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建設公司離休干部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5-31 04:53:00

導語:火電建設公司離休干部個人先進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火電建設公司離休干部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火電建設公司離休干部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奉獻的腳步永不停息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瞬間,就像流星稍縱即逝。而在流星劃破長空的瞬間里,一個人離退休以后的日子更顯短暫和珍貴。如何在離休后的有限時光里,活出精彩自我,讓夕陽熠熠生輝,讓屬于自己的那顆流星在天空留下完美的弧線?

在××省火電建設公司,就有這樣一位慈祥的老人,他用樸實無華的言行、不向社會索取的氣節,被干部群眾一直傳為美談、有口皆碑。他就是現年81歲高齡的離休干部××。

“我要把有限的余熱奉獻給黨的事業”

1983年,××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但周老離而不休,對工作的熱情絲毫未減,發揮余熱、關心企業、奉獻社會的愿望未曾減退。

“我是黨的一名干部,隨時準備著聽從黨的召喚?!薄痢寥缡钦f。

1987年,省局黨組決定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分析研究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為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參考,在人員配備時,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這時不同的聲音在××耳畔響起。

“老周,你干思政工作有基礎,局黨組需要你?!薄?/p>

“老周,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該歇一歇享享清福了,離休在家,工資照拿,干那活兒又不多拿一分錢,說不定還得罪人,還是找理由推了吧?!薄?/p>

但組織的召喚,對于××來說是義不容辭的。于是周老發出了自己響亮的聲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本文轉載自務的責任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余熱奉獻給黨的事業,這個活兒我干定了!”這發自內心的表白,充分體現出一名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老共產黨員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懷。

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工作期間,六十高齡的××為了搞好研究,不辜負局黨組的信任,克服年紀大,身體弱的困難,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分析企業現狀,并結合自己豐富的黨務工作經驗,為局黨組考查基層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評定企業等級。許多個夜晚,周家的窗前常常投射出一位鬢角花白的老人伏案記錄的身影,人們遠遠瞻望,為之欽佩。

“作為一名離休干部,要用自己的方式為企業奉獻”

“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白鴿奉獻給藍天,玫瑰奉獻給愛情……”是啊,奉獻的方式多種多樣,對于“奉獻”二字,××始終有著自己的理解:無條件地給予不索要回報,。

在采訪××的老同事、老部下、老鄰居時,聽到的眾口一詞的評論就是:周書記,真是個好領導!人們紛紛回憶起××在職時、離休后,作為曾經是火電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一個享受副廳級生活待遇的老干部,卻從不享受特權:

××到哪個工地視察,經常不帶專車,也不打電話要求工地派車接送。當年,他第一次去分宜工地視察,工地和火車站相距7公里,炎炎夏季,他一個人穿著解放鞋,帶著草帽,背著水壺,一路走,一路問,步行2個多小時,到達工地。

××無論到哪一個工地視察,都和工人同吃同住,不開小灶,工地食堂買飯時的隊伍排得再長,他都按順序排隊買飯;不住賓館,和工人同住工棚,哪怕外面下大雪,工棚里面飄小雪。

××在位近20年,卻沒有利用手中權利,為愛人找份工作,也沒有利用職權,為五個兒子謀求體面的崗位,至今,他的老伴仍然靠著他的離休金生活,他的五個兒子仍然都是各自單位的普通員工。

剛離休那陣子,因企業工作需要,××和一些老干部經常下基層開會,即便安排好了賓館,他也堅決不住,說能為企業省點就省點,和工人住在一起,心里踏實,也便于了解他們的困難。

××有句口頭禪:一樣的,一樣的。他認為,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地位,都應該和普通人一樣,不享受特權,并將艱苦樸素、甘于奉獻不索取的作風,一直延續到離休后的生活點滴中。

××的家庭和大家想像中的高干家庭大相徑庭,××的三兒子長期患病,需要治療,四兒子家庭離異。一直以來,三子所生的女兒和四子所生的兒子都由××夫婦倆撫養。三兒子去年去世之前,也一直和××夫婦住在一起。

三代同堂,帶來了天倫之樂,也造成了家庭經濟的拮據。

××的老伴是沒有工作的,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的離休工資支付一家人的開銷和兩個小孩讀書生活的費用,簡直捉襟見肘。經濟的困乏令這位離休老干部感到了困難重重。

那些年,××每月的離休金按照家庭開支的輕重緩急常常分成固定幾份,兩個孫輩的讀書費用、患病兒子的就醫開支、一家五口人的柴米油鹽開銷……××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庭是多么的難!

