍。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這就明確地把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主旨或第一要義。我們進行廉政文化建設必須突出這個重點,抓住這個關鍵,否則就會隔靴搔癢,事倍功半,甚至流于形式主義。
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因為此舉是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中央2005年1月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黨全社會,要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這為反腐倡廉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為弘揚廉政文化做出了注腳。由此,在廉政文化得到重視和發展的同時,還要總結廉政文化建設經驗,提煉廉政文化精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廉政文化思想的精粹,汲取西方廉政文化有價值的東西,找準廉政文化工作著力點,推動廉政文化進入社會價值體系,形成腐敗可恥、廉政光榮等嶄新的廉政文化風貌。
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是以培育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想信念為宗旨,以倡導廉潔奉公、弘揚風清氣正為主要內容,以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為目的,其核心是黨員干部的價值觀,表現為為民謀利的宗旨觀、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廉政文化是以廉政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形態。同時,廉政文化是一種和諧文化,有助于促進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對于這種新型文化現象,如何把它與反腐倡廉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與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方向結合起來,從而探索一條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黨全社會的新路子,發揮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探索和實踐的新課題。
二、廉政文化為科學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正氣保障。
文化哺育和傳承民族精神,激發民族的創造力,鑄造民族的凝聚力。廉政文化也一樣傳承著民族的向心力,滋養著民族的生命力,為科學發展廓清腐敗障礙,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共存和共同發展,但不允許多種道德觀、價值觀、廉恥觀等文化現象共存和共同發展,否則就是允許腐敗的根源存在和擴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求凈化道德環境,使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共同的廉恥觀念、共同的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正氣保障。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反腐敗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以遏制和懲治腐敗,但是腐敗之風仍然在蔓延,剖析其深層次原因就是文化問題。如果不下大力氣糾正“笑貧不笑貪”的扭曲現象,改變“廉者不香,貪者不臭”的“腐敗文化”,在全體公民中形成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廉政文化氛圍,就不能有效地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正是基于這一認識,中共中央印發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提出要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機關、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目的在于在全黨全社會形成預防腐敗的強大合力。顯然,中央提出廉政文化建設的本意,就是要構建有利于預防腐敗、保持清正廉潔的文化氛圍這個軟環境,為經濟發展、科學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正氣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反腐倡廉的歷程表明,要大力發展經濟,實現科學發展,就要有效地預防腐敗,不僅要靠加強法律建設使從政者不敢貪,靠加強制度建設使從政者不能貪,還必須靠加強以道德建設為核心的廉政文化建設使從政者恥于貪、憎恨貪,這更具有治本性,如此方可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對于促進科學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科學發展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重視文化建設,尊重科學,遵循規律,其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七大報告又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戰略構想和方法步驟,突出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立足改革發展實際,不斷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全體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全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政績觀、權力觀,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以自覺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
其次,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弘揚先進文化的迫切需要。廉政文化既是歷史優秀文化的傳承,又反映著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價值取向,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廉政文化作為弘揚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既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需要,又是加快經濟建設的一個有力抓手。大力弘揚廉政文化,對于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引領健康的文化消費方式,營造廉政文化氛圍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和促進作用。
第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繼續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舉措。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蕩,封建陳腐文化,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的侵蝕,是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同各種有悖于先進文化的頹廢思想、沒落文化做斗爭,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輿論環境和人文環境,有利于營造廉潔從政的文化生活氛圍,不斷夯實廣大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推動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只有黨風、政風、行風和社會生活風氣根本好轉了,實現科學發展才能成為現實。
三、廉政文化是營造風清氣正和諧社會的先進文化。
廉政文化是強化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礎性地位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在于通過構建廉榮貪恥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增強廉潔從政的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斷優化黨風政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同時,由于廉政文化的文化屬性,具備一定的藝術性,符合大眾的審美標準,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還可以提升宣傳教育的層次和水平,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廉政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廉政文化的支持,和諧社會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有利條件和環境。和諧社會就是需要建立“不易”腐敗的防范機制、“不敢”腐敗的懲治機制、“不需”腐敗的保障機制。廉政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與保障,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舉措。
改革開放30年來,廉政文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活力和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從而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更好地踐行黨的先進性的要求。在鍛造廉政文化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和諧社會過程中,應當處理好廉政文化的四種關系,才能為社會和諧提供堅強保證。其一是廉政文化的先進性與大眾性的關系。廉政文化既是一種大眾性文化,要根據不同群體、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階段黨員干部群眾的文化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廉政文化產品和服務。同時,廉政文化又是一種先進性文化,用以教育引導黨員在建設廉政文化的過程中,要樹立精品意識,在強調思想性的同時,要重視藝術性、高標準、嚴要求,力求做到雅俗共賞。其二是廉政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廉政文化具有歷史的傳承性。盡管我國漫長的封建官場史是一部以貪官為主體的貪腐史,但經過二千多年的積淀,形成了一種具有忠君、愛國、廉潔、民本思想等內涵的廉政文化。這種文化毫無疑問對相當部分官員的行為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即使對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仍然具有積極的作用,應在去除其糟粕的基礎上,進行挖掘、繼承和利用。同時,廉政文化建設不能停留在繼承上,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其三是廉政文化與其他形態文化的關系。廉政文化不是孤立存在和單極發展的,與其他文化形態的聯系千絲萬縷,相互間只有協調發展,互相依托,互相包容,相互取長補短,才能展示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層面。其四是廉政文化與其他反腐倡廉措施的關系。廉政文化可以影響掌權的人多行廉潔之舉、不做腐敗之事,但不能決定他們是做清官還是做貪官。掌握權力的人能不能貪、敢不敢貪,起最終作用的是預防腐敗的制度嚴密程度、監督機制的健全程度以及對腐敗的懲治力度。我們既不能忽視、無視廉政文化的作用,又不能隨意夸大、拔高廉政文化的作用;既要消除廉政文化無用論,又要防止片面重視廉政文化建設,忽視制度建設、輕視監督、弱化懲治的傾向,在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同時,要著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完善監督機制,加大對腐敗的懲治力度,增大腐敗的成本。只有這樣,才有希望迎來風清氣正的大好局面,促進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廉政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新型文化出現,使反腐倡廉工作在認識和實踐中得到了一種升華,因此,大力培育和倡導有感染力、親和力、影響力的廉政文化,努力營造“淡如秋菊無妨瘦,清似蓮花不染塵”的廉政文化氛圍,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廉政文化體系,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為助推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提供保障,應是我們黨執政的一項長期性、艱苦性的任務。在此要求下,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把發展社會主義廉政理論與建設廉政文化結合起來;必須在繼承中創新,在借鑒中發展;必須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必須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唯有如此,廉政文化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廉政文化之花才會永不凋零,從而才能為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永駐活力,助推向前,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