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技思想與中國的科技事業

時間:2022-12-18 03:03:00

導語:的科技思想與中國的科技事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的科技思想與中國的科技事業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思想。對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有著深刻的認識。可以這么說,新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是在科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也是在的密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進行的。重新認識的科技思想,對于我們今天更好地學習和領會,深入理解和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明確了中國科技事業在整個國家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早在1940年,就曾講過:“自然科學是人類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希望人們在科學試驗中去認識自然,并把這種認識轉化為科學技術,進而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取得自由,反映了他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也是生產力的認同。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把學習科學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他曾在黨的代表會議上強調:“我們進入了……鉆社會主義工業化,鉆社會主義改造,鉆現代化的國防,并且開始要鉆原子能這樣的歷史的新時期。全黨同志要適應這種新情況,鉆進去,成為內行,這是我們的任務。只要我們更多地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學,一句話,更多地懂得客觀世界的規律,少犯主觀主義錯誤,我們的革命和建設工作,是一定能夠達到目的的。”把學習科學技術同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相提并論,進一步體現了他對科學技術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而且還從總結中國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的角度,強調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努力學好科學技術。他指出:“我國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共計一百零五年時間,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都打過我們,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戰爭,由于國內外各種原因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告終以外,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我國失敗、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而告終。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現在,我國社會制度變了,第一個原因基本解決了……第二個原因也已開始有了一些改變,但要徹底改變,至少還需要幾十年時間。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為此,他一再強調:“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好,而且必須打好。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就無法提高。”這強烈地反映了他渴望中國人民盡快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用以發展我國的經濟、改變我國的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也體現了他把科學技術看作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大發展的關鍵環節的重要思想。

正是基于對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發展進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正是在這一號召的指引下,迎來了我國科學的第一個春天,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眾多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科技問題。

雖然“”中,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受到了摧殘,使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愈來愈大。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的正確思想和重大部署,還是為我們今天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制定了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資源配置比較合理的科研機構體系和科學技術管理機構、管理體制

科技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用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武裝我國的工業、農業和國防,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富強國家。為實現這種戰略構想,在的親自關懷和倡議下,中央決定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個是制定全國性科技發展長遠規劃并加以實施,開展群眾性的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另一個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科技發展規劃根據戰后世界新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經濟國防發展需要,選擇確定了12個方面57個重大課題,經過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協同、集體攻關,1963年完成了50項,其余也正順利進行,提前完成了預定任務。在這個基礎上,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又分別制定了1963年到1972年十年科技發展規劃。這兩個規劃的實施,使我國建立了一系列的新興科技部門,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的科研體系,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帶動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誕生和發展,初步改變了我國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落后局面,直接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在此期間,赫魯曉夫背信棄義,蘇聯單方面撕毀中蘇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撤走在華全部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使中國科技研究陷入極端困難之中,在經濟上還逼中國還債。國內又連遭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不懼艱難,不怕壓力,指示國務院“以兩彈為主,突破尖端國防”,“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制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松下馬”。明確指出,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的這種大無畏精神和對科研工作的直接支持,使得我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尖端技術的偉大成就。推出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彈一星、人工合成胰島素、銀河計算機、電子顯微鏡、射電望遠鏡、高精度照相機等。我國已經有能力設計建造大型鋼鐵基地、大型水電站、萬噸遠洋輪、重型機械制造廠等,在基礎科學理論如數論、計算科學、核物理、化學、射電天文學、地學、生物學等領域,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三、提出大力培養新中國的科技人才和改造原有的科技知識分子思想,為新中國造就了一支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科研能力的結構比較合理、層次比較齊全的科技人才隊伍,尤其是形成了一支特別能戰斗的尖端科技研究的人才隊伍

認為僅有這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志氣是不夠的,實施中還必須造就一支中國自己的宏大、優秀和結構合理的科技人才大軍。的偉大功績之一就是在其提出科學技術革命思想之后,在幾十年內一直致力于造就一支“數量足夠的、優秀的科學技術專家”隊伍,為開展技術革命服務。在《1957年夏季的形勢》的報告中指出:“為了建成社會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干部隊伍,必須有自己的教授、教員、科學家、新聞記者、文學家、藝術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隊伍。”在的心目中,無產階級自己的這支人才隊伍是包括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內的,具有合理結構的人才大軍。為此特別制定了人才工程的第一個規劃,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當年為實現科學技術革命而造就的這支高素質人才大軍,在現今時期還發揮著他們的巨大作用。

四、結語

在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經過二十多年的奮斗,中國的科技、經濟和社會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國防力量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