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11-20 10:41:00

導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民以食為天,食以質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天大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各方矚目,極其敏感。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通報我市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部署當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為打造實力、誠信、生態、和諧新仙桃而努力。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不容忽視、不可回避的重大問題。早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20*年,我國就開始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應對農產品可能遭受的市場沖擊。20*年,歐盟就對從我國進口動物源性食品設置技術壁壘,大批小龍蝦、蜂蜜等產品因氯霉素含量超標等原因被拒之門外,讓我們嘗到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及時、不到位、不配套帶來的苦果,農產品質量安全警報時時拉響,不絕于耳。不僅國際上因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貿易摩擦不斷,而且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也不時發生。剛剛過去的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頻見諸媒體。其中社會反響最強烈的有兩大焦點,一個是“蘇丹紅”事件。11月12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檢報告》公布,來自河北白洋淀的鴨蛋被檢出蘇丹紅。另一個是“孔雀石綠”事件。11月17日,上海滬西水產品市場檢測發現多寶魚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在對主產地山東的養殖基地抽查中證實,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普遍使用了“孔雀石綠”等違禁藥品,多寶魚被全面封殺,山東省多寶魚養殖業損失超過20億元。

現階段,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十分令人擔憂。一是從生產主體來看。農民還不完全明白什么樣的農產品是優質安全的,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又該如何生產。有極少數農民或企業根本不知道“瘦肉精”、“蘇丹紅”和“孔雀石綠”是違禁藥品,不能使用。二是從加工主體來看。一方面,從農民那里收購來的初級產品大多是分散生產的,質量安全難以保證,加工成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加工企業經營者缺乏戰略眼光,對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發展定位模糊不清,生產管理亟待規范。三是從監管主體來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范圍廣、環節多、難度大,一些單位想管又管不了,導致農產品生產經營放任自流。四是從消費主體來看。農產品消費市場主要在國外,在大城市。目前,除一些發達國家相繼設置技術壁壘外,國內大城市也逐步抬高準入門檻。武漢市就組建了全國第一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一旦我市農產品因質量安全問題被擋在國際國內市場外,市內消費極其有限,遭受損失的最終是我們的農民,是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局。如果我們再不引起高度警覺,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進行整改,那么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帶來的滅頂之災總有一天會降臨到我們頭上。因此,我們必須吸取以往深刻教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1、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推進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現代社會需求的農產品必須質量過得硬、安全放得心。生產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靠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做不到,靠設施落后的基礎條件做不到,靠淘汰過時的生產技術也做不到,唯一的出路就是實行標準化生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既有產品技術指標,又有生產操作規程,對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都有明確規定,要求對種子、用藥、施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環節加強監管,特別要求提高組織化程度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選擇。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質量安全意識的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擴展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根本保證。沒有這張王牌,就沒有了底氣,不僅賣不出價,而且會賣不出去,農民的辛勤勞動就有可能化為烏有。只有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才能將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將產品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

3、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實行城鄉統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農產品不僅直接關系農業、農村和農民利益,而且關系到城市生活、穩定和發展大計。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既要在數量上實行規模經營,滿足均衡上市;又要在質量上堅持優質安全,達到稱心如意。只有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給充足,才能保證市場穩定,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積極因素。

4、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落實政府部門職責的具體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于20*年4月29日頒布,20*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法律頒布實施后,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將逐步建立,農產品產地管理將逐步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將逐步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制度將逐步完善。尤其重要的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再不能無動于衷,無所作為。

二、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各項措施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既涉及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又涉及農產品銷售和運輸;既涉及對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又涉及對農業投入品的市場監管。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功虧一簣。從仙桃實際出發,我們既要積極主動,又不能急功近利。必須把目標制定合理一點,把措施制定具體一點,把方案制定周密一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務必要做到“四個加強”。

1、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農業標準化當務之急做好兩件事,首先是抓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業、水產、國檢、質監等部門要加強溝通與配合,按照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和農業部、省農業廳有關農業標準化的規定,抓緊制定水產、畜禽、水稻、蔬菜等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同時,要引導龍頭企業切實搞好出口備案基地認證、ISO認證以及HACCP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今年,全市所有年生產能力超過萬噸的飼料生產企業和農產品出口企業都要取得HACCP和ISO管理體系認證;張溝鎮先鋒村養鱔、干河辦事處雙龍養鴨、郭河鎮印灣村和鳳林村養雞都要取得出口備案基地認證;萬荷堂蓮業要取得出口企業衛生注冊。所有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要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分期分批、高標準地建立自己的原料生產基地,并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凡沒有取得認定和認證的,明年取消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格。其次要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管。農業、水產等部門要會同環保部門切實做好耕地和養殖水域的環境保護工作,禁止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傾倒工業“三廢”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質,防止對農產品產地造成污染。