許多人認為周老是一名離休老干部,他的困難可以向組織反映,要求補助,度過難關??杉幢阍谀敲蠢щy的境況下,××也從沒向組織開口說個“難”字,更不倚老賣老,向組織要這要那。不僅如此,逢年過節,領導來家里走訪慰問,他也避困難不提,并與家人達成共識,誰都不在領導面前擺困難。每當領導主動提出要為他辦一些實事時,他都婉言謝絕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005年春節期間,南昌市由包家花園開往省中醫院的1路電車上,一位80多歲高齡的白發蒼蒼的老人,十分引人注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他一個人來乘車,顫微微扶著車的把手緩步上車,待身體平衡后,向司機主動出示自己的老年乘車證,然后找個座位就坐。車到省中醫院門口,老人緩緩從座位起身,扶著車把手顫微微地下車。這位老人就是××。

那陣子,××81歲的老伴突發腦中風,正在住院,接受治療。周老夫婦風雨相伴幾十年,照顧老伴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身上。

按規定,火電公司為離休老干部們配備了專車,供老同志出行。××享受這種待遇本來在情理之中,更何況這個時期老伴腦中風正在住院治療,需要陪護,使用專車理所當然。

“使用專車必然增加開支,火電公司現在正需要點滴的積累??!我能走動時還是自己搭乘電車吧?!本瓦@樣,××每天去醫院陪護老伴,都是拿著老年證,顫微微地一趟趟擠著電車來來回回。

這位81歲的老人,在困難面前考慮更多的不是自己,卻是企業的麻煩和負擔!每一位離休老同志只要提起××克服困難撫養孫輩以及擠公交車陪護老伴時,都肅然起敬,紛紛豎起大拇指:“我們的老書記,就是作風硬!”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心系企業、體諒企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默默為企業奉獻著自己的綿薄力量?!痢疗D苦奮斗的精神、戰勝困難的毅力不僅直接教育了他的晚輩們,如今他的孫子孫女不負重望,都已大學畢業了,而且周圍的人們也被他深深感染。

“我愿把真誠和關愛給予身邊每個人”

“周書記,您老早???”

“周書記,您這么早就去買菜呢?”……

這是××每天出門碰上鄰里同事對他的問候。

有的離退休員工不愿住在原工作單位,其中原因多種,可是××離休后在火電公司大院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其他且不說,單從他離休后每天鍛煉身體或買菜時碰上鄰里同事,大家還主動親切喊他“老書記”,并非常愿意和他拉家常,他的威望和親和力就略見一斑。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顆真誠關愛他人的心。

離休干部唐文富,今年75歲,今年有段時間雙腳莫名浮腫,他本人并不在意,以為到了這個年齡,有點小毛小病是很正常的。

××發現了唐老的病情,憑他多年鉆研醫學的經驗,斷定這肯定是因為心臟的原因引起的浮腫,極力說服唐老就醫。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腳和心臟怎么會聯系在一起?”唐老不相信地連說三個“不可能”。

“男人怕腫腳,女人怕腫臉”,在××耐心細致的解釋勸說下,唐老去了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確如××所言:唐老心臟供血不足引起腳浮腫。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唐老恢復了健康。

一提起這事,唐老就感激地說,是周書記幫助他抓住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由此還引出若干年前他和××的一段交往經歷。

1976年的夏天,一列火車緩緩從江蘇南京車站開出,駛向千里之外的××南昌,車廂里一位穿著軍穿即將轉業的干部,凝望窗外飛逝而過的景色思緒萬千。

轉業也算是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當年的唐文富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會??吭谀模繉頃鞘裁礃樱坎筷牴┧x擇的三個轉業地點:南昌、九江、宜春,都人生地不熟的,他也不知道該往哪去。為慎重起見,唐文富決定第一站先到南昌看看再說。

剛下火車,唐文富就聽到車站喇叭里傳出“南京來的唐文富同志,站外有車接您”。

當他來到站外,時任火電公司黨委書記的××上前親切地和他握手,隨后帶他上了車。在車上,周書記把火電公司的情況簡要介紹給他,既誠懇又親切。就這一“看”,唐老決定了:哪里都不去,就選擇××火電了,因為××火電的領導干部辦事實、說真話。

如今,在火電公司離休老干部活動室內,唐老經常和××碰面,面對老書記,他還和當年剛進廠時一樣,愛把心坎里的話說給這位受人尊敬的老領導聽。

有陣子,唐老因為兒女的事與老伴產生了矛盾,老倆口每日見面都說不上幾句話。為這事,唐老煩心死了。××得知情況后,不顧自己家庭瑣事多困難多,多次到唐老家里,以老大哥的身份開導他,安慰他,并做唐老夫人的疏導工作,使得夫妻二人重歸于好。

