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領導在金融工作會上講話

時間:2022-05-24 09:43:00

導語:市領導在金融工作會上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領導在金融工作會上講話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市三次黨代會、市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市抓落實大會精神,全面提高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能力,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市金融工作會議。剛才,春臨同志對去年全市金融工作進行了總結,對今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市人行、銀監局及有關部門和縣區進行了交流發言。會上,我們對去年金融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對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金融機構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全市金融工作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全面提高對全市金融工作的認識

2011年,全市各金融機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嚴格執行中省各項調控政策,努力克服穩健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金融總量和增量均高速增長。至201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67.4億元,同比增長19.3%,增速分別高于中省5.8和2.5個百分點;各項貸款余額258.6億元,同比增長22.4%,增速分別高于中省6.5和4.1個百分點,高于同期我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速6.9個百分點;其中各項貸款余額較前年凈增47.2億元,同比增長39.2%,增速分別高于中省58.5和31.5個百分點;存貸比提高1.34個百分點。全市各地方性融資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含擔保額)達31.9億元,同比增長49.7%。二是金融管理體制逐步理順。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金融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金融業發展的領導機制,成立了金融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市縣區金融辦設置。健全了金融運行協調機制,通過經濟金融聯席會、季度經濟金融運行分析會、政銀企座談會、銀企洽談會和企業金融專題培訓會等方式,搭建銀政企對接的平臺。健全了金融業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連續三年完成了對各金融機構的考核獎懲。建立了金融業發展的監管機制,把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以外的地方性融資機構,包括住房公積金、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農村資金互助會等納入政府監管范圍,形成“領導小組統籌安排、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成員單位業務指導”的監管合力,為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風險的有效防范提供了保障。三是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引進長安銀行來設立分行,填補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空缺,提高了各銀行業機構之間的競爭。設立小額貸款公司5家,至目前全市小貸公司已達到8家,注冊資金4.9億元,可放貸資金5.57億元,截止今年3月,累計發放貸款9.17億元,貸款余額4.95億元,資金使用率達88.9%,有力的支持了全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新設立典當行3家,證券公司2家,完善了我市的金融組織體系。四是金融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的力度不斷加強。至去年末,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48.4億元,當年累計新發放20.6億元,中小企業貸款增量9.6億元,貸款增速達到24.84%,實現了增量和增速“兩個不低于”。全市信用社涉農貸款余額116億元,較年初增加19.2億元,增速19.84%,實現了“兩個高于”。五是金融創新穩步推進。以全市推行城鄉一體化統籌試點為契機,以石泉縣楊柳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區為突破點,積極創新信貸模式和擴大貸款抵押擔保物范圍,推進和擴大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房產抵押試點,提高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力度。市財信擔保公司加強與省國開行的合作,創新推廣生豬產業鏈貸款模式,制定全市生豬全產業鏈貸款融資計劃,助推生豬產業發展成為我市主導產業。縣信用社探索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發展模式,并代表西北地區農村信用社向來陜調研的王歧山副總理匯報,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目前正在作為“模式”向全省推廣。六是金融機構亮點紛呈。去年,工商銀行存款、貸款、中間業務等多項主要業務指標增幅列全省工行系統第一;年末全行綜合績效考核在全國285個二級分行中排位第140名,較2010年上升36個位次,進入全國綜合排名進步前30強。農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至今年3月份已突破百億元,存款余額快速增長,信貸服務特別是“三農”服務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和網點服務能力等明顯增強。中行積極優化客戶結構,成功發行長城醫保卡,存貸比持續保持在80%以上,贏利能力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逐步增強。建設銀行積極加強小企業貸款經營中心建設,全面提高了為小型微型企業服務的能力。信合辦全面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涉農貸款占比持續保持90%左右,存款突破200億元,貸款突破12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長安銀行分行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吸收存款達5.5億元,發放貸款4億多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市財信擔保公司進一步提高擔保能力,實現擔保余額達8.7億元。

