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四大關系全面推進科技進步

時間:2022-12-19 11:16:00

導語:正確處理四大關系全面推進科技進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確處理四大關系全面推進科技進步

正確處理四大關系全面推進科技進步

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首要力量。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劇,科技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衡量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對于縣域而言,在科技工作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核心在于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發揮科技進步在引導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科技的全面進步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來推動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一、正確處理好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科技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類活動和社會現象,它早已從個人對自然現象的探求,轉化為企業、政府的有意識的經濟社會活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它們辯證而統一,互相促進、互相制約。

一方面,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現。一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可帶動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進步、資本積累和勞動投入三個要素,其中科技進步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二是科技進步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強大動力。科技對改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產業競爭力,使傳統產業獲得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科技進步將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產生,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正確處理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與發揮科技先導作用的關系,處理好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處理好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和普及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科技進步的帶動效應。

另一方面,科教興市,必須先興科技。當今世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科技創新上有多大的作為,就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贏得多大的主動。要尊重科學技術自身的發展規律,把科技投入作為關乎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投入,不能簡單地同短期的、眼前的對經濟增長拉動來衡量科技投入的效果。我們立足于全市經濟未來至年的發展,立足于在經濟全球化中海門經濟和產業發展競爭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海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高度,采取多渠道籌集、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的方法,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和外資投入為重要來源的多層次科技投入機制。××年,全市完成技改工作量億元,實施超億元項目個,超千萬元項目個。在完善投入機制上,我們著重加大三方面投入,發揮好三大作用: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發揮導向作用。在財政支出相對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首先保證科技三項費用的撥付,并且確保支出比例隨財政收入增長同步上升。為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從前年開始,我們改變了以往“滿天星”式的劃撥方式,對發展潛力大、市場占有率高、拉動能力強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重點扶持,著力提高科技三項經費的匹配比例。同時,每年從市財政撥款萬元,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基金”,專門用于對省重點技術改造、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項目的貸款貼息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等,從而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發揮了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

二是加大企業投入,發揮主體作用。企業是科技投入的主體。我們通過政策引導、典型引路等手段,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一次分配中科技投入的比重,提足各項開發費用。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用于研究開發的費用不低于年銷售收入的,重點骨干企業不低于,一般中小企業不低于,企業留利也要有一部分用于技術開發。

三是加大社會投入和外資投入,發揮吸聚作用。我們堅持“多條腿走路”的辦法,吸納各類資本投入科技項目。一方面,把吸引外資作為主攻點,充分發揮我市區位、人文、產業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全力擴大利用外資規模,以大開放促大投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民間資本的投資潛力,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鼓勵發展民營科技企業。我們還進一步加大了市外資金的引進力度。去年,通過舉辦“金花節”、“光彩周”等活動,共引進市外資金億元,其中以上投向了高科技項目。與此同時,我們本著“機遇共抓、風險共擔、信譽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則,切實加強銀企協作,有效地發揮了金融資本的支持作用。

二、正確處理好科技進步與利用人才的關系

科技進步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把培養和造就優秀科技人才、調動廣大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作為科技進步工作的基本目標,把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科技創新環境作為科技工作的優先任務。

由于我市受阻長江,沒有中心城市的綜合優勢,缺乏蘇南縣市的區位優勢,在人才吸聚上曾一度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海門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贏得優勢地位,必須想方設法集聚一批觀念領先、學識淵博、門類齊全的高層次人才,從而為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此,我們把人才工作納入到全市整體發展目標中,做到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緊密結合,引進人才與留住人才同頻共振。

