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座談會的講話
時間:2022-12-08 09:00:00
導語: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座談會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組織市局各職能科室和相關單位召開全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座談會,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南通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推進大會和全市中小學校長會議精神,正式啟動我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通過今天的座談會,要進一步細化、分解各職能單位在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中的職責,研究、擬訂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舉措,按照16項評估指標要求,逐條對照、逐條推進、逐條落實,確保2009年高質量通過省教育評估院組織的評估驗收。下面,我就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談三點意見:
一要深刻領會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教育現代化既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既是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市全面達小康的先導和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強勢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機會,促進社會公平公正,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可以優化教育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要努力構建分工合作、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
2007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教育廳制定的《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共16項,內容涉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各級各類學校的現代化建設水平,教育經費投入,教育均衡發展,素質教育實施,教育公平,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安全工作等各個方面。與南通市制定的鄉鎮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相比,面更廣,量更大,要求更高,是一個對縣級教育工作進行評估的綜合指標體系。因此,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各鎮共同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參與的創建工作。在我們教育系統內部,同樣需要建立各職能單位分工合作、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根據16項評估指標涉及到的內容,我們已經初步對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將16項指標落實到具體的職能單位和同志。在工作中,各單位不僅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做好達標建設的推進工作,而且要強化全局意識,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職社科作為牽頭科室,要在朱新華局長的帶領下,具體做好整體的協調、聯系、推動、服務等工作,分層次、分步驟地有序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
三要全面落實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工作舉措。
一是加強領導,全力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將是我市教育系統2008、2009兩年統攬全局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市里將成立“*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育局。我們在座的各位將是推進此項工作的具體責任人。各科室和相關單位的負責人要以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為工作重心,統籌安排好科室、單位的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創建。只要安排得當,創建不僅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反而能夠促使我們爭先創優,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要加強學習,制定方案。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面廣量大,我們必須找準統率所有工作的核心,那就是省教育廳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系的“16條”。各單位要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創建16項指標及內容的詮釋,全面正確地理解其含義,分析、思考、討論、研究各自如何推進創建工作,如何應對驗收。這么說,絕不是講為了創建搞創建,弄虛作假,而是要將軟件工作和硬件建設并舉,實實在在地做好硬件設施建設和軟件資料整理等工作,講求工作的過程與實際效果,以此推動我市教育的發展,提升教育的現代化水平。根據省教育評估院的工作安排,每年9月接受縣級創建申報,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創建工作必須到2009年8月底結束。因此,請各單位必須抓緊時間,對照分解、落實的指標任務,開展調研,摸清現狀,找出差距,排好計劃,出臺措施,落實責任,于3月15日前形成切實可行的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報職社科匯總。實施方案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的內容:一是指標要求與詮釋,二是現狀,三是創建措施,四是經費預算,五是進度安排與責任人。在實施方案中,要將各項工作細化到學校,落實到責任人,排到具體的時間節點,確保工作的時效性、計劃性。
三是加強考核,爭先創優。考核評估是一種手段,目的仍是為了推動工作,促使大家在工作中創新思路,開拓進取。我們將把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與機關作風建設結合起來,由局長室和督導室聯合對各單位的創建工作開展督察,定期通報工作情況,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切實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辦公室將在教育局網站上開設“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專欄,公布相關政策、文件、工作動態和督察信息,動態展現創建工作的過程,推動創建工作的開展。
同志們,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迫在眉睫,時不我待,希望大家以奉獻的精神、扎實的工作服務創建、推進創建,為我市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使用效率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受益資格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