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第二次文代會發言
時間:2022-06-20 10:14:00
導語:縣長在第二次文代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朋友們各位代表。
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了這次大會,既是對全縣文藝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閱,也是對我縣文藝工作美好前景的展望和描繪,更是團結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發揮優勢,再接再勵,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一次盛會。此,代表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前來參與本次會議的區、市宣傳部、文聯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體代表,并通過你向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致以高尚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剛才,全縣上下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關鍵時刻。自治區文聯郭剛副主席、吳忠市文聯楊金龍主席分別作了很好的講話,希望同志們認真學習,抓好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發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為了進一步發展繁榮我縣文化藝術事業,借此機會,提三點希望:
一、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清形勢。
全面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加強文化建設。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每一個民族都高度重視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每一個國家都把文化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曲折磨難,卻生生不息,綿延不絕,薪火相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有維系全民族命運的文化認同、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早在開國的時候,同志就指出: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來,不可防止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在重申這一重要論斷時強調:現在可以滿懷信心地說,這種形勢的出現已經為期不遠。進入21世紀,同志指出: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黨的十七大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全局動身,做出了加強文化建設的戰略安排,發出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了小省區要辦大文化”奮力推進寧夏文化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奮斗目標,賦予了文化建設和文藝工作者新的歷史任務。吳忠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市委全委會和人代會上進行了全面安排安排。應該說,正處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文藝事業,機遇難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縣委、政府積極響應中央和自治區的號召,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切實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申報項目,多方爭取資金,興建了縣宣傳文化中心、文館所、文化廣場、紅軍西征紀念園、預旺紅軍西征紀念碑、詩園、明禮園、豫海游樂園等一系列文化工程,為文藝事業的發展拓展了物質空間、搭建了有效平臺;積極鼓勵支持廣大文藝工作者放手工作、大膽創新,全縣生長起了以李進祥為代表的一支相當活躍的文藝人才隊伍,為文藝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充分發揮特色文化資源優勢,精心收集文藝素材,主動加強與外界文藝高層的聯系,全力配合攝制發行了自治區50大慶獻禮影片《使我縣的縣名和特色文化第一次以影視作品的方式走向了全國,國家層面上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特別是廣大文藝工作者本著對文藝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家鄉的熱愛,默默耕耘、艱辛探索,近年來。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續寫了一個又一個文化傳奇,文學、音樂、舞蹈、攝影、書法、美術、民間文藝等各個領域都成績喜人,使文藝的名聲勝利地走向了全國甚至遠播海外。應該說,作為一個山區貧困縣、經濟落后縣,相對于經濟基礎和自然條件而言,文化建設走在前面。這些效果包括了文聯組織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此,代表縣委對你表示衷心的感謝!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與我深厚的文化底蘊相比,與人民群眾日趨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消費相比,與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相比,與全國上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兄弟市縣你追我趕的新形勢相比,縣文化發展的總體水平還有一定的差異。全縣各級黨政組織,特別是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正確掌握形勢,堅持清醒認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增強加快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自覺擔當起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使命,建設文化陣地上更加全力以赴,發揮文化優勢上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文化發展繁榮上更加開拓進取,努力營造我縣社會主義文化百花盛開、健康向上的繁榮景象,以文化的繁榮興盛為的發展、家鄉的富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充分發揮文藝工作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圍繞中心。
召開了縣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2007年11月份,進一步深化對縣情認識的基礎上。規劃了近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設具有濃郁回族風情生態商貿縣的奮斗目標。四次全委會召開的一年多以來,科學決策、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務實苦干,全面啟動并成功實施了生態移民工程,找到一條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的勝利之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初步解決了激進種植模式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系列老問題;勝利培育并發展壯大了圓棗產業,填補了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沒有農業品牌產業的空白;全面啟動了縣城新區開發建設,大力實施了清水河綜合治理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建設工程,結束了半個城的歷史,大”框架初步拉開;廣泛深入地開展“弘揚優良保守,樹立良好形象”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為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前不久我又召開了縣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和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進一步確定了今年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奮斗目標,提出了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明確任務,形成了實施生態移民工程、發展設施農業、做大做強圓棗產業和羊絨產業,全面推進新區開發、舊城改造的科學發展思路。應該說,一年多來,很多工作雖然成果很小,但意義重大;雖然對當前發展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但對經濟社會久遠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包括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內的大家有幸親身經歷并參與了這一過程,見證了建設發展關鍵時期的波濤壯闊。新的時代、新的形勢、新的任務為文藝工作提供了新的更加廣闊的平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總書記在全國第八次文代會講話中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都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積極投身謳歌時代的文藝發明活動。一切有成就的文藝家,都注重在時代進步的偉大實踐中汲取創作靈感,都注重反映和引導人民發明歷史的壯闊活動。積極投身謳歌時展的發明活動,時代和人民對文藝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文藝工作者真正能夠施展才氣、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的肯定要求。