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農業產業化的發言
時間:2022-06-08 03:49:00
導語:副市長在農業產業化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比擬,使各縣(市、區)進一步加大推進項目建設力度,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今天,利用一天的時間,召開全市農業產業化流動現場會,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流動現場會來檢驗一下今年市委、市政府重點調度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建設效果。二是通過流動看項目。
應該說是今年農業產業化工作的亮點。泰和縣的和泰15萬頭肉牛屠宰線是目前最大的肉牛屠宰線,今天大家看的幾個項目。設備很先進??h正邦鳳凰種豬場規模全市最大,而且建成環保型、生態型,將來是個很好的示范基地。吉州區的思倍得20萬頭生豬屠宰線是目前最大的生豬屠宰線。吉水縣的金田米業,由幾個地地道道的外地糧食加工企業老板經過三年時間整合起來的一期建成20萬噸的加工能力。永豐縣的贛禽皇肉類食品加工廠非常了不起,永豐當地幾個農民,通過不時實踐,探索了一條“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民”模式,讓農民從原料生產到產品流通加工領域,都有機會參與利潤分配,不只開全省先河,全國也非常少見,這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個創舉,象這樣的企業才有帶動性,真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近年來,總體上看。市農業產業化工作在逐步逐步地發展,逐步逐步地強大,出了很多新的亮點,有自己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產業門類比較齊全。首先是種植業有優勢。最早我柑桔在有地位,第一。金桔市場前景比較看好,紅桔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由于1991年冰凍災害對紅桔的致命打擊和10年前引進官溪蜜柚的失敗導致桔業一蹶不振,大家談“桔”色變。令人可喜的最近兩年異軍突起的青原、吉水的井岡蜜柚,面積擴大之快,桔農獲益之大令人振奮。井岡蜜柚是農業部門多年觀察、提煉、篩選進去的優良品種,省農業廳給予了高度評價。井岡蜜柚的發展很有可能一枝獨秀,成為中部新的柑桔類產品。市委、市政府對此很重視,市里將從農業產業化資金中拿出40萬元支持井岡蜜柚發展。另外,吉州區引進美國資金進行規?;?、高標準生產的溫州蜜桔,為填補柑桔類的深加工產品空白奠定了基礎。縣的橫江葡萄,走出了橫江,成為縣農民致富的一個大產業,一粒小小的葡萄,形成了一鄉一品,數鄉一品的規模格局。蔬菜是一個既激進又新興的產業。永豐無公害蔬菜牌子很多年前就叫響全國,近幾年,各地都在利用自己的優勢發展蔬菜。吉水、永新、井岡山的蔬菜發展很快;峽江的蒿菜種植已擴散到新余市;青原區叢玉和井岡山拿山的供港蔬菜基地使蔬菜走入了香港市場,使我市蔬菜的格局發生了變化。永新縣今年新引進的金銀花藥材種植,其價格和市場都有獨特的潛力,如果引導得好,很可能成為帶動農戶種植、促進農民增收一個新的亮點。油茶是激進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油茶面積達220萬畝,市委、市政府為了促進油茶的發展,正在著手新的發展規劃,準備用1015年的時間,新增高產油茶100萬畝,本屆政府計劃發展20萬畝。這個發展意見市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進行了研究,將以市政府名義下發。今年,市農業產業化資金拿出60萬元,市林業部門也要拿出60萬元扶持油茶產業發展。目前各地發展高產油茶的積極性都很高,永豐、、三縣已列入了全省的示范縣。井岡山市、永新縣、吉水縣、青原區也有新的動作,青原區的流坊村、井岡山市、永新縣的育苗基地苗木培植形勢非常喜人。油茶是市過去的老品牌,希望在這代人手上把這個品牌進一步擦亮,這是責任。茶葉也是老品牌,的狗牯腦茶早在1915年就獲得了國際金獎。井岡山的云霧茶也有較高知名度,今年六月全省茶葉名優茶評比中,全省設一個茶王獎,十個金獎,十個銀獎,獲得7個獎項,其中井岡云霧獲得茶王獎,狗牯腦獲2項金獎,永豐白茶獲2個銀獎。