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在經信工作座談會講話
時間:2022-05-30 03:18:00
導語:局長在經信工作座談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市經信委召開這次全市經信工作座談會,主要是總結交流今年以來經信工作情況,分析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今天,我們參觀了費縣企業現場,各縣區作了很好的發言,市經信委分管領導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下面,就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我講三點意見:
一、今年以來全市經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今年以來,圍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總體思路,全市經信系統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業運行呈現逐月加快良好發展態勢。據調度,1-7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225.3億元,增長32.9%;工業增加值738億元,增長16.4%;工業用電量125.6億千瓦時,增長1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06.8億元,增長33.7%;利稅285.4億元、利潤20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8%和38.5%。前七個月經濟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縣域工業強勁增長。產值增長超過50%的縣區有5個,其中增長58.6%,經濟開發區增長56.5%,增長54.7%,增長54.6%,增長50.1%。重點縣區支柱作用明顯,分別完成產值624億元、476億元和3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2%、31.4%和30%,三縣區完成產值143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4%。
新興產業加快膨脹。“四新一高”新興產業企業近200家,累計完成產值390億元,同比增長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2%。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近40家,產值192億元,同比增長54%;新醫藥及生物企業70家,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34%;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企業33家,產值40億元,同比增長43.4%;新信息企業37家,產值35億元,新材料企業10余家,產值11.3億元。
支柱產業較快增長。受基本建設投資拉動,冶金、木業、建材、機械產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49.3%、47.7%、45.3%和40.9%。化工、紡織產值同比分別增長30.7%、29.2%,食品產業完成產值639億元,同比增長25.7%,今年可過千億元。
骨干企業支撐增強。全市產值過億元企業536戶,其中過10億元40戶。利稅過千萬元企業462戶,其中利稅過億元企業33戶。主營業務收入前100戶企業中,95%的企業保持增長,增幅超過50%的34戶,其中超過100%的11戶。100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5.52億元,同比增長4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5%。
技改投資加快推進。據調度,全市共實施工業技術改造項目1280個,累計完成投資369億元,同比增長29.9%。實施投資過億元項目304個,完成投資227億元,同比增長61%。完工項目319個,其中過億元完工項目42個。投資結構優化,實施“四新一高”新興產業項目297個,完成投資106億元,占總投資的30%,水泥、冶煉、傳統化工等高耗能技改投資同比下降。臨工投資6.5億元的新一代裝載機傳動系統、金升集團投資4.9億元再生銅回收加工、義信重機投資3.38億元的大型數控立車、鴻康醫療器械投資2億元的醫療器械生產項目完工,僅此4個項目達產后年可新增主營業務收入160億元。
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工業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更是經信系統干部職工奮力拼搏的結果。圍繞實現工業經濟科學跨越發展,今年以來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實施“雙50”計劃,制定了《市“雙50”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確定了52戶骨干企業和54戶創新成長型企業。積極爭取市政府設立了2000萬元市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400萬元技術創新獎勵基金,對在境內、境外首次發行股票上市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60萬元獎勵。
二是培植新興產業。起草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見,明確今后五年新興產業發展目標、重點及措施。經濟技術開發區、縣均被列為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園區,有2個項目被認定為國內首臺(套)技術裝備項目,1個項目被認定為省重點領域首臺(套)技術裝備項目。組織14家軟件企業進行“雙軟認證”,已有1家企業獲得資質,全市“雙軟認證”軟件企業達18家,具有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三級資質企業4家。上半年,通過“雙軟認證”企業和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三級資質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178.6%。
三是狠抓技術改造。加強規劃引導,起草了“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編制了2011年全市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庫,共523個項目總投資914億元。確定了百項重點技改項目108個,已開工100個,完成投資55.9億元。向省政府提報178個項目申請列入省千項重點,有5個項目列入中央資金支持、59個項目列入省政府專項資金支持,總投資62.02億元。爭取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工程機械、電動自行車、焙烤食品和淀粉糖列入2011年度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四是推進技術創新。列入省技術創新第一、二批計劃項目95項,總投資64147萬元,數量和總額均列全省第七位,有15項新產品新技術通過省鑒定驗收。爭取了省技術創新扶持獎勵資金480萬元。爭取省工業設計中心3家累計達到5家,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累計達到143家,組織了9家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省產學研展洽會上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32項,簽約額10.5億元,有8個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8個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五是強化企業管理。制定了推廣應用六西格瑪管理的意見,起草了《市企業管理獎管理辦法(試行)》,擬設企業管理和管理創新成果2個獎項,每個獎項各評選10名。成功舉辦第四期清華大學研修班和企業高峰論壇,參與人數達千余人。舉辦了赴清華大學為期一周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研修班,“雙50”計劃50余戶創新成長型企業負責人參加學習。開展“市場營銷年”活動,組織了“企業國際化經營與國際市場營銷”培訓班,推廣應用360500電子商務平臺,努力促進工業產品銷售。