文藝工作只有與時代同步伐,踏準時代前進的鼓點,回應時代風云的激蕩,領會時代精神的實質,才干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干發生巨大的感召力。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緊緊圍繞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這個大局和中心,牢牢掌握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時代特征,深刻體驗人民群眾前進的準確信號,敏銳發現時代革新的風氣之先,自覺響應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堅持把個人的藝術追求融入家鄉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把文藝的生動發明寓于時代進步的現實運動之中,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更加優秀的藝術精品,描繪更加美好的生活藍圖,激勵更加堅定的奮進信心,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設具有濃郁回族風情的生態商貿縣提供更加堅實的精神動力和支撐。這里,著重強調兩個方面。一要充分利用好的特色文化資源。縣是一塊貧瘠的土地,但又是一塊富有魅力的土地,臨時以來,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塊熱土上積淀了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豐實厚重的紅色文化和神奇瑰麗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傳奇總兵金國正、民族英雄馬和福、紅色教主洪壽林、經學大師虎嵩山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涌現出了公家人”金占林、大山深處“計生人”馬存國、感動寧夏人物”馬俊、楊開飛、賀生福、禁毒英雄”苗衛民等一大批新時代先鋒,這些都是發展文化事業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資源,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這些獨特文化資源在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中的特殊價值,把文化軟實力當作硬設施來經營,把無形的工作有形化,積極搭建特色文化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橋梁和平臺,努力使文化資源變成一種實實在生產力。同時,要努力運用手中的筆,通過各種文藝形式,充分展示廣大人民群眾弘揚優良保守、樹立良好形象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先進模范人物的高尚情操,從而使人民群眾在充分享受文化效果的同時,精神風貌更加高昂向上,拼搏進取的勁頭更加十足,推動家鄉建設發展的活力更加充分。二要注重挖掘的文化潛力。自治區黨委楊春光常委在深入研究寧夏文化的歷史源淵和現實表示形式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寧夏文化的九種類型:以回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絲綢之路文化、紅色經典文化、以“兩山一河”為代表的大漠黃河生態文化、古人類遺址和古生物化石遺址文化、邊塞軍旅文化、民風民俗文化、西夏遺存文化、以改革發展為主線的效果文化,值得自豪的這九大文化類型在縣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特別是九種文化中,除絲綢之路文化、大漠黃河生態文化和西夏遺存文化三種外,其它六種在縣都非常典型。如此豐富的文化元素、如此鮮明的文化特征、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此突出的文化效果,集聚于同一個縣,實在這樣一個貧困地區的幸運。各級黨政組織特別是文藝工作部門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挖掘文化潛力的重大意義,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硬件與軟件并重,當前與長遠兼顧,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視野、大手筆、大作為,認真研究謀劃、深入挖掘整理,努力建設和創作出一批體現特色、展示成績、具有風格、彰顯氣派的文藝精品,不時提高人、地和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要高度重視清真大寺、丁家二溝古生物化石遺址、古長城、韋州明慶王陵、王團倒墩子匈奴墓、下馬關紅城水娘娘廟、預旺城隍廟暨西征紅軍總指揮部等歷史文化遺址和“回族服飾”回族花兒”回族器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維護項目的開發利用工作,切實增加文化的厚度和深度,使的文化資源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使我縣的文藝事業躋身于全區先進行列,有些在全國有影響。
三、不時開創我縣文藝事業新局面,協力。
重視、關心和支持文藝事業。要把文藝事業納入全局工作中,縣委要切實加強和改善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全面掌握我縣文藝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認真研究解決文藝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具體困難。要加強全縣文藝界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增強發明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繁榮和發展我縣文藝事業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要制定文藝發展規劃,逐步完善文藝政策,優化文藝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要多同文藝界聯系,多向文藝家學習,多與文藝工作者交朋友,政治上充分信任他創作上熱情支持他生活上真誠關懷他努力成為他知音和貼心人。政府要加大對文化藝術事業的投入,把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爭取每年都能辦成幾件實事好事,為文藝創作和生產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
用戰略的發展的眼光緊緊抓住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充分認識我縣深厚文化底蘊的價值,完全改變那種貧困地區沒有文化、經濟落后不能發展文化的落后思想和陳腐理念,牢固樹立抓文化就是抓經濟、抓文化就是抓發展、抓文化就是抓就業、抓文化就是抓地方核心競爭力的觀念,全民動員,全社會行動起來,切實對文化建設和文藝工作者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使文化建設的觸角逐步延伸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行業,特別是要著力抓好特色文化的普及工作,各級黨政組織都一定要站在歷史的民族的高度。大力建議干部群眾讀人寫的書、賓館飯店掛人作的畫、大街小巷唱響的歌、逢年過節演人編的劇,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重視文化、促進文藝工作者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充分調動各級黨政組織和全體干部群眾特別是文化系統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全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推動文藝事業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力量。要積極探索和建立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符合文藝發展規律和人民團體特點的運行機制、組織形式、活動方式,文聯組織是黨領導的文藝界人民團體。不時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切實發揮好黨聯系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與紐帶作用。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文藝工作者面向基層、深入生活、服務群眾,實踐中吸取創作營養,開展文藝活動,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要竭誠為文藝工作者服務,堅持在服務中推動創作、凝聚人心、樹立形象,依法維護文藝工作者的權益,把文聯及各文藝工作者協會辦成文藝工作者之家。
積累豐富知識,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提高精神境界,培養高尚人格,始終牢記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人民,恪守職業道德,弘揚職業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議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專心致志,孜孜以求,努力攀登人生和藝術的高峰。要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傳達先進文化,弘揚人間正氣,風成化習,果行育德,為人民奉獻最好的精神食糧,努力以自己的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要注重維護文藝工作隊伍自身的和諧與團結,提倡文人互勉,反對文人相輕,形成前賢獎掖后進、新人尊重前輩、同仁相互切磋的和諧局面。
同志們朋友們民之魂,各位代表。文以化之;國之神,文以鑄之”加強文化建設,時代進步的肯定要求,也是發展的肯定選擇。相信,沐浴著中央和自治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春風,踩踏著我縣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鏗鏘鼓點,經過全縣上下堅持不懈的共同奮斗,一定能夠不時譜寫我縣文藝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 上一篇:城鄉低保清理工作會議講話
- 下一篇:關于建房用地權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