2、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農業投入品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市農業投入品進貨渠道亂,經營門店多,品牌名目雜,極不利于農產品無公害生產。要嚴格依照《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切實加大農資市場管理力度。要全面實行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凡是需要經過審定、登記或許可的農業投入品,必須嚴格執行程序和標準,堅持“誰發證、誰負責”。對已發的證照要進行全面清理和檢查,無證無照經營的要堅決予以取締。要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和引導,將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限用的、哪些是禁用的編印成冊,發放到戶。要建立和完善農業投入品使用和種養殖生產記錄,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要抓好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和放心農資下鄉活動,嚴厲查處生產、經營、使用假冒偽劣、高毒高殘留、違禁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

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業、水產等部門要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重點對養殖基地、飼料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等場所,全面開展蔬菜當中高毒有機磷等農藥殘留,豬肉當中“瘦肉精”和磺胺類,禽蛋當中“蘇丹紅”,水產品當中氯霉素、“孔雀石綠”等的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和日常檢查工作。鴨飼料中“蘇丹紅”抽檢每年不少于兩次;市內飼料企業生產鴨紅心飼料一律報市飼料辦備案,并說明紅心飼料添加劑品名、成份和產地。重點抓好規模化豬場、屠宰場、生鮮超市豬肉中“瘦肉精”殘留以及水產品加工廠和活鮮水產品出口基地氯霉素和“孔雀石綠”殘留的監測,并依法及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對經檢測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產品嚴格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加強農產品市場準入。要引導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其生產的農產品開展自檢,逐步推行農產品包裝標識上市;督促飼料生產企業、畜禽養殖企業、屠宰場和出口備案基地建立抽查檢測和報告制度,生鮮超市建立進貨檢查驗收制度,扎實做好市場準入的基礎工作。重點從蔬菜、生豬、禽蛋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入手,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禁止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銷售。要引導和鼓勵農貿市場、生鮮超市設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專銷區、專柜,增加市場份額,促進安全優質農產品銷售,不斷提高我市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三、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抓出成效

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時不我待,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履行職能,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通力協作,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1、加強領導,健全機制。今年,市政府將出臺《關于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并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形成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工作機制。同時,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充分調動農業、水產、工商、國檢、質監、衛生等各方面的積極性,開創互相配合、全力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2、明確職能,各負其責。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職能,各負其責,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農業、水產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幫助企業或基地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有重點、有步驟地指導龍頭企業創建出口備案基地,搞好出口農產品檢驗檢疫,發展創匯農業。工商部門一方面要積極支持農民申請農產品商標及條碼,另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監管,對農產品銷售企業和農產品市場違法銷售農產品的行為進行處理。商務部門負責流通領域的行業指導和管理,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自律機制,幫助龍頭企業進超市、走外貿,開拓國際國內市場。質監部門要會同農業、水產部門加快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加強計量監督管理,大力開展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標準化示范推廣工作。公安部門負責對暴力抗法案件進行查處。

3、誠實生產,守信交易。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契約經濟,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無論是農民,還是企業,不能只盯住眼前利益,不能只做一捶子買賣,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誠實守信,依法經營,全方位地營造誠信環境。農民與企業、企業與經銷商簽訂的農產品銷售合同,一方面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如果農產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即使是個別產品、個別批次,一旦流入市場,也會影響到一個品種、一個地方的聲譽和形象。另一方面要嚴格履行合同,兌現承諾。作為農民來講,當合同價低于市場價時,不能置合同于不顧,誰的價高賣給誰;作為企業來講,當市場價低于合同價時,不能停收、限收或拒收合同范圍內的農產品。

4、廣泛宣傳,積極引導。農業、水產部門要把今年4、5兩個月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手機短信等新聞媒介作用,采取人們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倡導安全生產,放心消費,健康生活。依法明確信息職責,規范信息程序,及時通報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引導農民和企業加強自我約束,搞好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同時賦予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形成全社會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任務重大,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緊急行動起來,從當前抓起,從環節抓起,從重點抓起,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邁上新臺階,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