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建筑業代表大會講話

時間:2022-04-08 05:51:00

導語:市長在建筑業代表大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建筑業代表大會講話

各位企業家、同志們:

一、五點體會

第一點體會:只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才有建筑業發展的空間和平臺。經濟社會發展和建筑業發展不是兩張皮,而是相互依存、互為促進的魚水關系。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建筑業肩負著重大使命,我們要打好主動牌,唱好主旋律。我市不管是內向型經濟還是外向型經濟,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三次產業發展,都與建筑業密不可分。可以說,經濟快速發展給建筑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建筑業又助推經濟快速發展,只有廣大建筑人的無私奉獻,全市人民才安得廣廈千萬間。

一個地方發展變化很大,每個人都會有切身感受。就中心城而言,從去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實施“城建三年大會戰”決策部署,城市規模迅速擴張,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環境不斷美化,由此也帶動了建筑業的迅速發展。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建筑業上交稅收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10.9%,實際的貢獻還可能要超過這個比重,之所以貢獻大正是因為有一個大的空間和好的平臺。在一次行業性的會議上,我曾建議與會同志學唱一首《好漢歌》,里面有四句歌詞值得思考:第一句歌詞“天上的星星參北斗”,這是要有中心意識,黨委、政府是中心,黨委、政府的決策和思路就是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第二句歌詞“風風火火闖九洲”,這句話重點體現在一個“闖”字,就是要有創新意識,要創新體制、機制,摒棄一些不適應體制機制的障礙。第三句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是要有機遇意識,市場瞬息萬變,機遇稍縱即逝,成功者總是善于發現機遇,敢于抓住機遇,誰出手快誰就能抓住機遇;第四句歌詞“你有我有全都有”,就是要有全局意識,只有建筑業的整體發展,才能有建筑企業更大的空間。所以,企業要正確處理好個體與集體的關系,為建筑業發展作貢獻,實現共贏。希望大家看清形勢,清醒認識未來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找準定位、積極作為,融入全市發展的大局之中。只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才有建筑業發展的空間和平臺。平臺高,空間就大,活力也就更強。

第二點體會:只有具備實力,才會富有魅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話語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有實力腰桿子才會硬、底氣才足。當前,盡管世界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但話語權基本上還是掌握在超級大國美國手里。如今,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無形中話語權更多了。同樣,就建筑業企業來講,缺少像萬科、碧桂園這樣的“航空母艦”,在整個市場話語權有限,從事的基本上是一些小的、弱的或是低回報的項目。一些企業老板小富即滿、目光短淺,賺了一點錢就自高自大、自鳴得意,只圖自己個人生活上的享樂,這種人很難將企業做強做大。

我們應該把錢用在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上,將企業提質升級,三級的要升為二級,二級的要升為一級甚至是特級。我市建筑企業的資質不高,導致一些大的建設項目被外地企業拿走。因此,要借他山之石,借梯上樓、借船過河,要實行強強聯合,打造建筑業的“航空母艦”。建議各縣、市結合各自實際,在近一兩年內至少要培育一家以上一級資質建筑企業,讓本地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快速發展的建設事業之中,為家鄉發展作出貢獻。過去企業改制浪費了很多好資源,無論是施工企業還是設計單位,都沒有去精心扶持,沒有去培育壯大。希望建筑業能有一個企業發展規劃,如果確實沒有一級資質企業,那就要從外地引進,在操作中要提高準入門檻,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工程品質,另一方面也給本地企業留出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在競爭中不能采取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將企業做強做大,做出品牌、樹立形象、體現實力。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具備了實力,自然就富有吸引項目的魅力。

第三點體會:只有勵精圖治,才能出精品和效益。建筑是藝術,只有勵精圖治、加強管理,才能使建筑品質、形象具有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并使之真正成為凝固的音樂和史書。管理出效益、出精品,我們每個建筑項目都要加強內部管理,精雕細琢,希望大家能多拿“杜鵑花獎”,多拿“魯班獎”。以后市里對所有建筑項目都要進行評比,包括評選優秀小區,評出來的優良工程建筑企業參與項目招投標可以加分,資質升級增項優先推薦。

