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公司成立發言參考文本

時間:2022-08-30 10:40:00

導語:控股公司成立發言參考文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控股公司成立發言參考文本

尊敬的副主任、副局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上午好!

也是向參加制定《指導意見》并直接指導和推動大學企業改制和規范化工作的國務院辦公廳、體改辦、教育部,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今天的成立大會。以及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委、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科技部、財政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中國證監會及北京市的相關主管部門的改制工作匯報會。這里,要代表有限公司,再一次向這些部、委、辦、局和在座的各位領導表示誠摯的感謝!

請允許我代表有限公司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社會各界人士給予產業發展的一貫支持和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首先。

產業發展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今天。產業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從此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大學的校辦產業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回顧歷史。

大學校辦企業的功能從“驗證書本知識,從建國初期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培養動手能力”逐步向從事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轉變。學校遵照“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相繼建立了計算機工廠、精密儀器廠、試驗電廠、汽車廠等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工廠,也出現了一些面向市場、和學科發展緊密結合的專業型的經濟實體。

標志著企業開始以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為宗旨,大學第一個科技型的公司—技術服務公司成立。按照現代企業的模式,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的階段。之后的15年時間里,改革開放大好形勢的帶動下,大學各類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雖然發展過程非常曲折和艱難,但是經過這15年的努力奮斗,學校的高科技產業蓄勢待發,為進一步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開始著手以一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經營公司作為母體,大學企業集團宣告成立。以控股權作為紐帶,理順資產關系,優化企業資源,拉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業規范化的序幕。年到8年時間里,產業的經營模式從單純的技術、產品運作轉變為“技術+資本”綜合運作,創造了集裝箱模式”太陽能模式”生物芯片模式”等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成功經驗。同方、紫光、誠志股份等公司經過資產整合和股份制改造,相繼上市。產業按資產總量計算,已經有90%完成了股份制或者有限責任制的改造。全校產業的經營額首次突破了100億元。

完成了以下幾項主要的工作: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體改辦、教育部《關于北京大學大學規范校辦企業管理體制試點指導意見》大學開始進行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校企改制和規范化的工作。一年多來。

以為基準日,一是清產核資和劃轉資產。對學校全資及控、參股的企業逐個進行了評估和審計。確定大學擁有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7.21億元。經主管部門批準,已將其全部劃轉到大學企業集團,并完成了國有資產的產權登記手續。

已經占總數的78%二是撤并公司。學校決定對全校42家獨資或“聯營”公司進行撤并或改制。其中6家進行股份制改造;其余的36家全部撤消。目前已經完成撤并、改制或正在辦理工商注銷手續的公司。

大學的事業和企業的資產、帳目和管理體制已經完全分開;企業兼職的學校領導干部已經逐步退出;企業與學校在地域上已經徹底分離;企業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的分離,三是進一步實施校企分開。經過一年多的工作。也正在按照《實施方案》原則,逐步進行。

將向公司所有的控、參股企業的董事會、股東會提出《關于取消企業名稱中“冠名的提案》希望通過法定程序,四是取消企業名稱中的冠名。今天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后。分期、分批地逐步取消“冠名。取消冠名不是脫鉤”對企業的投資及其股權關系并沒有改變,大學仍將一如既往的支持所投資企業的發展。

大學于今年初開始啟動學校資產經營公司的籌建與申報工作。國務院辦公廳于日發文,基本完成上述工作之后。批準大學對“企業集團”進行改制,設立“有限公司”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和教育部于批準了有限公司的組建方案》和《章程》目前我已經完成了新公司的工商登記注冊,取得了營業執照。

委員會向公司派出了董事會、監事會,有限公司由新設立的大學經營資產管理委員會”代表大學行使股東權利。形成了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是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國有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大學作為公司的股東,以所投入的資產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代表學校統一持有、經營、監督和管理經營性的資產和股權,所投資企業的出資股東,通過向所投資企業派出股東代表或董、監事,對這些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公司將用企業經營的模式和手段來進行全校企業的規劃、布局和歸并、調整,支撐企業的發展,建設好科技園。股東對公司經營業績的考核,關鍵指標是實現利潤總額、資產增值率和對股東的投資收益回報。年,產業的經營總收入為115億元,實現利潤6.4億元,上繳國家稅費5億元。

應采取更積極的態度,教育部部長在最近一次講話中談到高校產業正面臨發展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更快地發展。將遵循這一精神,按照“積極發展、規范管理、服務社會、加大回報”方針,繼續推動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

下一階段產業的主要發展思路是

從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1繼續依托大學。創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企業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

通過資產(股權)優化和重組,2圍繞主業發展方向。進行產業整合以及產品結構的調整。

采取吸收兼并、出讓股權、參與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等各種方式,3繼續按照“技術+資本”模式。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較大的經營規模、較大的經濟收益和較大的股東收益回報的前提下,4建立良性的投入撤出機制。進入企業發展的動態平衡”狀態。

加大產品和技術的出口,5加緊實施海外戰略。引進優秀的企業管理和技術開發人才。組織“海外”建立海外研發和經營基地。

有機遇,校辦產業是一個新生事物。也存在很大的風險。發展模式和運行規律還要靠我不斷的探索。但是堅信:校辦產業的方向是正確的高校產業是對中國教育事業的推動和促進,對大學擴展為社會服務功能的一大貢獻。有信心通過努力,讓校辦產業沿著正確的方向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