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工作大會發言詞

時間:2022-06-06 05:00:00

導語:林業工作大會發言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工作大會發言詞

同志們:

林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中部崛起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正由于這四個地位的理解,所以說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大舉措;要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首要任務;要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對于我們來講,要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收入,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途徑。基于這方方面面的考慮,從去年月份以來,中央、省和市都采取了以黨委名義召開林業工作會議,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足可以看出全黨對發展林業的重要認識,以及發展林業的決心。在這些會議上,中央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戰略,省委提出要實施生態興省戰略,市委提出要實施生態強市戰略,我們根據這些要求,也提出要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回顧我們這幾年林業發展的情況,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以及通道綠化、村莊綠化和庭院綠化,這些應該說都取得了很大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昨天,我們陪市的領導看了一些地方,無論是本地的人也好,還是外來參觀的人也罷,感覺變化是很大的,成績應該給予肯定。那么就從生態立市這個戰略來講,我覺得我們還存在一些問題,或是一些不足,也可以說是一些差距,一是我們本身造林立地條件比較差,這樣就加大了造林的難度,提高了造林的成本。二是我們一些地方在造林綠化中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成活率和林木的保有率還不算高,這可能和我們的立地條件差有關系,但和我們管理也有關系。三是造林綠化的投入仍然不高,全社會投資造林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四是人為毀林比較嚴重,林木火災時有發生,采礦過程中也造成了森林資源的破壞。五是對林業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認識不足,沒有把發展林業作為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發展林業的辦法和途徑不算多,有的渠道還不夠暢通。從這些情況分析,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我們召開全市林業工作會議;剛才,程順旺副市長已經總結了我市去年以來的林業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各項任務。等一等,郭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要深刻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強調四方面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對新時期發展林業和創建林業生態市的認識

一是要認識到林業在推動轉型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我們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必須要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作基礎,這樣才能增強我們的競爭力和保持我們的持續性。去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明確提出把增強森林碳匯功能作為減排的重要途徑,形成了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全球共識。同時,中央、省和市也提出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搞好低碳城市試點。我們根據省和市精神,明確提出要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加快林業發展、創建林業生態市,不僅能夠加快低碳經濟發展,推進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發展方式轉變,而且能夠維護良好生態環境,環境好了,就有人來,人氣就高,所以說具有基礎地位。

二是要認識到林業在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中的首要地位。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是我市城市轉型發展的目標之一。作為資源型城市,長期地下礦產資源開采,對全市自然生態和地面植被造成了嚴重破壞。修復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必須首先加快林業發展,林木就是宜居城市的“肺”,我們的“肺”必須得清潔,必須呼吸量大,只有通過林木的大面積種植,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強化森林的綠化美化功能。依托山地優勢,實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讓我們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加速推進。

三是要認識到林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特殊地位。林業發展的戰場在農村,我們山地多,占到95%,單純發展農業,條件不是很好。盡管我們提出發展五大農業產業,但是受到好多條件制約,單說農業產業發展空間,就沒有林業產業發展空間大。所以說,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林業,通過下一步的林改,加快推進林業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拓展農民增收空間,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同時也可為新農村建設增添新的支撐。從這些方面分析,希望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推進我市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要抓住林業生態建設的重點

對于林業生態建設,省委有這樣的要求,到2015年全省30%的縣(市、區)達到林業生態縣標準,到2020年80%的縣(市、區)達到林業生態縣標準。我們提出到2020年進入林業生態市行列,而且省里對造林要求標準不一樣,我們主要是解決黃土高原植被保護的問題,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2%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平方米以上(目前森林覆蓋率16.27%,綠化覆蓋率27.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1平方米)。我們從去年以來一直提出打造“三環生態圈”(內環生態景觀圈、中環生態經濟圈、外環生態氧吧圈)的戰略,通過這些戰略,提高我們的一些標準,達到省里的要求。我們搞“三環戰略”具體要突出五個重點:

一是要大力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要圍繞建設外環生態氧吧圈,繼續以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為主要途徑,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不斷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力爭每年增加有林地面積3.63萬畝;其中今年要完成國家、省和市重點林業工程6.27萬畝。具體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實行工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資金報帳制等制度,切實將造林面積、工程質量、成活保存率與資金兌付掛鉤;并按照合同規定分段檢查驗收,分期報賬結算,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同時,要根據全國造林直補試點的要求,抓緊制定出臺“樹木年度直補辦法”,進一步調動發展林業的積極性。

二是要大力實施林業產業工程。中間一環要發展干果經濟林,到2020年我市建成11萬畝(目前1.88萬畝),實現農業人均1.5萬畝,任務很艱巨。根據我們氣候條件和現有技術,在發展干果主要是建設核桃、紅棗、杏三大產業基地,要在屯蘭川發展萬畝核桃基地,年內完成新種植核桃1.5萬畝、華陰杏2000畝。涉及到的鄉鎮、街道要按照規劃和種植要求,加緊組織實施。

三是要大力實施景觀林業工程。要圍繞建設內環生態景觀圈,大力實施環城綠化、城區重點區域綠化、企事業單位綠化、通道綠化、交通沿線荒山綠化和村鎮綠化,不斷增加綠地面積,提高城市綠化水平。今年要集中建設一批示范項目和示范工程,完成環城北山綠化掃尾工程,實施環城南山綠化、地方煤礦企業綠化和屯蘭片南山綠化。同時,要將綠化工程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實施鄉村綠化。尤其要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積極探索采取義務植樹以資代勞辦法,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基地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四是要大力實施生態治理與修復工程。市委林業工作會議提出要打造礦區植被恢復區。根據省政府的文件,今年我們要推行“一礦一山、一廠一溝”及“噸煤一棵樹”等辦法,包括駐地單位在內,都要遵照執行,這些辦法在呂梁、朔州、臨汾早就實施開了,要宣傳出去,而且要認真落實,靈活掌握,硬性的前提是必須種樹。另一個方面是我們廢棄的廠區廠房比較多,長時間關閉的廠房,要注意恢復,根據土地掛鉤置換的辦法,誰種歸誰管,又美化環境又節約土地。還有一個渠道,就是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個人自愿捐資建立碳匯基金,營造碳匯林基地,進一步加快生態建設步伐。