建筑企業從設計到施工以及監理都需要加強管理,要實行設計、施工、監理一條龍服務。如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建筑立面用外墻磚,可實行產銷一條龍,先設計好外墻磚的樣式,再請用戶自己選定,然后進行專業化施工。實行產銷一條龍服務,不僅效果更好,而且可以改進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這個產業很有潛力可挖,關鍵還是要出精品,出效益。此外,加強管理,尤其要注重安全生產管理,建筑行業不能出安全生產事故,否則將給社會和人民群眾帶來重大損失,也嚴重損害企業形象,這種代價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企業都是巨大的。質量安全我們決不能以少充多、以次充好,現在我們的工程建設是要管一百年,實行項目終身制。

第四點體會:只有崇尚健康,才可持續發展。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精神,企業要規范、要嚴謹,要有企業形象。作為企業家,要上得廳堂,也要下得廚房,在外要體現企業家的風范,在家要做個模范丈夫。崇尚健康,首先要身體健康,如喝酒過量,導致身體受影響,這樣就不行;其次要心理健康,心態一定要好,要按照行業規矩、行業準則以及倫理道德和社會公德來做事情,不能因為有些錢就目空一切,誰也瞧不起;再次要行為健康,關鍵是生活情趣要健康,情趣愛好就像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讓一個人功成名就,也可以讓一個人身陷囹圄。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還能開闊人的眼界,豐富人的知識,煥發人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啟發個人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獲得事業的成功不斷努力。

第五點體會:只有愛的奉獻,才能共建共享。我們提倡以人為本,但人作為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有運用資源獲得自我生存、發展和延續自身的自然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是利己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指出在經濟生活中,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種自然現象,正是因為社會中的人能在利己心的驅使下充分發展自我,從而推動了社會整體的進步。但現實中的個人或企業,并不總是利己的或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作為個人,需要通過對社會的奉獻來實現人生價值;作為企業,需要通過回報社會、造福地方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香港首富李嘉誠捐出近三分之一身家作慈善用途,臺塑大王王永慶數十億遺產捐慈善。財富只是個過程,家財萬貫也同樣不過一日三餐、夜宿一床。對社會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要有這種奉獻精神和生活態度,正是廣大建筑業企業的奉獻,才換來我們人民好的居住環境,這才是你們的價值體現。

二、兩點建議

一是積極扶持建筑業發展,大力推動建筑企業做強做大。的建筑業是否能健康快速發展,直接影響和關聯著全市整個“城建三年大會戰”乃至今后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建筑業發展是基礎工程、命脈工程,是保障工程。從當前我市產業結構現狀來看,二次產業超過一次和三次產業,服務業的比重偏低,這個比重不合理,現代經濟三次產業必然要超過二次產業和一次產業之和,這種產業體系才能進入到現代經濟結構中。當然,二次產業與三次產業是并駕齊驅的,它可以帶動三次產業發展,二次產業一定要發展壯大,我們現在這個坎是必須邁過去的,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工業就沒有財政,沒有工業也就沒有三產,過去講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但是我個人認為就現狀來講二產必須反哺三產,三產同樣可以反過來支持二產。所以要盡快研究出臺一個扶持建筑業發展的政策,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把建筑業作為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扶持、來幫助,具體的政策包括企業升級、引進一級企業或是大企業的獎勵辦法等,尤其要扶持本地企業健康發展,讓其盡快做強做大。總之,希望兩至三年內,建筑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以支撐全市“城建三年大會戰”和城市建設。

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和協會的自身建設。要把行業自律作為一項基本職責,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工作機制,規范會員行為。要積極協助政府部門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要引導企業自覺抵制圍標、串標、轉包、掛靠等違法違規行為,杜絕一切不正當的游戲規則,尤其是惡意影響建筑業正常發展的行為,堅決維護建筑市場的公平和公正。與此同時,建筑業協會自身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抓好自身規范化建設,要建立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自律機制,完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民主制度,進一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