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案——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

時間:2022-06-09 10:40:00

導語: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案——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案——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

第一部分總則

一、目的

為及時、高效、科學、有序地控制我縣可能出現的突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救治sars患者和疑似病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和《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告》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信陽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修訂)》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在我縣區域內涉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預防控制和救治工作。

三、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總結sars防治工作經驗,堅持sars長效管理與應急處理機制相結合的原則、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切實保障全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確保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sars防治工作要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管理、屬地負責、分級控制、依靠科技、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工作原則。

第二部分組織管理

四、組織領導

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由縣政府統一領導我縣范圍內的非典防治工作。縣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設防治工作、市場監管、后勤保障、宣傳工作、農村工作、社會治安、教育工作、外事旅游等八個部門工作組,分別由政府辦、衛生、宣傳、農業、公安、教

育、物價、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按

照本部門的職責,制定非典防治實施方案,根據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實際需要,分別承擔執行、協調、支持等任務,各鄉鎮人民政府也應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非典防治工作。

(一)縣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職責

在縣政府領導下,負責指揮、組織、協調我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其職責為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具體工作,組織協調各專業組工作,搜集、綜合、反饋、報告信息,落實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對全縣非典防治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

(二)縣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各工作組及其職責

1、防治工作組。由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制定我縣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等實施方案,并組建sars預防控制、臨床救治應急預備隊。組織做好疫情監測和報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施疫點、疫區消毒、隔離等預防控制措施,建立緊急疫情控制物資儲備庫,開展病人的轉診和隔離管理工作。依法開展衛生監督檢查,進行健康教育,組織開展衛生科普知識宣傳。

2、社會治安工作組。由縣公安局負責,鐵路、交通配合。負責突發疫情的緊急處置,主要任務是在沿途截留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對密切接觸人員進行留驗觀察,對交通工具實施必要的消毒等,必要時,設置衛生檢疫檢查站。

3、市場監管工作組。由縣物價局負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參與配合。由各級工商、物價部門負責市場監督,控制醫藥用品的價格,確保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應。

4、后勤保障工作組。由縣政府辦負責,財政局、交通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建設局、電業局、藥品監督管理局、醫藥總公司配合。

負責保證藥品、醫療器械、衛生用品的足量、保質供應。負責組織醫療衛生機構提出的需要外調醫療衛生用品貨源,同時做好“非典”防治期間應急處理所需物資組織調配,緊急狀態下負責車輛調集、水電供應等工作。

5、宣傳工作組。由縣委宣傳部負責,衛生部門提供非典防治需要宣傳的資料。負責宣傳黨委、政府對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視、防治知識、區域防治工作中的重大舉措、重大活動,并根據防治工作的進展確定不同階段的宣傳重點。

6、農村工作組。由縣農業局負責。主要職責是:協助做好農村疾病控制工作,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在疾病控制方面的作用。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指導、督促基層組織做好民工有序流動及外出務工人員的監控與管理工作。

7、教育工作組。由縣教體局負責。主要職責是: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托幼機構的衛生管理和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抓好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在疫情發生時,積極采取應急措施,并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8、外事旅游工作組。由縣旅游局負責,檢驗檢疫、外貿等部門參與。主要職責是:加強對旅游人員的管理,對來自疫區的旅游人員進行嚴密觀察,對sars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及時采取隔離措施。

五、衛生行政部門及各專業機構職責

(一)衛生行政部門職責

縣衛生局成立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轄區內本系統的疾病控制、sars防治工作;負責全縣疫情分析、報告和管理工作;落實防治技術規范;并組織開展sars防治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指導工作;做好防病必需的技術和物資儲備等。

(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督促指導轄區內醫療機構做好疫情監測和醫院感染的預防工作,及時上報疫情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樣品采集工作,及時報告病例動態情況;承擔疫情現場處置工作;確定密切接觸者,督導街道、鄉鎮落實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工作。指導社區、鄉村、學校、托幼機構、車站和廠礦企業等積極開展“非典”防范和市民健康教育工作。

(三)縣級衛生監督機構

重點開展對醫療衛生機構、公共場所的消毒、隔離、傳染病報告和院內感染防范情況的監督檢查。

(四)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1、縣定點醫療機構(縣人民醫院)

承擔我縣符合醫學觀察標準病人的隔離留觀;

負責向市級定點醫院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人;市定點醫院收治能力飽和后,承擔臨床診斷和疑似病人的收治工作;開展本單位醫務人員業務和技能培訓;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醫務人員防護、醫院感染管理、sars診療護理等工作;對基層醫療

機構開展技術指導工作。

2、縣城區發熱門診(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負責發熱病人的篩查;

負責我縣符合醫學觀察標準病人的接轉和隔離留觀;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醫務人員防護、醫院感染管理、sars診療護理等工作;開展本單位醫務人