首先,創新觀念,不拘一格引人才。重點強化三種觀念:一是“人才國際化”的觀念。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思想,進一步拓寬選人視野,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全方位吸納優秀人才和智力資源。由世界強企業瑞士羅氏公司投資創辦的江蘇原創藥物研發中心,已成功吸引近百位境內外高層次人才從事新藥開發生產,其中博士位(外籍顧問)、碩士位、本科位,研究生以上人員占到了員工總數的。二是“配置市場化”的觀念。打破計劃和地域壁壘,順應市場法則去經營運作,促進多種形式的人才流動。近年來,我們通過借用、聘用、兼職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不斷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并以項目、課題為載體,面向市場,促進人才柔性流動。以上海等地一批退休領導、操作能手、技術尖子為主體的“項目工程師”、“課題工程師”、“首席技術顧問”活躍于海門的工廠企業,為海門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據統計,目前受聘于我市的科技顧問和通過各種形式為海門企業服務的外地專業技術人才近人,市政府直接聘請的知名教授、權威專家達多人,包括兩院院士嚴東升、郭景坤等在內的許多專家,已成為我市重要的科技后盾。三是“標準績效化”的觀念。以效益為核心,以實績論英雄,不唯“高學歷”,重用“高水平”,重點集聚了一批能夠推動全市高新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的實用型人才。

其次,以人為本,千方百計留人才。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人才發展環境。一方面,強調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對于在海創業投資的高層次人才,市鄉主要領導都實行結對聯系,并做到定期必訪、有難必幫、有請必到。市領導與高層次人才共迎中秋、共度春節,已成為慣例。通過授予榮譽市民、開設綠色通道等措施,為在海創業的高級人才積極營造“家”的感覺,使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人才涌向海門、融入海門。在國際醫藥界享有盛譽的臺灣中興大學教授楊登貴先生,經過市領導的跟蹤追擊、多方聯絡和反復溝通,來海創辦了慧英藥業有限公司。在海期間,我們不但提供一切優惠條件,還授予他海門市榮譽市民稱號,并授予他項目簽約代表權和招才引智決策權。真誠相助和坦誠相待,集聚了強大的感情效應,他先后引進了多家高科技企業和多名流動博士生來海開展科研開發,形成了人才招引的“葡萄串效應”。另一方面,我們以知識價值為取向,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本觀念,建立起了靈活多樣的分配激勵機制,真正做到優秀人才優厚待遇,一流人才一流報酬。我們支持和鼓勵企業通過高薪聘用、技術入股、按股分紅、期權分配等形式,對優秀人才實行特殊分配政策。同時,加大獎勵力度。從年起,市財政每年撥款萬元作為人才開發基金,積極鼓勵技術創新,重獎優秀科技人才。對優秀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年內按其新增利潤的—獎勵科技人才。對高層次人才來海工作的,實行津貼獎勵政策,碩士生每人每月補貼元,博士生每人每月補貼元。對帶技術或項目來海創業的具有研究生或高級職稱的人才,還在住房等方面提供優惠。對于部分直接為海門經濟服務、辦理特聘證的高級專家,一次性給予萬元至萬元不等的津貼。優厚的待遇,舒心的環境,使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我市安家落戶,為海門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育才機制,把培育本土人才與引進外來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優勢產業優先培養、重點產業重點培養、緊缺人才抓緊培養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著力打造經濟發展的“地方軍”。一大批技術上有專長、管理上有創意的本地人才,成為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增長的中堅力量。擁有多名科技人才的建筑業已成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去年,全市建筑經濟總量達到億元,實現經濟收入多億元。此外,還突出抓好農村優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業推廣、技術應用、科技示范中的推動作用,使這批“鄉土能人”成為帶動和影響廣大農民依靠科技奔小康的領頭雁。

三、正確處理好自主研發與開放引進的關系

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快速發展,要實現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決破除自我封閉的障礙,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我們以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為目標,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搭建以企業研發機構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為橋梁、科技示范園區為依托的公共創新平臺,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完善創新機制,提升創新能力。重點建好三大平臺:

一是加大研發力度,著力構建科技創新的技術平臺。以建設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為重點,不斷加大研發力度,為產品創新提供技術依托。目前,全市家重點骨干企業全部建立了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許多企業依托研發中心,積極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主導產品。通光集團研發中心設計開發的種光纜產品,均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和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有效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二是強化產學研聯合,著力構建科技創新的協作平臺。我們把擴大產學研聯合作為加快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建立以技術、資產為紐帶,以科研院所為依托,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的產學研聯合體,不斷提升合作檔次,拓寬合作范圍,形成了科研、開發、生產、市場緊密結合的新機制。目前,全市已有多家企業與外地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結成了各種形式、不同層次的產學研聯合體,建立了多家技術與資金緊密型合作企業。近三年來,共引進、開發各類科技成果多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了以上。江蘇申海集團分別與多所著名高校及研究所聯姻合作,組建了一支由多位專家組成的“外援兵團”,形成了以國內外知名專家為核心的個技術研發團隊,先后完成了項國家星火、火炬計劃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技術專利項,成為南通市推進技術創新的一面旗幟。在強化校企聯合的同時,我們以全市性的重大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對接活動,大大拓展了技術創新的項目源。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是加快載體建設,著力構建科技創新的孵化平臺。我們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化,充分發揮“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星火計劃產業基地”以及沿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科技創新中的孵化效應,全力發展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速形成高新技術產品群、高新技術項目群和高新技術企業群。去年,兩大基地和高新技術園區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項,其中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和省火炬計劃,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和省星火計劃。目前,園區內已集聚了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余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年,基地新材料產業產值、銷售、利稅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和。同時,我們還加快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大了科技興農力度。全市已培育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家,其中常樂農業園區已被列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各園區內農產品商品率達到了以上,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依托。

四、正確處理好優化服務與強化管理的關系

良好的創業環境是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科技產業化的第一要素。我們建立了“三個中心”,實行“兩項制度”。“三個中心”:一是行政審批中心。涉及項目審批的政府個部門指派專門工作班子進中心,對投資項目實行“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特別是高科技項目,我們實行“兩級”、“三包辦理”,即項目申報由鄉鎮、部門,項目審批由審批中心,包辦理、包時限、包辦結。現在,一般常規性工業項目審批最長時限不超過個工作日,一些重大科技項目最快的一天就能辦結。二是項目信息中心。由經委、計委、科技局、外經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項目信息特別是高科技項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統一建立項目信息臺帳,定期向社會公布。三是生產力促進中心。主要負責項目的跟蹤落實,提供技術咨詢,搞好協調服務。“兩項制度”:一是重大科技項目會辦制度。定期分析全市重大科技項目投資建設情況,對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會辦,特別是在項目用地等方面,我們采取了并聯審批、特事特辦等方式,推進項目快實施、快建設、快投產。二是領導掛鉤聯系制度。我們列出了全市投入萬元以上的重點科技項目,分別由市四套班子領導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程跟蹤,全程服務,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達產達效。同時,發展了余家技術中介機構,批準成立了家民辦科研所,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信息中介、技術交易等各項服務。我們還建立了海門新材料產業基地信息網,通過登陸新浪等著名網站,加強對外科技交流。目前,有多家企業在網上建立了主頁,訪問量已超過萬人次。

在搞好綜合服務的同時,我們切實關注、解決高科技人員工作與學習中的具體事務和具體問題,盡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騰出足夠的精力,專心致志搞科研、抓發展。我們在海太汽渡專門設立了高新技術企業車輛優先過江的綠色通道,為外來高科技人才發放了醫療綠卡,并投資近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科研人員別墅區和擁有燈光網球場等設施的專家公寓小區。從而為科技人才在海創新創業提供了舒心、安心、放心的工作、生活環境。

在科技進步工作的管理上,我們著力提高組織程度,不斷營造推進科技進步的濃烈氛圍。一是強化創新理念。通過輿論宣傳、典型示范、行政推動等,在全市上下著力強化“四個第一”的觀念,即科技進步是海門跨越發展第一推動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第一經濟增長點、人才資源是經濟發展第一資源和“第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徹底破除縣級區域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難有作為的思想障礙,做到全民發動、全員參與,從而形成了“齊心協力抓科技”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在組織運籌全局工作中,我們始終把加快科技進步、推進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堅持科技工作同經濟建設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實。市里專門出臺了關于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專利項目資助獎勵等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推動科技工作更好地為海門經濟發展服務。同時,進一步完善四套班子領導掛鉤聯系高新技術企業、項目和聯席會議制度,對科技創新工作進行定期研究會辦,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一抓到底,抓出實效。三是強化考核激勵。我們把科技進步的主要指標納入鄉鎮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把科技工作與各級干部的獎懲、任用掛鉤,并實行評優、評先“一票否決制”。同時,組織開展爭創科技創新先進鄉鎮、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全市上下的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