五是要大力實施林業資源管護工程。要牢固樹立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護的觀念,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尤其各級各部門要嚴格落實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做到防火宣傳與責任落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防火機構與防火力量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火源管理與查處隱患任何時候都不能遺漏,值班備勤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特別是對重點林場、重點林區,要突出抓好火源管理,嚴格林區用火管制制度,嚴把進山入林路口,嚴厲查處一切野外違法用火,確保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說到護林防火問題,這個問題每次講得很多,投入的錢不算少,印象中好像是400多萬,但在監管這一方面,我很遺憾的說說我的意見,對于每個護林員都按時發放了工資,但出了事、著了火卻沒有任何的處理結果,我想火災事故的發生絕大多數是人不負責任造成的,領工資的時候你嫌少,現在監管不力造成了火災,卻不了了之。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落實,強化責任,做到責任到位,獎罰到位。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非法占用林地的打擊和林木有害生物防治,保護和鞏固林業建設成果。

三、要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是發展現代林業和建設林業生態市的重要舉措;尤其對我們來講,山地、林地和荒山較多,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加快生態建設步伐更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省里要求今年要全面鋪開,我們涉及集體林地80萬畝,這個剛才程副市長已經說了,分三年完成,其中今年完成50%的林改任務。在這個方面要把握和處理好四個方面:

一是必須把握好兩個基本準則。一個是確保農民得實惠。必須把林改作為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該給農民的利益要給足,該減的負擔要減夠,該搞的服務要搞好,真正使林改成為惠及千家萬戶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另一個是確保生態安全。要按照有利于生態保護建設、有利于生態效益發揮的標準來實施改革,絕不能犧牲生態,更不能破壞生態,對借改革之機與民爭利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并予以糾正。

二是必須把握好兩個重要改革。一是主體改革。核心是明晰產權。要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各鄉鎮、街道要派出專人,認真組織推進;尤其要認真總結試點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要堅持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積極探索分山到戶、單戶經營,均股到組、股份經營,均山到人、聯戶經營,招標拍賣、均利到戶等多種模式。林業部門要加強對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導,隨時掌握工作情況,協調處理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林改任務。二是配套改革。這是林改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林改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保證。要在具體操作中積極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探索宜林荒山承包到戶后的投入機制,確定每畝補助多少、補助期限多長,切實提高農民投資造林和管護的積極性。要積極完善林木采伐制度改革,按照林改政策要求,堅持走商品林與公益林區別對待的路子,確保農民增收得實惠。要積極規范林地、林木流轉制度,確保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依法有序流轉。要積極推進投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體系。

三是必須把握好兩個關鍵環節。一個是林權界定。這里一定要注意,好多糾紛都是鑒定不清造成的,各鄉鎮、街道要組織熟悉情況、技術過硬、公道正派的技術人員和當地農民,實事求是地深入山頭地塊,如實勘測地界,做到四至清楚、定位準確。在此基礎上,核發全國統一樣式的林權證,做到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另一個是民主決策。該開會的要開會、該表決的要表決、該公示的一定要公示,文件說了必須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一定要走程序,走程序要有記錄、有簽字,鄉里邊或林業站要有人參加指導,一定要有記載,而且至少要有兩到三份記錄,有備可查,一定要民主決策,按章辦事。

四是必須把握好兩個貫穿始終。一是要把宣傳政策貫穿始終。林改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系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報紙、標語和板報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而且要簡單易懂,切實讓廣大群眾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義,掌握林改的有關政策和法規,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二是要把維護穩定貫穿始終。穩定壓倒一切。既要有原則性,還要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尊重歷史,林改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尊重歷史、依法調處”的原則,堅持原則性和歷史現實性的統一,要把林改的過程,作為我們實施民主管理的過程,作為推進和諧社會的過程。全國推行農村決策“四議兩公開”,我建議林改也按這個來走。

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切實為林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林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等方面切實體現重視林業的戰略意圖。當前特別是要加強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領導,各鄉鎮、街道都要成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尤其要切實發揮村級組織的作用,該公開的公開,該集體研究決定的集體研究決定,嚴格按照程序,依政策辦事。

二是要強化部門協作。林業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協作意識,及時研究解決林業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支持,主動配合,共同把林業工作推向深入。

三是要廣泛發動群眾。加快林業改革發展不僅要加強黨的領導,更要廣泛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群眾是參與主體、受益主體、決策主體、監督主體,要由農民群眾依法自主決定經營方向和經營模式。同時,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做到市、鄉、村三級聯動,廣泛宣傳加快林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和黨的興林富民政策,引導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林業、投入林業,做大做強林業事業,拓寬農民就業、增收、致富的空間。

另外我還想再說一點,關于礦產資源開采的問題,開任何礦既要繳納安全保證金,也要繳納植被保證金,國土局負責監督實施,交了才有開礦的權利,誰交的錢多,誰的措施好,誰的安全系數大,誰就有開采的資格。

同志們,林業工作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社會事業,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機遇,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全面推進林業發展各項工作,為加快建設低碳宜居、生態惠民、安全和諧的現代新型工業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