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稽查工作講話

時間:2022-02-20 01:47:00

導語:建設部稽查工作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部稽查工作講話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在今天會之前,我們正式舉行了第二批城市規劃督察員派遣儀式。很高興能在這里向各位朋友介紹建設部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以及相關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建設部開展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試點工作的背景

當前,我國城鎮化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每年都有上千萬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城市化建設很快。未來幾十年將是我國城鄉建設力度最大的時期,也是我國工程建設發展最快的時期。在這期間,城鄉規劃建設也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據我們了解,當前,已經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是不少城市盲目攀比,隨意擴大城市規模。特別是某些城市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口號下,城市規模隨意擴張,違反城市總體規劃的現象在一些城市比較普遍。二是一些城市超規格建造樓堂館所,搞所謂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屢禁不止,造成資源、資金上的浪費十分嚴重。三是歷史文化遺存和風景名勝等不可再生資源在一些城市和地方破壞嚴重,全國108座歷史文化名城和18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的已經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寶貴的人文和自然資源日漸消失退化。這些資源對我們民族和國家來講,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造成浪費、造成損失,都是無法彌補的。

出現這些問題,既說明了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指導思想上的偏差,也暴露出城市規劃實施監督工作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目前,由國務院和省級的人民政府負責審批的城市規劃程序已經比較完善了,但在執行和監督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的環節。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規劃以后,保留了監督權,但缺乏切實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具體的監督手段。目前實行的規劃監督制度,是規劃的執行者與規劃監督者為同一主體,屬于同體監督。在這種體制下,規劃監督只能依靠地方政府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因此約束力較弱。一旦規劃違規,出現問題,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很大。此外這種監督體制屬于事后監督,不是在事前、不是在事中,不是一種預防性的監督。因此,造成損失后往往無法挽回。在這樣的歷史階段,如果我們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從預防的角度,從事前、事中的角度來解決問題,那么我國在城市建設,特別是在高速發展的城鎮化建設中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規劃的實施監督工作。2005年9月,總書記在中共中央第25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加強城市規劃工作,搞好規劃的實施監督,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他對規劃工作提出了非常重要、非常明確的要求。2001年6月,同志在《關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也強調指出:“城市規劃一經批準,就具有法規的權威性,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2005年7月,曾培炎副總理在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座談會上也有一段重要的講話,“研究建立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加強城市規劃的效能監察,建立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對規劃的編制、審批、實施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建設部實施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就是在快速城鎮化的歷史階段,落實科學發展觀所采取的一個重大舉措,它有利于促進城鄉和諧持續發展,從源頭上制止腐敗。這個制度的主要任務就是依據國家有關規劃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政策,以及經過批準的規劃、國家強制性的標準,對規劃的編制、調整、審批及實施情況進行事前和事中的監督,改變了以往的事后處理問題,更加強調在事前、事中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糾正問題。

二、部派城市規劃督察員工作方法

2006年9月,建設部開始進行城市規劃督察員的試點工作,首先在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昆明、桂林等六個城市進行了第一批試點。通過整整一年的試點,我們總結了城市規劃督察工作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實時監督,即通過派駐方式,督察員可以及時發現地方政府執行規劃的實際情況,可以將違規行為控制在事前、事中,避免事后造成重大損失;二是層級監督,即上級派出的規劃督察員可以不受當地行政機構制約而獨立、公正地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據我們統計,在地方規劃執行當中,違反規劃的現象許多都是規劃的制定者和當地的行政領導者,因此只有采取上級對下級的監督,才能更加有效。三是專家監督,也就是城市規劃督察員都是規劃領域的專家,可以從專業角度提出權威的建議和意見,更有利于城市規劃的執行。

規劃督察員對試點城市的規劃執行情況實行監管、督察,如同施工監理一樣,實行在工地“旁站”制度,長期駐在城市,列席相關會議,查閱有關圖紙文件,密切與群眾聯系,聽取各方反映,近距離關注規劃的編制、評議、審批和實施情況,這樣,更有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規劃督察員具體的工作方法是:

1、工作原則

規劃督察員不干預當地政府和規劃部門正常工作秩序,也不介入日常的規劃行政管理,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到位不越位、監督不包辦”。