雖然全市金融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大,但全市金融業發展中依然存在許多突出問題。一是金融發展水平較低,信貸總量較小。去年,中省市各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6、0.95和0.63,這充分說明我市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能力不足。同時,去年末中省金融機構存貸比分別為67.7%和61.6%而我市僅為45.8%,比中省分別低了21.9和15.8個百分點,大量的資金沒有轉化為支持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信貸資金,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二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發展不平衡。去年末,農信社以占全市三分一的存款發放了全市近一半的貸款,成為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中行和長安銀行存貸比分別為80.8%和73.1%,貸款的發放比例較高;工行和建行存貸比分別為46%和44.6%,與全市持平,可挖掘潛力較大;而農行存款余額96億元,貸款余額僅26.8億元,存貸比只有28%;郵政儲蓄銀行存款余額達77億元,貸款余額卻不足億元。三是金融組織體系還不完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安設立的分支機構少,縣域金融結構單一,對農信社的依賴度較高。小額貸款公司還沒有實現縣域的全覆蓋,融資性擔保公司僅有一家且是政府財政出資控股,民營融資性擔保公司還未實現突破,村鎮銀行的設立才剛剛有了意向。四是金融監管還待加強。全市雖然已經初步建立對各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但由于監管的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健全,有效監管措施較少,專業監管人員缺乏,對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地方性融資機構的監管不夠有力,存在著一定的金融風險。