在火電公司大院內,有一個“老人聊天角”,其實就是院內的兩個再普通不過的小亭子,因為老人們喜歡聚集在那對國內外一些大事發表各自見解而得此名?!痢烈渤9馀R此處,談談自己的看法,唯一不同的是,當××在這兒聽到一些人對火電公司的抱怨和不利于火電穩定發展的言論話題時,××立刻會以老書記的身份,耐心勸說解釋,消除這些人對火電公司的抵觸情緒,為企業的和諧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奉獻社會,關愛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熟悉××的人,更加了解他有一顆慈祥仁愛之心。

丁長華,一位快七十的退休老工人,是××幾十年的鄰居,當我們帶著采訪的問題,敲開她的家門時,老人對周書記的尊敬之情,立即溢于言表,對往事如數家珍。

1985年夏天的一個傍晚,丁長華和老伴吃過晚飯后出去散步了,而此時有一個人正急切地想敲開她家的門,那是丁長華一個朋友的女兒,因當天在南昌市職業培訓中心培訓,沒趕上回家的車。

“小姑娘,你找誰?”當聽到樓上有人持續地敲門,樓下的××出來問道。小姑娘訴說完事情的原委后,隨這位慈祥的老人進了周家。

“還沒吃飯吧,肯定餓了,這樣吧,讓我老伴替你炒碗蛋炒飯。”

片刻,一碗熱騰騰的蛋炒飯端了上來,小姑娘眼睛里潮濕了,因為素不相知的老人一家對她這個陌生的不速之客這樣好。丁長華兩口子散步回來,感激地連聲對××說謝謝。

88年丁長華的愛人去逝了,女兒在外地工作,她只身一人在火電公司,加之年紀大眼睛不好使,行動不便。前陣子,家里廁所漏管道滲漏,污水順著管子滴到樓下的××家,××夫婦上廁所得撐著傘,而丁長華本人卻不知?!痢练浅W⒅剜徖镪P系的和睦,也體諒丁長華的困難,對此事,只是在樓道里碰到丁長華時,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下,這令丁長華很不安,立即將廁所翻修,補好了滲漏的管道。

雖然××家庭負擔重,可火電公司每一次的愛心捐贈,周老從不因自己經濟困難而不顧,總是積極主動捐款捐物。

2005年7月的一天,周老正在家里揮毫潑墨,修身養性?!盎痣姽镜狞h員今天開始為企業特困職工子女上大學募集捐款。”在去菜場買菜的路上得到消息的老伴連忙折回家,向周老通報了這一消息。

××寫字的手停頓了,墨汁滴在紙上,漸漸散開,在他眼前也漸漸打開了記憶中的一幅情景:

2001年8月,××家召開家庭會,這是××處理家庭大事的一種方式。兒子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了,此時正圍坐桌前。一紙南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擺在桌上,那是孫女周麗麗的?!斑@大學是上,還是不上?”××請家人發表意見,因為他這個當爺爺的年事已高,無法再負擔起孫女就讀大學的費用。

“讀大學是麗麗一直渴望的,我愿意負擔她就讀大學的全部費用?!薄痢恋拇髢鹤永斫獍謰屝那?,同情三弟遭遇,更為侄女能錄取大學而感到欣慰,他愿意盡己所能,圓侄女的求學夢。正因如此,周麗麗上大學的夢想才得以實現。

是??!還有許多像自己的孫女一樣,等著圓求學夢的學子們。這時,××連攤開的筆墨都顧不上收,就急急趕到募捐點,鄭重地捐上了自己的100元錢。

當時,在離退休退養黨員中,有不少同志的家庭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他們看到××和其他離退休退養黨員的愛心捐贈后,不再顧慮自己家中的困難,紛紛解囊相助。

當然,也有人認為××不必要捐,自身患癌癥,治療看病有大量的開銷?!痢两裉鞄У拿弊釉缭诙昵熬驮撎蕴?,身上的中山裝穿了近二十年,洗得都發白了,如此簡樸,為什么對捐物捐款卻積極踴躍?××說:“我的第二次生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一息尚存,就要奉獻社會,關愛他人,幾個錢、一點物不算什么,今年捐了,我明年還要捐,而且明年還要捐更多一點,我要用實際行動,幫助學子們圓求學夢!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用樸實無華的的言行,實踐著自己的理想,他的離休生活,如同燦爛的晚霞,發出了熠熠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