2、工作方式

規劃督察員通過參加市政府有關規劃的重大會議(包括規劃評審會和修編會等)、查閱相關文件、約談知情人、到現場去了解情況,接受來自于社會和群眾的投訴舉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有效監督。此外,我們的監督還采用衛星遙感動態監測技術及時地為規劃督察員提供相關的信息。

3、工作程序

督察員在工作中如發現涉及督察事項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有關部門發出《督察建議書》,或《督察意見書》。相關部門接到后要認真研究,而且要給出回復,怎么解決,怎么糾正,都需要有反饋。

三、建設部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試點工作成效

2006年9月到現在,第一批試點已經一年。我們總結規劃督察員工作在城市的規劃監督工作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試點城市對規劃權威性嚴肅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長期以來,我國一些城市的主要領導對城市規劃的認識僅限于掛在墻上的圖紙,沒有嚴肅地對待。通過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城市對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認識普遍增強,并積極地配合規劃督察工作,進一步地規范規劃實施行為。據我們了解,第一批部分試點城市,剛開始,有一些城市的市長和規劃局長對這項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還有抵觸,但是經過一年的試點工作,很多同志最后轉變過來了,從不理解、不支持到最后充分的理解、給予很大支持、高度的重視,到最后表示歡迎。這說明地方對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的認識確實在增強。

二是及時發現并遏制了一些違法違規行為。一年多來,規劃督察員深入一線工作,通過參加會議、現場踏勘、查閱文件等方式獲取大量第一手信息,及時提醒警示,對有違規苗頭的行為進行干預,發出督察建議書、督察意見書,城市規劃得到了很好的監督執行,避免了一些巨大資金資源的浪費。在一年當中,有一些這樣的實例。

三是通過督察促使地方規劃管理體制更加規范。在督察員的建議下,相關城市進一步嚴格規劃審批程序,著手開展加強內部督察機制的建設工作,規劃管理工作日趨規范。

四是通過督察與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規劃督察員與城市政府進行溝通,寓監督于服務之中,真正融入到城市規劃體系當中。我們這種監督體制與地方的規劃監督體制融為一體,共同發揮作用。

試點工作充分證明,作為規劃監督體制機制的一項重大創新,規劃督察有力地加強了對國務院審批城市總體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派出城鄉規劃督察員對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不僅能夠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而且充分體現了建設部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從注重制定政策法規,向既注重制定政策法規又注重執法監督轉變;標志著城市規劃監督體制由注重事后監督檢查,向既注重事后監督檢查又注重事前、事中監督轉變;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符合我國城市規劃監督管理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四、建設部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今后工作展望

從總體上看,部派城市規劃督察員工作還處于試點階段,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今后,我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我們的工作:

(一)要加強規劃督察體制機制建設。目前,建設部把城市規劃督察作為一個體制改革的任務來抓,今后我們將重點研究、解決規劃督察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并予以規范,形成制度并加以全面推廣。目前,《城鄉規劃法》正在修編之中,剛才派遣儀式上主管部長也強調了一點,新的規劃法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要加強規劃的實施監督,很大的篇幅都強調了這個問題。因此,有關的專家學者建議,能夠把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也一并列入規劃法中。

(二)要進一步拓寬派出督察員試點的覆蓋范圍。下一步建設部要在總結試點工作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擴大范圍,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逐步覆蓋由國務院審批城市總體規劃的86個城市。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三)要加強城市規劃督察理論的探討。在理論基礎、法律研究、制度建立、人員管理、新技術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討,進一步地改進城市規劃督察工作的方式、方法,爭取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制止違法行為這三個環節上,能夠取得更好的、實質性的效果。

(四)要加強規劃督察員隊伍的建設。努力提高規劃督察員隊伍的素質,建立和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加強隊伍的培訓、管理和監督,使我們的隊伍能夠更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五)要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城市規劃監督體系。目前,部分省市也相繼建立了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有的已經開展了工作。據我們了解,現在全國已經有17個城市正在建立規劃督察員制度。今后,建設部下派的規劃督察員還應擔負起對地方城市規劃督察員的技術指導作用,全面負責規劃督察的政策制定、宏觀指導、重大案件處理等工作,把城市規劃督察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

最后,我想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對建設部派出城市規劃督察員工作的關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