二、認清形勢,突出重點,扎實做好全年金融工作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產業結構逐步合理,發展方向日益明晰,經濟持續保持著高速發展。今年市委三次會議又明確提出了建設美好的宏偉目標,給我市緊跟全省發展步伐、努力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指明方向。一季度,全市預計實現生產總值95億元,增長15.3%,分別高于中省7.2和2.3個百分點,保持了經濟快速增長勢頭,實現了“開門紅”。但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內外形勢。從國際和國內的大環境看,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仍十分復雜。國際經濟復蘇總體疲弱,歐債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前景仍不明朗,金融市場波動較大,資本流動方向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并可能通過貿易、資本流動以及預期等渠道影響中國。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下行風險較大,金融領域也存在非法集資、金融業發展監管不力、民營資本出路較窄等一些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去年國家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先后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共3個百分點,1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共0.75個百分點。今年國家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密切監測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2月24日,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進一步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一季度,由于受出口不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和宏觀調控趨緊等原因影響,全國經濟增長僅8.1%,連續五個季度增速回落,創造經濟增長速度新低。從我市的情況看,我市對外開放水平依然較低,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投資環境不優,市場化進程緩慢,經濟外向度不高;工業基礎依然薄弱,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缺乏大企業、大產業、大品牌支撐;發展動力依然不足,城鎮產業支撐和承載能力較弱,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民間資本不活躍,內生動力不強;群眾收入依然偏低,深山區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我們必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進一步明確金融支持重點,健全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創新金融業務,努力加大信貸投放,全面提高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明確金融支持重點。各金融機構要緊緊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題,全面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支持,切實保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要。一是加強對重點項目特別工業項目的支持力度。今年,全市確定了123個重點建設項目,將帶動全市380億元投資任務的完成。同時,全市將按照做大新型工業的戰略部署,全年將完成工業投資100億元以上,新增35戶規模企業,保持工業增加值24%以上的增速。在第十六屆西洽會上,全市簽約項目112個,總投資384億元,其中合同項目96個,總投資242億元,這些都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各金融機構要全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加強對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工業園區是推動生產要素聚集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去年,高新區和各縣區在園區建設上取得了較好進展,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7.5億元,入園企業達到620戶。下一步,各園區將進一步加大對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努力吸引企業入園,園區將成為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也是政銀企合作的重要平臺。三是加強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去年末,全市有中小企業9.45萬個,從業人員32.5萬人,完成增加值190億元,增長28.7%,占全市GDP的47.5%,中小企業成為支持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近年來,中省市都出臺了大量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總理先后在去年10月12日和今年2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出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和財稅措施政策。市政府今年印發了《關于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意見》,設立1000萬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并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將對年度勞動密集型企業或項目信貸額增長30%以上的金融機構,給予表彰獎勵,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強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對“三農”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面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我市按照中省有關要求,制訂了做優農業的戰略部署,出臺了《市現代農業園區示范體系建設規劃》,將全面加快56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43個“一縣一產業”重點項目、月河川道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真正發揮市場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山林經濟的意見》,確定到“十二五”末,全市山林經濟總產值力爭達到220億元,并在市縣區設立扶持山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各縣區每年不少于400萬元,主要用于企業貸款貼息和基礎設施配套。五是加強對城鎮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當前我市正處在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按照全市“三個一百萬”人口布局和“三個集中的要求”,今年政府將重點加快江北的建設步伐,高起點推進月河生態新城建設,全力推進中心城區、恒口統籌城鄉示范區和漢陰縣城的月河川道城鎮帶建設,加快進行重點示范鎮建設,把移民搬遷、保障性住房、農民進城和城鎮建設全面結合起來,完成3.37萬套新開工和續建的2.1萬套保障性住房等建設任務,這些都為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二)加強信貸投放力度。一是利用好存量資金。目前,我市金融機構的存貸比較低,大量的資金沒有被充分利用,這既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高、企業規模較小、社會信用環境不好等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機構信貸產品單一、金融服務水平較低、與企業對接不充分的原因。要進一步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基礎引導作用和商業銀行的主力支持作用,切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農業銀行要全面圍繞“三農”和山林經濟發展,加大在縣域的放貸力度,爭取今年將存貸比提高5個百點以上;郵政儲蓄銀行要盡快豐富金融產品,積極開展放貸業務,爭取今年實現貸款余額翻番的目標;工行和建行要進一步加快放貸力度,繼續保持貸款的高速增長,實現存貸比提高2個百分點的目標;信合要充分利用好6億元的人行支農再貸款資金,積極加強對中小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中行要繼續保持較高的信貸投放力度,長安銀行要積極做大做強,農發行和國開行要全面加大政策性貸款的投放力度,努力提高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二是把握好信貸投放時機。上半年是奠定全市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各類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各類企業加快生產的重要時期,資金需求旺盛。各金融機構要緊緊抓住上半年的時間,加大信貸投放量和投放速度,努力實現全市資金的供需平衡。一季度末,全市各項貸款余額271.5億元,較年初增加12.9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3億元,完成全年貸款余額增長52億元目標的25%,基本完成了季度目標任務。二季度,各金融機構要再添措施、再鼓干勁,確保完成信貸投放目標。三是創新信貸投放方式。信貸產品是信貸投放的基礎,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信貸產品,提高信貸投放水平。農發行要加強對土地收儲和整理項目政策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農行要繼續建好“三農金融服務部”;中行要充分發揮“長城醫保卡”的功能;建行要繼續完善中小企業“成長之路”,等等。各行要針對中小企業“短、頻、急”的金融服務需求,創新業務品種,縮短貸款發放的周期;要加強與融資性擔保機構的合作,加大對符合擔保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發放能力;要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創新“銀保富”信貸產品,在合理規避金融風險的情況下,提高信貸投放能力;要積極利用銀團貸款、信用貸款等方式,擴大信貸投放。

