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環衛整潔大會領導講話范文
時間:2022-01-17 04:19:00
導語:城鄉環衛整潔大會領導講話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地處南部,轄20個鄉鎮,304個村(社區),總面積2664平方公里,總人口79萬,是湖南省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和全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年,全縣實現GDP174億元,增長15.3%;完成財政總收入13億元,增長4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309元和9045元,分別增長12.8%、17.1%。縣域綜合實力連續五年躋身全省十強,入選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200強。近年來,我縣按照省、市要求,把環境衛生整潔行動作為創優發展環境的基礎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的中心工作,大力實施,深入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全縣呈現“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衛生狀況大為改觀、交通秩序規范有序、村容鎮貌明顯變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城鎮資產迅速升值、文明素養得以提升”的良好局面,成功創建為全國平安暢通縣、省級衛生縣城。
一、堅持高點定位,強化觀念引領。環境衛生整潔,關乎群眾健康幸福,折射社會管理水平,影響整體發展大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按照“目標引領、觀念先行”的思路,以創新的精神、務實的態度營造聲勢、謀求共識。一是用新目標引領。在城市發展定位上,明確提出把縣建成一流中等城市的目標,以創建為抓手,年全面啟動了“三創四化”活動,今年又啟動了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創建工作,通過抓城市創建、保城市環境,促城市發展;在農村衛生環境上,明確提出實現“可視范圍內不見垃圾”的目標,通過開展潔凈大行動,提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水平。高起點、高標準的目標定位,讓全縣上下對城鄉衛生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二是用新觀念引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全面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在全縣開展為期兩年的思想觀念大討論,總結了規劃建設觀、大眾公共觀、生態環境觀等“十大觀念”,提煉了“厚德從善、崇文重教、誠信守法、尚勤敢超”為內容的“縣精神”,編撰了“六鑒”,并組織百村千場“新觀念面對面”宣講活動,讓觀念深入人心;旗幟鮮明地喊響“抓環境衛生就是抓社會管理創新、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發展”的口號,真正把整潔行動作為大事來抓、實事來做、硬事來管;特別提出了“城鎮客廳理論”和“農村公園理論”,要求把城鎮當作自家客廳來裝扮、來呵護,把村莊當作公園來規劃、來建設,為開展整潔行動積聚了強大的內生動力。三是用新方式引領。在利用會議、輿論宣傳教育的同時,積極推行以言傳身教為主要方式的規勸活動,由縣級領導帶頭,機關干部、群團組織、在校學生、離退休干部廣泛參與,開展上街進村規勸,當場糾正車輛亂停亂靠、行人亂扔垃圾、商戶占道經營等行為。每年全縣參與規勸和清掃行動人員達10萬余人次,發放“門前三包”溫馨提示等各類宣傳資料30多萬份,糾正不文明行為10多萬人次。通過領導帶頭,抓反復、反復抓,促進居民文明習慣的養成。
二、開展“三創四化”,美化城市環境。實踐證明,城市創建活動是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抓手。年,我們緊跟株洲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啟動了以創建全國平安暢通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和城鎮綠化、亮化、美化、凈化為主要內容的“三創四化”活動,縱深推進整潔工程。一是加強城鎮規劃。把規劃作為城鄉環境衛生整潔工作的“第一菜單”來抓。圍繞“一流中等城市”目標,投入2000多萬元資金,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等頂級設計機構,完成新一輪縣城、20個鄉鎮總規修編,實現城鄉建設規劃全覆蓋。同時,加大城區重要片區、節點和村莊建設的控制性詳規編制,修訂和完善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垃圾處理、給排水等專項規劃,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確保新建一片,完善一片,從源頭上減少臟、亂、差現象。二是加強基礎建設。實施城鄉環境衛生整潔工程,硬件建設是基礎。近年來,我縣累計投入15億元,改造街巷122公里,街面“剛改柔”75萬平米,改造城區下水道58.6公里、自來水管網55公里,新建公廁45座、垃圾中轉站10座,新增公共綠地35萬平米、路燈2560盞、果皮箱2500只、側掛桶3160只。同時,加大休閑廣場建設和市場改造力度,湘東大市場、城區農貿市場全部升級改造完畢,商業步行街、洣江風光帶、文化廣場等市民休閑購物場所相繼投入使用。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實現了城市建設與改善人居環境的有機結合。三是加強專項整治。投入120萬元,開展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公路和鐵路沿線、居民小區、集貿市場的環境衛生整治大行動,清除積存垃圾4.5萬噸。投入30余萬元,著力整治“五小”行業,全面推行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了“五小”行業衛生狀況。