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在礦產調查會發言
時間:2022-02-03 11:03:00
導語:市委書記在礦產調查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一、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充分認識規劃修編的意義。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是城鄉建設土地和礦產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據,是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我們要清楚規劃工作面臨的宏觀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總理向人民莊嚴宣布,確保18億畝基本農田這條底線不能突破,國務院對土地規劃工作進行了安排布置;規劃是加強改善土地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通過土地調控,我們才能真實了解各類用地結構、數量和分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宏觀重大舉措,土地作為國家的重要資源,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非常重要。只有真正掌握土地的結構、數量和分布,才能合理地控制土地總量,挖掘土地利用潛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為土地供應參與宏觀調控提供科學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也為規劃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為農地轉用、土地征用、土地登記、土地開發整理等各項土地事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支撐和前提。在此基礎上,編制科學的規劃才能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才能真正實現國民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因此要認清規劃工作面臨的形勢:一是國土資源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要做好“五個統籌”,即統籌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統籌城鄉建設與資源利用、統籌區域發展與資源利用、統籌生態環境建設與資源利用、統籌對外開放與資源利用。要堅持統籌與促進的原則,做好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工作。二是針對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的局面,國家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需要國土資源規劃來統籌安排,以緩解資源供需不足的局面。三是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充分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國家將長期實行土地調控政策,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布局、用途和結構。根據這些要求,迫切需要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戰略性、宏觀上把好土地“閘門”,為土地供應參與宏觀調控提供科學依據。四是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的需要。目前,國家正在實行礦業秩序整頓,需要編制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為鞏固礦業秩序整頓成果,為實現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持續利用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指導意見。
二、要正視當前國土資源規劃存在的問題。
目前規劃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
(1)規劃滯后問題。隨著我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速,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規劃已經嚴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急需編制一個危機性、歷史性、科學性的規劃。
(2)規劃缺位問題。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還未納入規劃管理,規劃的政策法規體系還不健全。
(3)規劃實施不到位問題。主要是農民對規劃意識淡薄,無序建房的問題相當突出,不按規劃建設、未批先建,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三、明確任務,扎實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規劃修編工作。
本次規劃修編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前提,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堅持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為重點,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堅持以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為核心,促進土地利用優化配置,實現土地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堅持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全面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規劃引導與市場調節、需要與可能、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推動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規劃修編的基本原則是六個“堅持”: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廣大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為根本目標,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是堅持保障經濟發展和保護土地資源相統一,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按照經濟社會發展、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與土地供應能力,綜合平衡各業用地需求;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合理調整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有效引導和確定各業用地規模與布局。三是堅持節約與集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業用地走內涵挖潛為主的發展道路,促進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效率。四是堅持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農用地。要正確處理農用地保護與建設用地供應的關系,進一步強化對農用地的保護與管理,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確保建設占用耕地與整理復墾開發增加耕地相平衡,做到土地有效綜合利用。五是堅持統籌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保障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要充分考慮我市土地利用特點,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六是堅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相銜接,與城鎮建設規劃、產業布局規劃等相關規劃相協調。重點突出“一區兩園”,鄉鎮要做好土地規劃,首先做好城鎮規劃、產業規劃和村鎮規劃,著眼未來。
四、把握規劃編制的主要內容。
本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認真分析評價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實施情況;二是認真研究規劃背景,分析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潛力和土地供需狀況,制定規劃目標;三是合理劃定土地用途區,確定各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四是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布局方案,具體地講,就是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地確定耕地保有量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確定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用地,確定基礎設施和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確定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確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五是從嚴制定規劃實施管理細則,制定實施規劃的措施。
五、科學編制,確保規劃編制嚴肅性。
一是要落實好工作專班。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同級政府的領導下將規劃編制工作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規劃領導小組和編制專班。各地各部門要明確專人認真做好配合工作,提供本地本部門發展規劃,提供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量,為規劃編制提供必要條件。