(三)完善金融組織體系。一是加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銀行業是金融機構的主體,要研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各股份制商業銀行來安設立分支機構。要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目前,我市各縣域金融機構設置極不合理,四大國有銀行從基層大量撤離后,導致縣域經濟對農村信合的依賴度過高,嚴重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前不久,中行支行的設立已經中行總行批復,現在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各行要加快在縣區、高新區、恒口新區的網點布局,努力擴大業務覆蓋面。要合理布局ATM機等自助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能力。二是加快推進有條件的農村信用聯社改制成立農村商業銀行。目前,縣農村信用聯社已基本具備改制條件,要進一步完善基礎條件,加快申請改制農村商業銀行的進程,爭取早日實現突破。同時,要積極培育漢陰、平利等條件較好的聯社,全面推進我市農村商業銀行設立的步伐。三是加快村鎮銀行組建步伐。村鎮銀行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生力量。自2008年以來,國家大力支持村鎮銀行的設立,但由于受發起人限制和縣域經濟實力較差等原因,我市還沒有一家。前不久,中國銀行和北京銀行等幾家金融機構有意向在我市設立村鎮銀行,我們要緊緊抓住機遇,創造有利條件,爭取年內實現零的突破。四是加快小貸公司、典當行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設立。這三類機構在我市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許多企業已經看到了這類機構的良好發展前景,近期內有多家企業和個人爭辦小貸公司、典當行和融資性擔保公司。上個周,我們又完成了一家小貸公司的申請設立和四家小貸公司的增資擴股申報工作,完成了六家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申報培訓,目前正在進行申報資料審核,近期內將把條件成熟的向省金融辦申報。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要加快申報力度,爭取年內超額完成5家小貸公司、1家典當行和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目標,實現小貸公司縣域全覆蓋,注冊資金達10億元以上,實現民營融資性擔保公司零的突破。

(四)探索開展保險新業務。近年來我市保險市場發展較快,保費收入每年大幅提高。全市現有保險機構14家,其中9家財險公司,5家壽險公司,去年保費收入10.49億元,同比增長20.42%。但是,我市保險業務還處在起步階段,覆蓋面比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市縣城區;壽險和財險分布不均衡,壽險占比過大,財險份額較小;全市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為2.5%和340元,而中省市分別為3.1%、1065元和2.8%、920元,均與中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大力支持保險業快速發展,努力創新保險品種,擴大保險覆蓋面。一要豐富保險業務種類。各保險公司要在現有業務范圍的基礎上,要圍繞安全發展,針對礦山、建筑工程、環境污染等安全生產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擴大責任保險范圍,發揮保險公司的專業優勢,通過現代保險機制,管理、分散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風險,推動全市安全生產形式的明顯好轉;要圍繞和諧發展,針對當前社會保險的空白點和薄弱環節,加快發展商業性補充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特別是要積極發展適合農民需求的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積極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保險服務;要圍繞轉型發展,發揮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利用保險資金長期、穩定的特點,擴大運用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的領域,特別是加強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多更大的資金支持。二要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全面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探索開展農村住房保險等商業性“三農”保險新業務。充分利用中省市支農惠農政策,整合各類資金,從維護農民利益,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高度,加強對三農保險的支持,防范和化解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自然風險和意外事故風險,提高我市農民抗拒自然災害和恢復再生產的能力。今年省政府繼續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我市能繁母豬、油菜、水稻和森林保險四個種類符合政策要求,人保財險公司和中華聯合財險公司作為承辦機構,要切實按照要求開展保險業務,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宣傳,按照職能分工配合做好政策性保險開展工作。三要探索開展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市金融辦要大力支持和推動人保財險公司在縣區基層體系建設,依托鎮辦農業、林業以及其他涉農部門成立鎮、村兩級農險服務站點,聘請鎮、村兩級農險服務人員,全面加強基層農險服務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探索完善管理制度,夯實發展基礎,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實現農村保險服務三級網絡全覆蓋。

