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車輛動態監管現場會講話

時間:2022-05-13 08:36:00

導語:市長在車輛動態監管現場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車輛動態監管現場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推進暨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現場會,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現場會精神,認真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推進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剛才,我們看了縣長途客運公司和縣交警大隊指揮中心兩個點,縣政府及市交通、安監、公安等部門分別作了工作交流,我認為講得都很好。特別是縣政府介紹了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的經驗和取得的成效,我覺得非常不容易。縣地處省際交界區域,省道、國道交錯,轄區的17省道車流量是全省最大的路段之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勢非常嚴峻。縣政府從預防重特大事故實際出發,整合各種資源,建成了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并充分發揮作用,全縣384輛重點車輛今年只發生了9起輕微事故,無人員傷亡,這與之前每月發生10余起交通事故相比成效明顯。縣在推進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方面起步早、措施實、成效好,在全省現場會上受到表揚,并在會上印發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可以說,縣的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建設為全市安全實時監管工作創新提供了一個樣板。我認為縣的做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黨政重視,態度積極。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強警和科技管理,按照“政府牽頭、企業建設、多方共享”的原則,積極推進重點車輛動態監控系統平臺建設,截至去年底,全縣所有重點車輛基本形成了以GPS功能為基礎,不同車輛加裝不同動態監控模式的動態監管聯動平臺。目前,該縣重點車輛動態監管體系已實現多方共享,企業、交通、交警部門可以通過該平臺實現聯動管控,公安交通指揮中心通過實時監控重點車輛運行狀態,隨時發現事故安全隱患。二是實時監管,預防在先。為了加強重點車輛的動態管理監管,提升安全預警能力,該縣成立了安全巡查隊伍,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對重點客運車輛實現“全時段、全過程、全方位”的巡查,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遠程預警系統提醒駕駛員,并通過路面執勤交警及時糾正違法行為,切實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三是配合密切,合力明顯。重點車輛的動態管理監管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交通、公安、安監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實現了對動態監管系統的平臺整合和信息資源共享,并依據各自職責,實施聯合管理,形成監管合力。值得一提的是,運輸企業在平臺建設中發揮了較好的積極性,并將其列入日常管理的一項有效手段。四是完善機制,保障運行。通過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將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建設和運行、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實效納入各職能部門“平安綜治”考核內容,從制度上確保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建設及運行取得實效。縣的以上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下面,我就全市交通安全隱患整治推進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講四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安全隱患整治和開展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今年以來,尤其是進入7月份以后,全國、全省范圍內接連發生多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國范圍共發生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且均涉及客車。我省7月份以來,接連發生4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特別是7月21日甬臺溫高速發生1起死亡9人的事故后,省委、省政府領導先后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強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高發,除肇事駕駛人安全意識淡薄、法制意識較弱外,也暴露出安全監管上的漏洞和薄弱環節。

截止8月20日,我市共發生上報道路交通事故389起、同比下降2.99%,死亡127人、同比下降4.51%,受傷391人、同比上升2.62%,直接經濟損失142.3萬元、同比下降10.42%,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高發,今年我市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3起,死亡14人。已達到了省政府給我市下達的全年控制指標。而我市地理位置特殊,事故危險路段存量大,共有臨水臨崖高落差危險路段1766.01公里,“十一五”期間已實施完善安全設施路段887.2公里,還有878.81公里沒有安全設施。再加上城鄉營運客車、校車和危化品運輸車發生事故的風險幾率較高,在接下去的四個多月時間里,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各地各部門要從保民生、保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樹立抓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就是抓穩定、惠民生的思想。開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部署,更是扭轉當前嚴峻安全生產形勢的迫切需要。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隱患排查整治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來,真正將隱患排查整治和動態監管工作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克服麻痹松懈、疲勞厭戰的情緒,防止出現敷衍塞責、形式主義等問題。二是樹立抓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就是抓群死群傷事故預防的思想。據公安部門統計,近年來,群死群傷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客運車輛占相當高的比例。今年全國發生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2起,其中涉及營運客車共10起,占83.33%。三是樹立抓安全事故隱患整治必須抓違法行為治理的思想。要把事故壓下來,必須把重點車輛監管好。從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原因分析,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交通違法行為引發的。從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違法是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今年因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違法發生事故219起,死亡80人,分別占總數的72.25%和78.43%。所以說,查處并糾正一起交通違法行為,就是消除了一起潛在的安全事故隱患。抓隱患整治必須始終保持對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嚴管高壓態勢,嚴禁未經處理隨意消除違法記錄。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全面落實各項交通安全隱患整治措施

各地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對省、市掛牌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實行“倒逼”機制,確保按時完成整治任務。

一是要結合實際、把握重點。今天會議明確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平臺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實施安排、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結合本系統、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同時,也要督促各重點企業及時制定具體的方案和計劃。工作方案要抓住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突出本系統行業、本地或本企業的特色,任務目標要更明確,手段要更具體,工作方式方法要更符合實際。

二是要摸清底數、不留死角。這次隱患排查治理的范圍涵蓋全市所有的道路、客運企業、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和學校,排查內容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還包括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營運駕駛人的多次違法未處理情況。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摸清本地區、本行業的底數,建立健全臺帳資料,確保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切實保證覆蓋面達到100%。

