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農業農村三級干部結束時的講話
時間:2022-07-16 09:02:00
導語:縣長在農業農村三級干部結束時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全縣農業農村三級干部會議,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今天上午的大會上,縣委羅書記作了題為《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2006年我縣農業農村工作取得的成績,深刻分析了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機遇,圍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對全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萬道香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和洞波鄉安廣村小組組長作了交流發言,與會同志還觀看了全縣畜牧業、茶葉和林業發展情況專題片。會議層次高、規模大、內容豐富,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視。這次會議時間不長,但開得很成功,我認為主題突出,并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時間選得好。村級“兩委”換屆工作剛剛結束,我們就及時召開全縣農業農村三級干部會議,讓大家盡早領會并落實中央和省、州、縣的工作部署,為進一步抓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爭取主動。二是會議報告好。縣委羅書記站在全縣發展的戰略高度,全面分析了我縣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機遇,明確提出了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講話全面系統、意義深遠、闡述透切、務實創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是全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行動指南。三是會議效果好。達到了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理清思路、明確任務的目的。可以說,今后一段時期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大政方針、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都已明確,當前的關鍵在于出實招、鼓實勁、求實效。下面,我就貫徹本次會議和羅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確把握2006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態勢
2006年,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農村工作會議和有關文件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產業化經營和勞動力轉移為重點,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繼續保持了農業農村經濟的平穩發展。概括起來,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呈現出“四穩、三新、兩大、一快”的特點。
“四穩”,即:糧食生產穩步增長??朔舜杭净嘏?、播種期拖后、階段性干旱、局部洪澇、冰雹、病蟲害等諸多不利因素,堅持以抗災奪豐收為重點,糧食生產在2005年的基礎上保持穩步增長,總產量達11861.1萬公斤,占計劃數的102%,同比增長1.12%;農民人均產糧達323.6公斤。農民收入穩步增加。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09元,同比增長8.7%,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全年為農減負達1074.7萬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發展。茶葉、南洋椒、馬鈴薯等傳統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蔬菜、水果等新興產業已具雛型,初步形成了“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2006年底,全縣共有農業企業17家,其中:加工業14家,種植業2家、養殖業1家,建立原料生產基地5萬畝,帶動農戶1.5萬戶,實現產值1260萬元,利稅567萬元,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穩步推進。全年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引導性培訓0.6萬人,轉移培訓0.08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6萬人,累計在外務工人員達6.2萬人(次),實現勞務純收入1.6億元,農村勞動力轉移逐步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三新”,即: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在確保糧食持續增產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0.11萬畝,同比增長1.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96萬畝,同比增長8.2%。完成牛凍精改良配種13756頭,產雜交犢牛8238頭;大牲畜年末出欄7.01萬頭,存欄26.2萬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35.4%。完成造林面積5.38萬畝,增長40.8%,森林覆蓋率為40%。糧經比例由2005年的7.6∶2.4調整到7.5∶2.5,經濟作物比重上升1個百分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新提高。投入資金4773.6萬元,完成“五小”水利和人飲工程建設1.31萬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45萬畝,解決了9100人的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實施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項目29項,完成雜交水稻11.3萬畝,雜交玉米6.03萬畝,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5%;投入資金1700萬元,建設54個整村推進脫貧奔小康及溫飽示范村,完成危房改造361戶,建成沼氣池1724口,架設人畜飲水管道65.02公里,建成水池水窖46口,鋪設進村及村內道路75.56公里,改造廄舍1924間,改善了2285戶1.19萬人的生產生活條件。農村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農業總產值8.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畜牧業實現總產值2.96億元,增長3.1%;肉類總產量2.57萬噸,增長5.5%。實現林業產值7537萬元,增長4.9%。通過采取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務輸出等措施,全縣0.7萬人脫離貧困、1.9萬人解決了溫飽問題,貧困人口由2005年12.4萬人下降到10.5萬人,群眾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兩大”,即:為農服務力度加大。涉農部門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切實抓好“三農”服務工作,開展了助耕促農、農業科技下鄉等系列服務“三農
”活動。全年舉辦科技培訓410期,受訓人數達19544人(次);召開現場會105場(次)4409人(次);培養科技戶210戶;舉辦技術咨詢服務51次,接待咨詢人數43671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5754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群眾的生產技能和技術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各項農業增產技術措施的落實。農資市場整頓力度加大。充分發揮縣工商、農業、物價等部門在農資市場運行中的職能作用,加強對種子、農藥、化肥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違法行為,凈化農資市場環境,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維護廣大農民合法權益。全年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396人(次),出動車輛280臺(次),檢查農資經營點203家,集貿市場15個,發放宣傳材料5萬余份,查處經營假劣農藥案3起,沒收假劣農藥24.2公斤,維護了農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最大限度地預防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