扎實開展拆除違章建筑、治理城鎮“牛皮癬”、整治街道占道經營、規范戶外廣告、整頓車輛亂停亂放、規范夜宵攤市等整治行動,共拆除違章建筑和廠棚11000余處,清除違規戶外廣告2150處、總面積38900平米。特別是年,投入3000多萬元,實施“穿衣戴帽”工程,對縣城主要道路門店統一制作店牌、清洗臨街墻面、規范空中管線,抓好標志性建筑亮化、美化,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三、推行“四分模式”,整治農村衛生。城鄉環境衛生整潔工作啟動以來,我縣先后改造硬化鄉村道路2575公里,水泥道路通村到組率達到98%,“三清四改”18萬處,治理礦區生態環境和企業污染點5000多處,農村環境衛生明顯改觀。但農村地區衛生習慣改變難、垃圾處理難、長期堅持難、經費保障難等問題仍然存在。針對這一現實,我們探索了以“四分”為主要內容的新辦法,實現了農村環境衛生由點的治理向面的治理、由突擊性行動向經常性保潔的轉變。一是分區包干。將村級衛生區劃分為村級公共區和農戶責任區,村級公共區包括主道路、主水系、村民集中活動場所和村級市場等,由村集體出資,聘用專人進行日常保潔維護;農戶責任區指各家各戶房前屋后的曬坪、水溝、綠化區等,各農戶按要求落實了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的“三包”責任,每個季度組織開展一次衛生大清掃,并注重經常清理,保持日常整潔。二是分散處理。由于農村地域寬廣、人口眾多、住居分散,垃圾處理設施比較滯后,垃圾實行集中處理的能力不足,成本過高。我們采取就地處理的方式,原則上要求每家農戶配備一個垃圾池,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戶分類收集,并通過“回收、堆肥、焚燒、填埋”四種方法,化整為零,就地從簡進行處理。廚余垃圾實行就地堆肥還土;可回收利用的廢舊物資專門存放,由廢品回收人員集中回收;對于回收難度較大的“白色垃圾”,采取焚燒后填埋處理。目前,全縣農戶配備垃圾池13萬多個,普及率超過了80%,垃圾投放基本做到了入池。三是分級投入。縣財政每年預算潔凈行動專項工作經費1000萬元,采取以獎代撥的方式,500萬元用于支持鎮區創建,500萬元按每個村平均1萬元的標準補貼到村,用于村莊潔凈行動;各鄉鎮根據實際情況,配套一定的工作經費,對重點村、中心村、貧困村給予適當支持,彌補村級經費不足;村組和村民自籌一部分資金,負責村級公共衛生區的日常保潔,基本形成了財政下撥、部門支持、鄉鎮配套、村組自籌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層次投入模式。四是分期考核。強化激勵措施的運用,實行月抽查、季考核。縣考核鄉鎮鎮區,并抽檢到村,每季考核排前三名的鄉鎮,在享受縣財政資金扶助的基礎上,獎勵3—5萬元;排后三名的鄉鎮,取消縣財政資金扶助,同時處罰3—5萬元。考核結果通過縣電視臺向全縣公布。鄉鎮考核村,參照縣考核辦法,進行1000—3000元不等的考核獎罰,考核結果通過公開欄向全鎮進行公開。村考核組,并延伸到戶,各村對各組的衛生情況進行交叉檢查評比,予以100—200元不等的考核獎懲,考核結果在全村進行公示。對各農戶采用“大評比、小獎勵”的辦法進行激勵,按清潔、較清潔和不清潔評定等次,評比結果張貼到戶,或在各組公示,對清潔戶給予價值10—20元的小額物資獎勵。
四、健全工作機制,確保長行久效。鞏固和提升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的成果,關鍵在于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近兩年,我們立足實際,在實踐中進行了探索創新。一是加大市場運作力度。將城區92.7萬平米主街道和33.6萬平米小街小巷清掃保潔權通過邀標的形式,全部承包給兩個有實力、有經驗的物業公司,實現了城區主次干道清掃保潔公司化;部分有條件的鄉鎮鎮區和村級公共衛生區也實行了衛生保潔市場化。同時,將“牛皮癬”治理、滅鼠除害、建筑裝潢垃圾清運、主街道門店經營廣告牌、余土清運、綠化養護、路燈維護等市政管理全部推向市場,實現公司化運作、社會化管理。二是加大城鎮經營力度。按照“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思路,切實加大城市經營力度,近年城鎮土地經營直接收入達到13億元,僅年土地出讓收入就達5.9億元。采用BOT、BT等方式,籌資5.3億元,完成了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管道燃氣等基礎設施項目。組建和完善城建投、國資投、旅游投三大融資平臺,其中城建投融資舉債達到8億元。通過對鄉鎮土地經營凈收入實行全額返還,支持鎮區建設,調動了鄉鎮經營鎮村、管理鎮村、建設鎮村的積極性,年鄉鎮土地經營收入、鎮區建設投入均超過了億元。城鎮經營的日趨活躍,保障了城鄉建設和環境整治的資金需求,全縣呈現“城市經營改善城市環境、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經營”的良性循環。三是加大精細管理力度。改革清掃保潔服務方式,在縣城和鄉鎮鎮區設置可移動密閉式垃圾桶近2000個,實行垃圾收集“定點投放,定時清運”,確保垃圾應收盡收。制定和完善了《環境衛生管理辦法》、《門前三包責任制》等系列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對衛生日常管理實行定人、定區域、定標準、定職責、定獎罰,對小街小巷、臨街面店經營戶實行百分量化考核,開展月度評比,促進了衛生管理的長行久效。
城鄉環境衛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雖然我縣在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離上級要求、離實際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不盡完善,整體水平不夠平衡,部分群眾有些陋習尚未破除等。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在省市正確領導下,積極學習兄弟縣市經驗,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把全縣環境衛生整潔工作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 上一篇:檔案局換屆改選工作計劃
- 下一篇: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改革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