二是改進規劃方法,提高規劃決策水平。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方針,改進規劃方法,提高規劃決策水平。國土部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密切配合,及時解決規劃編制中的重大問題。成立有廣泛代表性的規劃專家資詢小組,承擔規劃的咨詢、論證和評估等工作。要采取多種方式和渠道,充分征求有關部門和群眾意見,提高公眾參與度,增強規劃編制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三是切實加強規劃基礎工作。要認真撰寫規劃編制方案,充分利用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等成果,深入進行資源可供性分析,提高規劃的前瞻性。嚴格核實耕地面積、基本農田面積、建設用地現狀、待開發土地資源面積、礦產資源勘查、資源儲量、開發利用、礦山環境及廢棄地復墾等規劃編制的基礎數據。認真做好規劃基礎調查、資料收集、專題研究以及重大項目和政策建議的認證等工作,完善編制工作措施,夯實規劃編制基礎。
四是嚴格規劃編制技術要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礦產資源規劃編制要符合《湖北縣(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要點》和《湖北省第二輪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編制要點》,嚴格執行規劃編制的條件和要求,規范工作程序,確保規劃編制工作依法有序推進。
五是嚴格規劃編制工作進度。從現在開始,我市市、鄉(鎮)兩級規劃要積極推進,爭取2007年底在做好與省級規劃對接工作的基礎上,完成市、鄉(鎮)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市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預審稿)的編制,并報省國土資源廳預審,報省政府批準。
第二個問題:關于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
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可以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各地要統一思想,第二次土地調查,是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各鄉鎮辦場要緊緊圍繞工作目標、任務、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
一、認清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目標。
這次土地調查的目標是,采用先進技術方法,在現有土地調查的基礎上,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技術標準,用兩年半的時間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狀況,直接掌握準確的各類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完善土地調查、統計與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二、明確第二次土地調查的任務。
這次土地調查的任務是,逐地塊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和面積,掌握耕地、園地、林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金融商業服務、開發園區、房地產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類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狀況;逐地塊調查城鄉各類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掌握國有土地使用權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調查全市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對每一塊基本農田上圖、登記、造冊;建立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概括起來講,第二次土地調查的主要任務共有5項,就是“三個開展、兩個建立”。“三個開展”就是,開展農村土地調查,查清農村各類土地的利用狀況;開展城鎮土地調查,查清城鎮內部建設用地的使用狀況;開展基本農田調查,查清全省基本農田狀況。“兩個建立”就是,建立土地調查數據庫,實現調查信息的互聯共享;建立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
三、要保證全市土地調查的進度。
第二次土地調查由國家統一部署,分步實施,重點和急需地區先期進行。2008年底基本完成中部地區及西部重點城市調查,2009年下半年,各地對調查成果進行整理,并以2009年10月31日為調查的標準時點,統一進行變更調查數據更新。按照這一總的工作步驟,結合的實際,我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計劃在2009年3月底完成,向省匯交調查成果。
四、明確具體要求。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要嚴格按照全國土地調查辦和國土資源部編寫的教材,培訓統一的技術要求、技術方法,不能打折扣、走捷徑,考試不合格的人員不能參與土地調查,通過資質審查的隊伍經培訓合格后,方可承擔調查任務。二是加強調查研究。對調查中遇到的重大技術問題,要及時組織專家研究解決,不能久拖不決。三是嚴肅檢查驗收,保好質量關。四是加強督查指導。對行動遲緩、進展緩慢的地方要面對面地進行督辦;對功效低、質量差的地方,要面對面地進行指導,以確保整體工作質量和進度的平衡發展。
第三個問題:加強領導,圓滿完成工作任務
國土資源和礦產規劃編制暨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時間短、任務重、質量要求高,各級政府必須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將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來抓。
一、要健全機構。
市政府成立了國土資源規劃編制暨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市國土資源局組建了工作專班,市政府各部門要明確專人,各鄉(鎮)也要相應成立領導小組,落實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迅速開展工作。調查隊員進駐村組后,所在村委會要安排專人配合,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滿足調查工作的需要。全市上下要形成政府統一領導,國土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以確保規劃編制和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要明確責任。
在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規劃的前期調研工作的基礎上,要積極推進規劃編制,爭取2007年底完成市、鄉(鎮)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市級礦產規劃的編制并報省國土資源廳預審。各地各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把規劃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因為規劃一經審批,一般在5年內沒有修改機會,因此,我們的規劃一定要科學、實用,要做到高質量的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按照“國家整體控制、地方細化調查、各地優勢互補、分級負責實施”的形式實施。要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把任務與責任落實到領導、單位和相關的責任人。
三、要搞好配合。
全市國土規劃編制暨第二次土地調查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不僅涉及相關部門的專業規劃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而且涉及到城鎮農村各類土地現狀。市發展改革、民政、財政、建設、規劃、水利、農業、環保、統計、交通、林業、計生、公安等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共同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和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
四、要加大宣傳力度。
要充分發揮輿論宣傳的先導作用、教育作用和鼓舞作用,持之以恒、大張旗鼓地宣傳國務院的[2005]32號、[2006]38號文件精神和開展國土資源規劃編制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的重要意義,宣傳這次全國全省第二次土地調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宣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和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政策,為國土資源規劃編制和土地調查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土資源調查是國情國力調查,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它是作好國土資源規劃管理的前提和保證,國土資源規劃是對土地資源從宏觀和微觀、從空間和結構、從布局和用途上進行優化配置,讓有限的資源在建立和諧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發揮最佳效益的重要舉措。因此,科學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規劃暨第二次土地大調查對發展的經濟極為重要,不可等閑視之。各地各單位要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加強領導,振奮精神,搞好協調,通力合作,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為的經濟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