三、優化服務,理順體制,努力推動金融工作再上新臺階

1、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金融部門與地方建設是休戚相關的唇齒關系。地方經濟的發展為金融部門壯大自身提供了空間、舞臺和機遇。地方經濟的發展更需要金融部門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優化服務。金融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各級各部門要切實重視金融工作,配合各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要抓住機遇,在國家大力支持的農業等基礎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改善民生等項目上加大投入;要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的發展;要按照市委三次全會和市人大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傾力發展縣域經濟,繼續搭好平臺,做好各種形式的銀企合作工作,努力促進銀企銜接向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縣域經濟延伸。特別是人行和銀監局要加強指導,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全市發展;要加強監管力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要主動做好服務,為各類金融機構的設立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優化服務。要優化服務就必須要樹立風險意識、參謀意識和服務意識。要在合理規避和化解風險的前提下,根據企業類別和貸款性質采取差別化、個性化的信貸服務,特別是加強對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的支持,努力培育出一批優質客戶。要樹立的參謀意識,充分發揮金融系統工作人員學歷高、專業知識強的優勢,加大對宏觀經濟和全市發展的把握,及時準確研判國家的貨幣政策和經濟走勢,給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助手。要樹立積極主動的服務意識。金融機構也是企業,是企業就要主動尋找市場,而不能坐等客戶上門。因此,金融部門要研究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好市委、市政府要推進實施的重大發展項目,提前介入,主動參與,找準位置,尋求自身發展機遇。

2、進一步完善金融管理體制。一方面要細化各項金融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已經建立起領導機制、協調機制、考核機制、信息溝通機制和監管機制,但是各項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還未建立。下一步,要制訂出臺縣區金融業發展考核辦法、銀企對接溝通辦法、全市金融信息統計和報送辦法、小貸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設立、監管辦法等規章制度,全面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辦的設置。目前,我市已經建立起較完備的金融管理體系,市縣金融的設置逐步到位,職能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但是由于金融辦均掛靠在發改部門、人員多為兼職,導致金融辦職能沒有等到充分發揮,特別是金融監管能力較弱,金融信息報送和溝通還未開展,政銀企對接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各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金融辦的建設工作,已經設立金融辦的要進一步完善機構設置,確定專職人員和專項經費,還沒有設立金融辦的兩個縣區今年內要完成金融辦的設置工作,確保全市金融管理工作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提高金融管理水平。

3、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力度。目前,我市存在的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資和高利貸,地方性融資機構特別是小貸公司、典當行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非法經營,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監管不力等方面。首先要加強對全市非法集資和高利貸的監管,按時召開全市打擊非法集資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定期通報各職能部門的監測情況,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能力,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堅決打擊各類非法集資和高利貸行為。其次要加強對小貸公司、典當行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地方性融資機構的監管力度。要建立和完善小貸公司申請設立、經營監管和自律的各項規章制度,成立小貸公司協會,突出打擊非法集資、暴力催貸、抽逃資金等違法行為。要加大對融資性擔保公司非法放貸行為的監管力度,確保其合理合規開展擔保業務。第三要加強對銀行、保險、證券的監管。人行、銀監局和保險協會等要加大監管力度,充分利用各種監管手段打擊非法競爭、非法集資和非法經營等行為;各金融機構要加大自身管理,完善內控機制,堅決避免高管人員挪用資金、攜款外逃等惡性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4、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加強金融生態建設,不僅是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全面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個人和企業授信業務,全面開展信用村、信用鎮和信用縣創建工作,加快建設全市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全市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在工商、稅收、公安等政府機關、金融監管部門和各金融機構之間搭建渠道通暢、傳遞高效的金融信息網絡,促進信息共享,提高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水平和投融資效率,支持金融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市金融辦、人行、銀監局要與公檢法司等部門加強聯系,加大對不守信的企業和個人的制裁力度,發揮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用人單位和公共事業單位的聯動作用,加大制裁各種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的力度,依法保障金融債權,切實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確保銀行信貸資金放得出、收得回。今年要集中各級各部門的力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清收清繳欠款活動,重點打擊涉政不良貸款、惡意拖欠和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努力維護全市金融秩序,優化全市金融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