“一快”,即:鄉鎮企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把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調整鄉鎮企業產業、產品結構的主攻方向,引導鄉鎮企業將當地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全縣鄉鎮企業總戶數達6239戶,實現營業總收入達156468萬元,同比增長13.4%;實現總產值127370萬元,增長14.2%;從業人員31646人,鄉鎮企業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依托,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強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二年,也是保持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今天是6月10日,全年已過半,全縣上下務必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上來,認真貫徹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扎扎實實抓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一)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努力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一要吃透、用足各項惠農政策,積極謀劃建設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要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扎實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年要著重抓好格當水庫續建、清華洞水庫840至860米高程蓄水工程建設和木央大坪、歸朝架街等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狠抓以農村人飲安全和集鎮供水改造為重點的供水安全工程建設,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最大限度提高我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要認真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關系,繼續抓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切實解決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繼續抓好節柴改灶、農村沼氣和農村新型能源建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三要全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緊緊圍繞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最緊迫的實際問題,抓好在建的村級衛生室、村村公路等項目,確保工程早日完工投入使用,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二)以發展特色農產品為重點,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要發展,特色是根本。各鄉鎮要結合實際,有選擇、有重點地大力發展新興特色產業,鞏固好八角、茶葉、蔬菜等項目,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強資金整合,積極協調農林畜水、科技、扶貧、財政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對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給予大力支持,集中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效益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在八角產業上,要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積極引進精深加工企業加快發展;在茶葉產業上,要扶持**萬道香等一批企業,帶動高產優質茶葉的發展;在蔬菜產業發展上,要立足市場需求,以公路沿線集鎮為重點,合理規劃,連片種植,規模發展,提高品種質量;在畜牧生產上,要大力發展生豬、肉牛凍精改良,擴大養殖規模,加快良種體系建設,抓好畜禽產品流通和加工,力爭畜牧業產值再創新高??緹熒a上,在鞏固好現有200畝示范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宣傳,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調動積極性,擴大種植面積,力爭2008年在**、木央、里達3個鄉(鎮)推廣種植2000畝。同時,要按照培育特色農產品的需要,積極整合組織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深入生產第一線傳授農業技術,搞好服務,加快新品種引進、選育和示范推廣,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三)以龍頭企業帶動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按照“圍繞增收抓產業,突出產業抓龍頭,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努力把特色做大、牌子做響、產業做強,發揮更大的牽動作用。要堅持不懈地走公司加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通過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實現規?;a和訂單農業,保證農產品穩固的銷售渠道和市場。要大力支持萬道香茶葉公司、木材精深加工廠等農林產品加工企業,主動搞好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要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和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龍頭和基地的良性互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的申報和論證工作,創造特色品牌。對申報論證成功的,縣政府將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各鄉鎮要重點扶持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使其不斷發展和完善,成為農民了解市場、認識市場、走進市場的重要紐帶。
(四)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立足點,切實加快扶貧開發進程。一要切實抓好整村推進項目。要以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為切入點,整合資源、完善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好貧困群眾最需要而又可能完成的項目,努力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二要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各鄉鎮要把農村勞務輸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把勞務輸出培育成為加速農村資本積累、促進農民觀念轉變、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農業、社保等部門要及時掌握市場信息,積極尋求勞務“訂單”,根據“訂單”組織培訓和輸出。要加強與輸入地的聯系,強化務工人員教育和管理,促進勞務輸出產業健康發展。三是努力提高農民致富能力。要充分發揮農廣校、就業培訓中心等陣地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通過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戶的帶動,推廣實用技術和新品種,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使廣大農民成為自主創業、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五)以增加財政投入為基礎,嚴格各類支農資金管理。財政部門要安排并落實對農業和農村的預算支出,嚴格執行預算,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財政、發改等部門要按資金渠道不變的原則,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主動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整合支農資金,加大對特色產業、優勢區域、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支農資金使用、管理的相關規定,加大審計監督檢查力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支農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發揮好財政支農資金的效益。要放活資源、放寬政策,積極引進各類社會資金進入農副產品加工、鄉鎮企業發展、優勢產業基地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林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培植等領域,努力構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和運行機制,千方百計增強農業發展的支撐力。
