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主的和平發展需要新的推動力

時間:2022-02-12 10:39:00

導語:農村民主的和平發展需要新的推動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民主的和平發展需要新的推動力

不用高深的學問,農民按照簡單的邏輯,也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千難萬難,最大、最后的難在于農民的民主權利的真正落實。公允而論,中央政策給了農民以巨大的支持,否則,不會有農民集體上訪,也不會有農民在國家立法上想辦法。

前不久,一位記者朋友告訴我他在采訪中發現的一個惡性事件。某市的一個社區居委會(土地被征用前的村委會)副主任出資數萬元雇用殺手,將競選對手殺害。好在公安部門迅速偵破了案情,行兇的一干人均受到了法律制裁。在全國,這樣的惡性案件不是第一件了,幾年來總有類似的案例見諸報端。我相信,以后這樣的案例可能也不會消失。

聽了這個案例,我想起自己3年前在山東某地調查時,親眼看到農民被打的情形。當時,我為自己不能幫助受害者,而感到無奈。

在中國鄉村民主發展的道路上,不但流著農民的汗,有時,甚至還需要他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土地征用中侵害農民利益、集體資產被少數人控制以及村民自治選舉中的舞弊行為,是當前農村社會矛盾的三個焦點。農民集體上訪涉及的絕大多數案件離不開這三個方面。在一些相對富裕的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城市的郊區農村,這方面的矛盾交織在一起,呈現出異常激烈的沖突狀態。

矛盾中處于既得利益維護方的代表勢力動了殺念,導致兇殺案發生,不過是矛盾激化后的最高形式。現在,對那些喪失民心的部分干部來說,從農民那里所能榨到的最肥的油水是土地轉讓收入。農民懂得這個道理,于是,關于土地征用糾紛的上訪案件,在許多地方排在了所有上訪案件的第一位。

然而,在土地征用方面侵害農民利益的勢力,受到了許多力量的保護,一些制度方面的缺陷,也助長了土地違法現象的發生。按有關規定,土地轉讓收益總額中,農民只能得到有限的數量,所謂村集體可以占有相當大的一個比例。如果遇到以權謀私的鄉村干部,這個比例就說不清楚;至于這些錢派了什么用場,也說不清楚。但農民自己能看出門道,他們要求公開村財務,要求干部把集體資產使用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于是,圍繞村級財務的審核,成了農民集體上訪的又一個焦點。但是,凡是村級財務有問題的地方,干部們幾乎總能找到保護傘,通過上訪解決問題,困難是很大的。

農民在另找出路,而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似乎給了農民希望。農民參與投票選舉村官的愿望常常很樸素,他們就是要查賬,要那些自己投票選上的新干部查老干部的賬。然而,那些老干部們還是不大害怕。他們有辦法控制選舉,他們的保護傘也有辦法操縱選舉。曾有知情人告訴我,某地的鄉干部們在有些政治學習期間,竟把如何操縱選舉當作討論的話題。農民自然也懂得這個隱秘,于是,他們又把落實民主選舉制度,當成了集體上訪的案由。事實上,農民中的覺悟分子早就希望全國人大能盡早頒布一部《村民委員會選舉法》。

不用高深的學問,農民按照簡單的邏輯,也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千難萬難,最大、最后的難在于農民的民主權利的真正落實。

公允而論,中央政策給了農民以巨大的支持,否則,不會有農民集體上訪,也不會有農民在國家立法上想辦法。近兩年,中央政策的新變化更是極大地鼓舞著農民與鄉村不法勢力做堅決斗爭。在農民的民主覺悟覺醒、民主投票意愿強烈的地方,操縱選舉變得非常困難,保護傘不能再為不法村干部遮雨擋風了。就在這個時候,不法村干部便動了殺念,于是文首提到的兇殺案就發生了。

對此,我們是該認真反省了。是我們完全沒有規矩嗎?完全沒有法律準繩嗎?

全不是。從土地征用的法律,到關于落實“四個民主”的最高層紅頭文件,我們都有,都在不斷完善。但是,我們仍有顧此失彼之感。如果我們創造了一種需要用很大代價才能勉強維持的辦法,我們就需要考慮這究竟值不值得。土地制度(從農地制度到非農建設用地制度)改革還維持目前這樣小打小鬧的局面行嗎?各類人士提出的改革建議是否可以開始考慮呢?一些法律、政策給農村“集體經濟”開口子該不該反思?村級民主發展成績不小,阻力更大,該不該統籌謀劃,再向前推進一步?回答這些問題似乎已經刻不容緩。“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