三是要分類治理、有序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反復性等特點。要認真梳理,分門別類建立健全工作臺帳,分清輕重緩急,制定科學的整治計劃。對省、市級事故“黑點”和這次掛牌督辦的重大安全隱患,要明確整改期限,落實整改資金和整改責任人。對能及時整改到位的隱患,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對一時無法完成整改的隱患,要落實整改措施、責任、時間、保障以及預案等。要把重點交通違法和多次違法未處理的情況作為隱患整治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要督促專業運輸企業及時接受交通違法處罰,力爭“兩客一危”車輛交通違法處罰到位率達100%,堅決消除客運及危化品運輸環節的安全隱患。

三、分工負責,形成合力,加大車輛監管平臺建設、安全隱患道路改造和治超管理力度

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平臺建設涉及多個部門、諸多環節,交通、安監、公安等部門要分工協作,做到齊抓共管。

一是要明確責任分工。各級職能部門要結合實際,各司其職,全力做好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交通部門負責建立“兩客一危”車輛動態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要強化運用,注重共享,督促本轄區企業營運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接入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與全國重點營運車輛互聯網聯控系統的聯網,并向公安、安監等有關部門開放數據接口,這也是組建市級綜合指揮平臺,建設“智慧”的重要任務,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要組織對轄區道路運輸企業衛星定位裝置安裝、使用情況的督查,對安裝、使用衛星定位裝置的“兩客一危”車輛核發道路運輸證。公安部門要協同交通部門做好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將“兩客一危”營運車輛違法信息接入信息共享平臺,將“兩客一危”車輛安裝、使用衛星定位裝置納入上牌查驗和定期檢驗范圍;加強路面巡查,嚴格依法查處客車超員、超速行駛、疲勞駕駛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并抄送交通運輸部門,以便于加強對責任主體的教育管理。安監部門要將“兩客一危”營運車輛事故處理信息接入信息共享平臺;利用動態監管手段,做好應急指揮及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對發生重大問題的要做到“四不放過”,即原因不明不放過、責任不清不放過、處罰不到位不放過、建章立制整改不到位不放過。市、縣二級平臺建設、整合工作要在11月底前到位。各級政府要及時督查,協調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責,解決好具體問題。

二是要密切配合協作。各地各部門要建立重點車輛動態監管的協商機制,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并做到駕駛人準入關同把,車輛動態監管同步、信息資源同享、應急服務同行。在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中,要經常組織區域性行動,注重部門聯動、協同作戰,避免各自為戰。對在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平臺建設中涉及到需要多個部門解決的問題,要積極協商解決,搞好與各相關部門的銜接。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各地各部門要從算“平安”建設大帳出發,從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小帳入手,學會算隱患帳、和諧帳,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在項目和經費安排上予以傾斜和保障,做到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加快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平臺建設,并確保平臺長期穩定運行,通過這一有效抓手加強對重點車輛的聯網聯控。同時,要加強農村公路臨水臨崖安全設施建設和農村公路病險橋改造。平安市、縣考核辦法對農村公路安全考核主要有兩項,一項是要求農村公路臨水臨崖高落差(8米以上)護欄未完成設置路段增設率不低于15%;另一項是農村公路病險橋不超過農村公路橋梁總數的5%。據初步統計,我市農村公路臨水臨崖需增設鋼質護欄的還有834公里,其中8米以上的有336.8公里,市、縣各有80多公里;全市農村公路病險橋還有141所,其中村道危橋70座。各縣(市、區)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加快農村公路臨水臨崖安全設施安裝進度和病險橋改造力度。

四是要加強治超管理。治超是抓道路交通安全的“牛鼻子”,必須重點研究,緊抓不放。一是加快超限運輸檢測站建設。省政府批準我市新建8個超限運輸檢測站、2個收費站改建超限運輸檢測站。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5個站,2個改建站將于今年年底完成。還剩黃衢南高速公路治超站,205國道、治超站因建設用地尚未落實,至今未開工。請縣、市政府盡快落實建設用地,確保治超站能夠盡早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建立與完善長效治超工作機制。各縣(市、區)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車輛超限超載長效管理工作的意見》(浙政辦發〔2009〕185號)精神,建立縣(市、區)政府為本轄區長效治超責任主體,縣(市、區)長為第一責任人的治超責任體系,督促有關責任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健全完善治超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治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三是加大超限運輸源頭治理力度。我市水泥等建材企業貨物大進大出現象嚴重,請各縣(市、區)政府督促有關企業做好源頭管理,有關部門要加強源頭監管。

同時,還要加強采砂船的監管。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對公路橋梁上下游嚴禁采砂作出了新的規定,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誰發包、誰主管”的原則,落實采砂船的監管責任,特別是要做好汛期的安全度汛工作,確保橋梁安全。

四、強化監督,正面引導,確保隱患整治和動態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各地要做好跟蹤檢查,切實通過排查整治和動態監管平臺建設,消除一大批重大事故隱患,解決一些長期困擾的安全問題。同時,要加強監管部門的內部監督,通過明察暗訪,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隱患排查整治和車輛動態監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隱患排查整治和動態監管平臺建設措施扎實,成效明顯的,要予以通報表彰;對隱患排查整治和動態監管平臺建設工作不力,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進行責任倒查,并列入“平安縣(市、區)”考核。此外,要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利用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開展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重要性,爭取廣大群眾對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支持,增強民眾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要健全完善安全隱患舉報投訴制度,特別是要廣泛發動和正確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動員全社會都來關注安全隱患治理。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對隱患排查治理不主動、不認真,以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和企業進行公開曝光。

對消防、環保、工業生產、危化品存儲運輸、建筑工地、旅游安全、礦山安全等面上其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也要按照市大排查大整治的要求開展工作,繼續抓好落實。

同志們,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重點車輛動態監管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扎實工作,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