員業務和技能培訓。

3、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

負責發熱病人的篩查;發現符合醫學觀察標準病人和可疑病人時,負責通知縣衛生局安排縣級定點醫院派專用救護車接轉病人;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醫務人員防護、醫院感染管理、sars診療護理等工作;開展本單位醫務人員業務和技能培訓。

4、不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

排查就診病人,正確引導發熱病人到就近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醫務人員防護和醫院感染管理等工作,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安排和調遣,完成指令性防治任務。

5、鄉鎮衛生院

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及病人出院后的隨訪工作,指導開展環境消毒和個人防護,開展居民、群眾健康教育。

6、院前急救機構

120急救中心準備專用救護車和急救人員;做好全縣各發熱門診發現的可疑病人轉運工作,做好醫務人員防護和車輛消毒。

六、隊伍建設

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各醫療衛生單位根據職責和任務,建立責任明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協調高效的防控隊伍。縣衛生局負責組織預防控制、醫學觀察標準病例診斷專家組,現場流調處置隊和醫療救治預備隊。縣人民醫院、縣防疫站及各級醫療機構應組建相應的隊伍,負責本轄區本單位sars防治、人員培訓及疫情的現場處置工作。

七、后勤保障

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建立sars防控物資儲備庫。衛生行政部門要做好消殺、醫療救治設備、藥品和個人防護用品的儲備,并加強管理,適時更××、補充。突發事件發生后,縣、鄉兩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物資供應。交通部門保證及時、優先運送。

縣、鄉兩級財政部門要把防治sars專項經費(疫情應急控制、預防、監測和專項物資儲備)列入年度預算,保證每年的物質儲備和資金儲備。

第三部分疫情處置

八、疫情分級

根據全市和我縣有無發生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將我縣sars疫情狀態分為常態和疫情狀態。按照疫情的發生程度、涉及范圍及流行態勢,將疫情狀態分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三級。發生不同級別的疫情,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般事件:指本縣局部地區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重大事件:指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續發病例;或疫情涉及2個以上鄉鎮。

特大事件: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個以上鄉鎮,并有繼續擴散的趨勢。

縣衛生局組織專家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進行初步評估,并上報市衛生局,判定疫情等級,根據疫情控制情況調整應對措施。

九、疫情應對機制

(一)常態

在全國無××發病例20天后,由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批準進入常態。在常態下做好如下工作:

1、保持防治隊伍建制

縣級疾病控制和醫療機構,必須保持一支疾病控制和醫療救治的基本力量,

包括從事流行病學調查、消毒處理、現場處置、實驗室檢測和臨床治療等專業技術人員。

2、醫療救治

(1)各級各類醫院均應設立體溫測量站和預檢分診點,對每位就診病人及其陪同人員測量體溫,甄別發熱病人和非發熱病人,并對發熱病人進行初診。

(2)縣級定點醫院

做好傳染病科學防治知識宣傳;定期開展傳染病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培訓和演練;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據具體傳染病種類做好醫務人員防護。

(3)縣城區發熱門診

負責發熱病人的篩查,接診轉運縣域內符合醫學觀察標準的病人并進行隔離觀察,參照衛生部一級防護原則做好醫務人員防護,對發熱門診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

(4)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

負責發熱病人的篩查,發現符合醫學觀察標準病人和可疑病人時,及時報告縣衛生局安排縣級定點醫院派專用救護車接轉病人,參照衛生部一級防護原則做好醫務人員防護,對發熱門診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

(5)不設發熱門診醫療機構

設置體溫測量站和相對隔離的預檢分診點,排查就診病人;正確引導發熱病人到就近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對醫務人員進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

村衛生室、診所、門診部、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得收治發熱病人。接診病人中發現有發熱的病人,要按要求正確指導其到就近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

(6)醫療急救中心

做好急救準備,服從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調度指揮,及時出診;配備專用救護車接轉發熱病人,參照衛生部一級防護原則做好醫務人員防護,并做好車輛消毒工作。

3、預防控制

(1)疫情監測與報告

監測網絡由縣防疫站與各鄉鎮衛生院防保組、縣定點醫院及其它相關部門和單位組成。縣防疫站負責sars疫情的監測與預警工作,并保證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疫情類別,制定監測計劃,科學匯總、分析和綜合評價監測數據,在危險性分析評估的基礎上,及時為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

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及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發現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時,嚴格按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監測報告實施方案》執行,城鎮于2小時內,農村于6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縣防疫站報告,并填報《傳染病報告卡》,縣防疫站2小時內上報市防疫站和縣衛生局,同時將收到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網絡直報。