六是加快兩化融合。爭取了10個項目列入全省“四個一百”工程2011年度重點培育項目,2個項目進入國家兩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重點推進項目初選目錄。推薦國家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重點推進項目3項,申報省電子政務示范工程市級3項、縣級2項,申報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3項,提報了省兩化融合儲備項目和兩化融合先進實用技術和裝備。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和無線電管理,上半年辦理無線電行政許可事項56件,審查聯通新建基站站址611個。
七是落實產業政策。上報18家企業200余萬噸落后產能淘汰計劃,有5戶企業列入國家計劃,目前,5戶企業均已停產,2戶企業已拆除完畢,3戶企業正在有序拆除。上報了關閉小企業3家,現均已關停。制定了《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業政策甄別文件辦理辦法》,起草了《市特色產業基地管理暫行辦法》,編制了市產業轉移指導目錄。
八是強化要素保障。完善了運行分析監測體系,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直調分析。加強煤電油運供應保障,實施了電煤儲備30天戰略,制定了電力迎峰度夏預案,加強發電企業管理,36家企業68臺機組總裝機332.12萬kw,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7%。召開了銀企合作(工商銀行)項目推介會,推介流動資金貸款企業196個貸款70.8億元、工業技術改造項目150個貸款189億元。加強綜合交通運輸協調,會同鐵路部門對38處企業專用線道口進行檢查。加快物流業發展,起草了《市“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建立了市現代物流業聯席會議制度和統計制度。加強民爆行業監管,做好禁化武工作,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二、當前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盡管全市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但面臨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從國際國內形勢看,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信用評級遭下調,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影響巨大。國內通脹壓力繼續維持高位,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創37個月新高,同時,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的下調,增加了我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國內貨幣政策短期難有松動。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7%,創29個月以來新低,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預期不高,部分行業企業投資意愿減弱。總的看,下半年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形勢更加嚴峻。
從區域競爭形勢看,我們發展的壓力巨大。2010年,我市二產占GDP比重為50.3%,規模以上工業占GDP比重45.56%,省內17市除濟南、青島外,其他市二產比重均高于我市,東營、淄博、棗莊等市二產比重高達72.7%、61.6%和60.1%,菏澤規劃五年內二產比重規劃再提高3.3個百分點至55%。前幾天,張少軍書記、張務鋒市長率黨政考察團先后到菏澤、濟寧、泰安和萊蕪四市考察學習,四個市目標定位高、工作氣魄大,新上大項目多、質量高,發展速度之快,深受震撼,深受啟發。我們稍有遲疑、稍有放慢,就會被別人趕超、甚至拉遠。
從我市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看,一是轉方式調結構壓力較大。今年啟用高新技術產業統計新口徑,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20.02%,較全省平均水平低7個百分點左右,占比在全省位次由調整前的第9位后移至第12位。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普遍較差,技術裝備落后,落后產能亟待淘汰。項目投入仍以傳統資源加工型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項目、好項目偏少,增加了節能減排的壓力。二是企業經營壓力增大。能源原材料價格依然高位運行,全市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持續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3個百分點以上,擠壓企業利潤空間。電價上調預計增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4.5億元,影響全年效益增幅近2個百分點。勞動力成本上升,全市工業企業員工工資普遍上漲15%(每人每月增加300元)左右,以在崗職工60萬人計算,全年增加工資約20億元左右。三是中小企業資金普遍緊張。今年以來央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歷史高位,3次加息一年期貸款利率達6.56%。企業融資成本增加,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資金鏈斷裂風險。四是部分行業生產銷售出現下滑苗頭。作為全市最大的食品產業,由于生豬、農產品等價格大幅上漲以及季節性影響,生產效益增長緩慢。工程機械行業由于房產調控影響,市場銷售難度加大,產品庫存增加,1-7月份,工程機械產成品存貨和應收賬款達30余億元,增長100%以上,占流動資金比率達5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以上。
為此,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積極應對當前形勢,對照先進查找差距,針對問題制定措施,努力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工業發展目標任務。
三、全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市委、市政府對縣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今年以來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動縣域經濟科學跨越發展。目前,市里正在研究制定《關于加快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決定》、《市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跨越發展“三年倍增計劃”》,提出地方財政收入“三年翻一番”、力爭大多數縣區“五年翻兩番”,目標鼓勵人心,政策力度空前。發展縣域經濟工業需先行,作為工業主管部門,我們要堅定信心和決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圍繞工業“十百千”扶強和新興產業培育工程,著力抓好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培育、骨干企業擴張、產業集群培植、創新能力提升、兩化融合、經濟運行等重點,實現工業科學發展新突破,確保全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關于下半年具體工作,各分管領導已作了安排,請同志們認真抓好落實。就今后工業經濟發展我再強調幾個方面:
(一)加快提升傳統產業。以技術改造為抓手,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繼續鞏固食品、木業產業競爭優勢,延伸增厚冶金、化工產業鏈條,提升建材、紡織、機械產業層次和附加值。力爭五年內完成技改投資4000億元,把傳統產業重大裝備改造提升一遍,把我市逐步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優質人造板、優質復合肥生產加工基地。要抓好在建項目實施,重點項目要倒排工期,竣工項目要盡快投產發揮效益,今年要確保完成技改投資580億元,增長22%以上。要加強項目儲備,完善重點項目庫,及時跟蹤上級扶持政策,隨時做好提報準備。同時,要早行動、早準備,扎實做好明年項目計劃編制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列入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10底前要完成拆除和驗收。
(二)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剛剛起步,誰抓的早誰就贏得主動、搶占先機。市里已經確定了新醫藥及生物、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信息和高端裝備制造“四新一高”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縣區要立足自身優勢和特色,在部分領域實現大的突破。要重點加強生物制藥、現代中藥、新能源電動汽車、太陽能、節能電器、污水處理、鎂鋁合金、高性能纖維、電子元器件、軟件、工程機械、數控機床、高端液壓件等領域技術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術,把我市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及電動車研發生產基地、全國一流的新醫藥生產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市“四新一高”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8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今年新興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增長35%以上。
(三)培植壯大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積極實施“雙50”計劃和“十百千”扶強工程,力爭五年內,新上投資過十億元大項目50個,培植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骨干企業20家、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5個。各縣區要制定各自的培育計劃,集中力量培植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和成長速度快的創新型中小企業。要加強“雙50”企業高管人員培訓,推廣六西格瑪管理方法,組織好“雙十佳”評選,爭取設立市級企業管理獎,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完善產業服務體系,引導中小企業配套聚集,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到2015年,過百億元的產業集群20個以上,集群收入達到6000億元。今年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4家、過億元企業突破1000家,利稅過千萬元企業達到1000家。
(四)著力推進技術創新。要用足用好國家、省、市支持技術創新的優惠政策,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確保省、市級技術中心企業科技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和2%以上,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以上。推進產學研合作,引導企業與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加快由單純技術合作向技術股權合作相結合、由單打獨斗向建立戰略聯盟、由傳統產業研發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三個轉變”,力爭五年內,每家規模以上企業至少與1家大專院校或科研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評價考核,按照省里要求,建立完善全市企業技術創新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五)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和“兩業”聯動。加快信息技術與產品設計開發、制造、流通等環節的融合,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精密化水平和產品質量。抓好恒泰紡織、羅欣藥業等十個兩化融合項目實施,以拓普網絡等企業為重點,以經開區為中心,建設物聯網產業基地,加快機械、化工等行業“智能工業”示范工程以及臨礦集團、歸來莊金礦等“智慧礦山”示范工程建設。做好兩化融合“助企服務行動”,籌建市級兩化融合促進中心。實施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工程,爭取今年新增信息化示范企業30家。大力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兩業”聯動發展,盡快出臺《“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市重點物流企業認定辦法》、《市重點物流項目認定辦法》,建立現代物流業引導資金。重點培育20家兩業聯動示范企業,規劃建設市聯運物流中心和聯運協調機制。
(六)精心組織工業運行。進一步完善工業運行調度系統,提高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產品調度監測,提高分析的前瞻性、科學性。加強煤電油運供應保障,做好電煤儲備調度,落實《省有序用電管理實施辦法》,堅持“有保有壓”,在確保完成節能降耗任務的前提下,保障工業企業用電需求。密切關注企業資金需求,引導企業以銷定產,壓縮兩項資金占用,防止資金鏈斷裂。實施市場細分與定位戰略、渠道戰略、品牌戰略,推廣應用電子商務,組織參加各項展會,確保全年工業產銷率達到98%以上。加強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組織開展專項檢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同志們,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我市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之年,做好經信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進一步振奮精神,創新實干,努力實現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推動全市縣域經濟科學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電視新聞經濟報道走轉改策略
- 下一篇:局長在企業家協會座談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