(六)以促進農村發展為目的,不斷提高對“三農”的服務水平。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工作職能,增強對農業農村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農、林、牧、水、扶貧等涉農部門既要著眼于全縣發展的大局,更要為基層搞好服務。要多深入基層,指導和幫助基層抓好各項工作,并通過抓好示范和典型,實現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縣農業農村的發展??h供銷社和各專業協會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發揮基層農村農資及農產品購銷的主渠道作用,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找準位置,在助農增收中求得發展;統計部門要根據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及時調整和完善統計內容、統計項目,使統計數字更客觀準確地反映情況;科技部門要進一步做好農業科技攻關、優質農產品開發示范和農村適用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把農業科技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氣象部門要繼續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搞好預測預報;教育、文化、衛生和計生等部門要結合工作特點,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農村,切實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積極主動地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
(七)統籌兼顧,扎扎實實抓好下半年的幾項重點涉農工作。一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工作。農資管理和執法部門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檢查和監督,從嚴打擊哄抬價格以及各種假冒偽劣農資進入市場的坑農害農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農業、科技部門要認真搞好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近期受陰雨、炎熱天氣變化的影響,稻飛虱蟲災十分突出,水稻受災嚴重,目前全縣已有3萬余畝稻田受染,且呈現持續高發態勢。不斷蔓延的水稻飛虱蟲災,極大地威脅著全縣的糧食生產和安全,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加強防治,加大投入,最大程度預防水稻病蟲災害,將受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時,抓好中耕管理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確保大春生產增產增收。二要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天的林改動員大會結束后,要嚴格按照林改方案認真抓好落實。同時,要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補(換)發工作,提高群眾生產積極性。三要強化動物防疫工作。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堅持“檢、免、處、消”的綜合防治措施,切實抓好動物防疫工作,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四要做好防洪度汛工作。久旱必有一澇。今年我縣前期旱象十分嚴重,后期的防汛形勢十分嚴峻。各鄉鎮要及時對轄區內的壩塘水庫進行安全檢查,確保萬無一失。要依法打擊各種破壞堤防的違法行為,清理各類違章建筑,確保河道汛期的行洪安全。要認真做好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抓好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的排查工作,不斷提高防洪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要加強汛期防汛值班工作,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確保汛情上情下達、下情上報。五要認真抓好農村低保對象的確定審批工作,安排好困難農戶的生產生活。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組織干部進村入戶,摸底排查,安排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確保不出任何問題。要扎實抓好農村低保入戶調查工作,摸清底數,慎重定案,規范操作,進一步核實統計報表,做到既嚴格執行政策,又尊重客觀實際,整改存在問題,建立健全農村低保調查管理制度,努力將農村的困難群體納入保障范圍。六要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要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平安縣創建活動,把打擊農村偷牛盜馬等專項斗爭引向深入,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高度重視剝隘庫區、普陽礦區以及非煤礦山開發等工作中產生的各類矛盾,深入做好信訪工作,認真排查調處各類熱點、難點問題和矛盾糾紛,千方百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加大對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重點工程以及學校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檢查與整治,避免發生事故。
三、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這次全縣農業農村三級干部會議,是繼縣委十一屆二次全會之后,我縣召開的又一次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會議,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完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農事繁忙,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繁重,各鄉鎮、各部門要迅速采取措施,認真貫徹、傳達、落實好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領導,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一)要統一思想,強化抓落實的意識。工作部署后,落實是關鍵。各級領導干部要強化質量意識,樹立量化管理理念,將完成任務的數量和質量貫穿于整個工作,克服工作中的隨意性,保證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強化時間意識,牢固樹立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最佳效益的理念;要強化標準意識,堅持工作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用更寬的視野、更嚴的辦法去抓落實;要強化責任意識,建立健全目標考核責任制,逐級分解落實責任,嚴格實行檢查考評、責任追究和表彰激勵機制,使目標、權利、責任相統一,推進抓落實的制度化、規范化。
(二)要上下聯動,形成抓落實的合力。農業農村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全縣上下都要提高認識,認清形勢,徹底拋棄農業農村工作是農村基層和涉農部門“份內之事”的片面觀念,要同舟共濟,形成合力,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積極主動地為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獻計出力,為解決好“三農”問題出謀劃策,齊心協力,群策群力,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進一步加強村“兩委”換屆工作的后續管理,加強教育培訓,各鄉鎮要指導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理順工作關系,理清發展思路,研究制定本村的發展規劃,增強村級班子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進而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三)要務求實效,轉變抓落實的作風。農業農村工作是實打實的工作,來不得半點的浮躁和虛假。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從思想上、感情上、工作上真正尊重農民、關心農業、支持農業。要弘揚吃苦耐勞的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既要到條件好、矛盾少的地方去總結經驗,更要到條件差、矛盾多的地方去解決問題,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
同志們,當前是我縣農業農村經濟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的重要時期,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縣黨委政府的重點,我們一定要以扎實的作風,務實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實,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述職報告
- 下一篇:社會主義優越性精神實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