公路、鐵路等部門對本系統發現的sars可疑癥狀病人時,應立即送縣醫院發熱門診,并按規定上報疫情信息。

(2)常態防控

全縣各級政府和單位嚴格按照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的部署和衛生部《2003—2004年度全國衛生系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實常態防控措施。各級政府建立與各單位之間的防治工作信息溝通與協調機制,各醫療衛生機構將發熱排查機制納入日常工作,各居委會、村委會要充分發揮自治組織作用,組織居民、村民開展各項防控工作。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健全感染管理組織,規范操作規程,明確每個程序的責任人及其具體職責,加強監督檢查,控制院內感染。要建立預檢分診制度,采取既方便病人就診,又有效排查的方法和措施,做好發熱病人的就診、分診工作,合理引導、分流就診的發熱病人到指定診療場所。

各類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加強校園管理,對教室、午休室、活動場所等保持通風換氣,搞好校園內外環境衛生。

校醫務室承擔對學生、兒童及教職工的發熱排查工作,確定責任人,落實晨檢制度,對體溫異常(達到或超過37.5

℃)并有傳染病可疑癥狀的人員,及時聯系縣120急救中心或所在鄉鎮衛生院進行診治。

建筑工地實行規范管理,改善民工居住條件,對××招用人員進行健康體檢。

各類商業、文化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必須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定期對電梯間、公用電話亭、營業廳等公共設施和用具進行消毒。

(3)國內其他省、市、縣出現sars疫情時的防控措施其他省、市、縣出現sars疫情時,縣非典辦及時發出信息通報,縣衛生局、疾控中心、各醫療衛生單位及公安、公路、鐵路等系統和部門加強日常監測,并啟動每日信息溝通與交流機制,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做好各項應急準備。

經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同意,對來自疫情流行地區的火車、長途客車實行重點檢查。對乘客測量體溫,填寫《健康申報表》,對有可疑發熱癥狀的乘客立即采取隔離、移送、留檢等措施,對密切接觸者采取控制措施,對發熱病人乘坐的交通工具進行消毒。在市縣或縣與縣交界處的重點交通路口設立衛生檢驗檢疫站(點),對來自疫情流行地區的貨運車輛和非營運客車上的人員進行體溫監測,組織填寫《健康申報表》,對有發熱癥狀的及時處理,對其乘坐的交通工具進行消毒。要適當控制到疫情發生地區的旅游及公務活動,并實行向主管部門報告及登記制度。

(4)加強衛生監督

縣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加強對食品、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及學校衛生和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監督檢查工作。

(5)健康教育

大力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環境衛生狀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聞媒體開展非典防治知識的宣傳與教育。普及預防非典的衛生知識,教育廣大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告知群眾出現發熱等哪些癥狀應及時就醫、如何做好自我隔離消毒,動員群眾報告可疑的急性發熱病人和其他可疑情況,增強全社會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6)信息交流

縣疾控中心應經常與其他市、縣交流疫情信息并做好匯報,以便于作好防范工作。

(7)督導檢查

縣衛生局定期派出督查組,對全縣sars防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疫情狀態

1、一般事件

出現一般事件時,縣非典防治辦公室報請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批準啟動本預案,在做好常態下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如下工作:

(1)8個工作組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做好各項工作。

(2)應急反應。

一般事件發生時,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應急處理工作,并報請市非典防治領導小組大力支持和協助。除實施隔離控制的疫點及相關人群外,其他單位和居民均應正常工作、生產和生活。

①縣衛生局及時向縣政府、市衛生局報告,并組織疾病控制、醫療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疫情控制工作。

縣疾控中心組織有關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調查、隔離和醫學觀察,疫點的消毒等工作;

各醫療機構要按照“分散接診、集中治療、屬地管理、防止擴散”的原則,做好發熱門診的接診、鑒別診斷及轉運、醫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配合疾病控制機構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樣品采集等工作;

衛生監督機構督促檢查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控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

全縣各醫療衛生機構進入疫情應急狀態,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實行零報告制度,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

②本縣首例病例由縣診斷專家組初診,并報省、市診斷專家組確認,若為全省首例病例,須報衛生部,由國家級專家組進行判定。非首例病例的診斷,由縣診斷專家組根據標準,進行初步診斷,并上報市級專家組確診。對于難以做出診斷的疑難病例、特殊群體(如托幼機構、學校等)疫情暴發以及其他緊急、意外情況出現時,由省市級專家組負責協助診斷。

③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對發生疫情的鄉鎮及區域的建筑工地和賓館、飯店、商場、文化娛樂及人口密集場所、交通路口采取體溫監測、定期消毒等措施。

2、重大事件

出現重大事件時,縣非典防治辦公室報請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批準進入較高級別的二級預警狀態,在做好一般事件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如下應急處理工作:

(1)8個工作組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做好各項工作;

