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主體功能定位實施區域發展戰略
時間:2022-03-23 08:32:00
導語:按主體功能定位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戰略布局發展,有利于我國資源的綜合利用,有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未來的科學決策。四大主體功能區的明確提出,預示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在生態保護上將更有約束力,在官員績效評價和政績考評上將更有針對性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準的“十一五”規劃綱要首次將我國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按照主體功能定位調整實施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規范空間開發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間開發結構。這一新的提法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以往,我們的宏觀區域發展政策通常僅限于地理上的空間概念,如提出的東部加快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等區域發展戰略。而四大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則使區域發展理念超越了簡單的地理空間概念,它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考慮未來我國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而作出的,體現了科學發展的內涵。
我們注意到,在缺乏科學發展規劃的指導、功能區分并不明確的背景下,現實中一些問題的出現便難以避免。比如,一些地區本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維方式,只盯著本地區的資源,急迫地想通過資源的開發利用,將資源轉化成經濟效益,于是在這些地區便出現了粗放經營甚至是掠奪性發展的現象;西部一些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地區為了片面發展經濟,輕視環境保護,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害;一些風景區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過度開發,甚至出臺一些破壞名勝古跡文化價值的開發措施;一些地區為了招商引資,隨意設立開發區,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
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優化開發區域是指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的區域;重點開發區域是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的區域;限制開發區域是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大規模集聚經濟和人口條件不夠好并關系全國或較大區域范圍生態安全的區域;禁止開發區域是指依法設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按照不同的功能區,國家將實施不同的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等區域政策。
無疑,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戰略布局發展,有利于我國資源的綜合利用,有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未來的科學決策。應該說,四大主體功能區的明確提出,預示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在生態保護上將更有約束力,在官員績效評價和政績考評上將更有針對性。
當然,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使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可能說改就能改掉,一些人急于發展地方經濟、片面追求GDP的沖動也不可能輕易放棄。過去我們也講科學發展、也講生態保護,但由于沒有強制性約束措施而流于形式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有關方面應該通過制定嚴格的措施,通過法律、行政、社會、經濟等多重手段,確保與不同功能區相應的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等區域政策真正落實到位,確保相對應的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體系真正約束住各種非理性的“政績沖動”,確保各項事業真正走上科學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