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經濟責任審計的見解
時間:2022-02-02 11:56:17
導語:漫談經濟責任審計的見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風險
除了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外,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對被審計領導干部的評價上,現在有的審計評價包羅萬象,亂扣帽子,超越了審計權限,講重一點,是對事、對人極端不負責任,是玩忽職守。報告使用者從這樣的審計報告中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有時甚至會誤導報告使用者。比如說,一個盡職盡責、具有開拓精神的領導人員,由于在改革中出了一點差錯,在你的筆下成為違法亂紀分子;而一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領導,吃喝玩樂、迎來送往是其主要工作,在你的筆下卻成為遵守財經紀律的典范,并由此獲得晉升,你說這樣的審計結果報告是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這不僅使審計機關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而且也誤導了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的審查,進而影響了一個子部的前途和命運乃至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審計風險不可謂不大矣!經濟責任審計應圍繞審計范圍內容進行,對超出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范圍的事項、非審計事項、不相關的經濟責任、未經查實的問題不予評價,著重分清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決策責任和執行責任、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歷史責任和現實責任。筆者認為,為了更具操作性,具體還可細化為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的界限、集體行為與個人行為的界限、全面職責與分管職責的界限、決策責任和執行責任及決策失誤與管理不力的界限、延續發生與本任產生的界限、長遠目標與短期行為的界限、難以預測與明知故犯的界限、工作失誤與違法亂紀的界限等等。對決策責任的界定,還應考慮其任職期間的政治、經濟環境及有關法律法規,不能用現在的法律、法規和有關經濟指標來評價當時的問題,即法律適用原則中的“不溯及既往原則”。如投資決策,當時在決定某一項目時,經過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市場調查,該項目符合當時國家產業政策,且屬于成長型行業,因此,被審計的領導干部力主投資該項目,并取得其他領導的共識,同意投資。但最后因資金原因,遲遲無法投產,導致市場被他人占領,形成巨大的投資損失。對這類問題的評價,就不能簡單地評價為決策失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肯定其投資決策水平,還要細致分析其沒有達到投資目的的原因,被審計領導人員對未達到投資目的應負什么責任,只有這樣,被審計領導人員才會對你的評價感到心服口服,審計機關才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二、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法律體系,改善審計執法環境。審計工作在特定的法律環境中,必然受到特定的法律環境的影響,法律環境越好,法制化程度越高,審計的效能作用也就會發揮得更好,對一些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應該進行修改和完善,要著力于維護審計監督的強制性。完善審計法律規范,保證審計執法的順利實施。(二)整合資源。提升審計效能。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在一定意義上講是個系統工程,無論是審計項目的確定,還是審計計劃的落實和審計結果的利用都絕非審計部門一家的事。況且,目前審計力量與審計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須加強協調溝通,統籌安排力量,齊抓共管。(三)加大審計決定執行的力度。審計決定的執行需要多部門的緊密協調與配合。首先,審計機關應積極爭取被審計單位及其主管部門的支持和理解,促使其積極執行審計決定。其次,要加強審計機關與財政、檢察、紀檢、監察、公安機關等執法機關的配合。(四)進一步加強經濟責任審計隊伍建設。建立經濟責任專職審計機構,并充實專職審計人員。機構應當吸納復合型人才。審計人員要有較強的政治業務素質、組織協調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抓好經濟責任審計干部配備和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使其能夠較好地適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發展要求。
作者:李鳳英單位:平泉縣農牧局
- 上一篇: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的思考
- 下一篇: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