(2)應急反應

重大事件發生后,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應急處理工作,報請市非典防治領導小組大力支持和協助。除實施隔離控制的疫點及相關人群外,其他單位和居民均應正常工作、生產和生活。

①縣衛生局向縣人民政府提出劃定疫點疫區和實施管制的建議,及時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②經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同意,社會治安工作組根據省、市及全縣的統一部署,啟動縣際間衛生檢疫站,在公路、鐵路、長途客車站、重要交通路口增加檢疫站(點),對進出人員進行全面的防疫檢查,實施健康登記。

③對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員集中地區定期進行消毒,賓館、飯店和文化娛樂場所等地一旦發生疫情,立即停業,并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消毒、流調等工作。人口密集場所入口處設專人監測體溫,發現體溫異常(體溫≥37.5℃)或有可疑癥狀者立即送指定醫療機構進行篩查。

(3)疫情狀況,及時請求市衛生局、市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定點醫療機構做好收治病人的準備,以及物資支持等項工作,為疫情控制提供必要的緊急支援。

并請求市衛生局組織多學科專家對疫情進行評估,組織市級專家組來我縣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3、特大事件

出現特大事件時,縣非典防治辦公室報請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批準進入最高級別的一級預警狀態,在做好重大事件狀態下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1)縣衛生局根據本縣區疫情實際及防治工作的需要,向縣人民政府提出啟動本級應急預案的建議,并在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和領導下,做好本縣區sars

防治工作。

(2)報請市非典防治領導小組調集全市各行業及全部醫療衛生資源參與疫情應急處理與控制工作,并給予資金和緊急疫情控制的消殺藥品等多方面的支持。

(3)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各項預防控制措施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街道居委會與村委會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對疫情地點和場所的隔離控制,做好后勤保障和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縣疾控中心指導做好對sars確診及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控制工作。

每位居民都有義務和責任及時報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情況,居委會、村委會發現可疑發熱病人應立即向街道和鄉鎮報告,街道和鄉鎮應及時匯總情況報縣疾控中心。

在火車站、縣長途汽車站和公路檢查站設立聯合檢查組,實施防疫檢查;所有乘客均需填寫《健康登記卡》,并接受體溫測量;發現有發熱癥狀的乘客,要送留驗站;

對疑似病人由衛生部門及時送縣定點醫院;對與疑似病人同艙或同一車廂的乘客由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進行追訪、醫學觀察并實施隔離。對拒不接受體溫測量或留觀診斷并經勸阻無效者,由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要嚴格執行入住旅客填寫《健康登記卡》制度,并對住店客人每天測量體溫,發現體溫異常(體溫)37。5℃)或可疑癥狀者,立即送指定醫療機構篩查。

各級各類學校每天堅持對學生測量體溫,定時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和學生宿舍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盡量避免人員過于集中的活動;縣教體局根據全縣疫情狀況及防治工作需要,及時向縣政府提出停課或復課的建議,學生未經批準不得離校;健康狀況不佳的學生,家庭所在地出現sars疫情的學生,不予批準離校。對所有離校的學生,學校要跟蹤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并納入學校疫情監控和信息報告范圍;.離校后又返校的學生,必須進行隔離觀察。

建筑工地實行封閉式管理。對施工現場和工棚進行經常性檢查,對民工宿舍、食堂、廁所逐一定時、定點消毒。各用人單位不得擅自停工停業和遣散民工。

各單位組織大型會議和活動的時間要進行調整或延期;

網吧、電子游戲廳、錄像廳、影院、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體育場(館)等文化體育設施,必須逐一落實通風、消毒等措施,并建立來訪或參觀者登記制

度。

(4)立即市衛生局組織預防控制專家隊趕赴現場了解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病情況,確定疫情嚴重程度,分析疫情發展趨勢,提出劃定疫區和實施管制的建議:組織疾病預防控制和臨床救治專家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指導臨床治療等工作,必要時請求省級派出專家指導防治工作;同時,及時將疫情防治情況通報各鄉鎮及有關局委。

(三)疫情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經衛生部授權,及省衛生廳、市衛生局同意,適時向社會如實通報和公布全縣sars疫情。

(四)停止執行預案

末例臨床診斷病例轉運市定點醫院20天后無××病例發生,或縣定點醫院作為后備醫院收治病人時,末例治愈病人出院15天后無××發病例出現,可停止執行本次應急處理預案。各工作組和有關鄉鎮、部門要做好有關總結工作,縣非典防治工作指揮部在7日內將終止處理方案以書面形式報市非典防治工作指揮部。

十、獎懲

對非典防治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縣非典防治領導小組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負責任、造成疫情擴散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第四部分附則

十一、本預案中涉及的各項工作規范、操作常規、診療標準以衛生部及省、市預案為準。

十二、本預案解釋權歸縣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