井岡山要對茶王進行大力宣傳,把品牌做大,讓人家都來喝茶。永豐白茶最近幾年異軍突起,引進浙江安吉的白茶,五年時間,發展了3個千畝以上的茶園,最大的面積有1800畝,成為永豐一個新的產業。峽江縣煙葉是富縣富民的特色產業,這幾年逐步向安福、永豐縣擴散,如果計劃爭取得好,發展空間和潛力都不小。種植業這塊有很多東西可去挖,要挖寶揚優,揚優成勢。其次是養殖業有前景。生豬養殖是激進產業,全省占一定份量。近幾年,縣登上全國生豬養殖大縣的基礎上,其他縣市的生豬養殖規模也在不時發展,比如的嘉裕牧業、吉州區的思倍得、井岡山市的華富等都有相當的規模,而正邦集團在縣的擴張,可能使縣成為生豬養殖的又一大縣。養牛在有數百年的歷史,南宋詩人楊萬里曾經為黃牛寫過詩,使黃牛聲名遠播。近幾年,養牛業在發展過程中有起有伏,只要引導得好,仍然可以做大規模。這兩年,市外辦從澳大利亞引進了一批新的品種,全市布了七個示范點,據養牛戶反映不錯,發展前景看好。市畜牧局最近提出了一個發展養牛業的建議,請市農業產業化辦研究,提出發展意見來。禽類養殖發展也比較快。泰和烏雞獲得了原產地維護的標識,烏雞蛋上了太空,為下一步發展創立了品牌。溫氏養雞模式,一個帶動農民致富的勝利模式,非常受老百姓歡迎。吉水的蕭翔雞蛋,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已經進入了全國很多大超市,只要經營得好,很可能成為全市首家從雞苗培植到養殖再到加工產業鏈形成最有希望的企業。吉水、、永豐的養鴨產業,為板鴨、八都板鴨提供了充分的資源。養魚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行業。萬安的水產養殖,全省占有相當的比重,由峽江逐步發展起來的鮰魚養殖,擴散到全市乃至市外的許多大水面,形成了規模養殖的勢頭。其三是加工業有市場。糧食加工從上世紀8090年代吉水八都的小規模、大集群發展到今天全市的大規模、大產業。金佳谷物的進來,使的糧食加工一下走入了全國行列,形成了大米加工、食品加工、谷殼發電的鏈條模式。日前,縣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稻米加工強縣”稱號,成為全國唯一被認定的縣。今天我看到吉水金田米業,就是幾個本地人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搞起來的一期產量20萬噸,規模超越了金佳谷物;蔬菜加工方面,峽江的蒿菜已經飄洋過海上了日本人的餐桌,永新蔬菜加工雖然規模不大,但畢竟破了慣例蔬菜加工的難題;魚類加工方面,峽江的鮰魚和新崛起的萬安水產加工,成為水產品加工的兩大支柱企業;畜禽加工方面,除了保守的板鴨加工、泰和烏雞加工、安福的火腿和肉牛加工外,今年新出現的泰和肉牛屠宰、吉州生豬屠宰、永豐的肉鴨屠宰,彌補了全市畜禽產品加工的數個空白點??h引進正邦集團集養殖,飼料加工、生豬屠宰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將刷新養殖行業又一個新的紀錄。吉水的蕭翔正在謀劃蛋類和蛋雞深加工項目,市場前景樂觀;林產品加工方面,一個涉及面非常廣,門類非常齊全的行業,大有文章可做:森林面積全市達2600萬畝,其中用材林超越2000萬畝,形成了以綠州為龍頭的一批竹木加工企業,松香加工幾乎每個縣區都有,而金安林化的松脂深加工,使林產品優勢得到有效整合,產業鏈得已進一步延伸。油茶加工嚴格上說也是林產品加工。永豐的綠海茶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壯大了規模,打響了品牌,成為的知名品牌,目前正在爭取全國的著名商標。的新大地是廣東一家有影響的油茶加工企業的旗下工廠,其生產規模有可能成為前景非常可觀。
產業特色日趨明顯。特色是任何產業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其生命力在于有充足的原材料供應,第二。有成熟的加工技術,有廣闊的或者有潛力的市場銷售。首先從市場角度看特色。有很多產業在市場上非常有前景。比如峽江的蒿菜,日本人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好吃的東西,日本人喜歡,中國人也喜歡,這個市場就潛力無限。又比如鮰魚,美國人、歐洲人喜歡沒有骨頭的魚,鮰魚加工后就符合歐美人的吃法,說市場大不大?茶油,專家說是東方的橄欖油,許多成分有利于人體的健康,說市場大不大?豬肉、牛肉,包括雞、鴨等肉食品,中國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的食品,說市場大不大?盡管這幾年禽流感、豬藍耳病等疫情不時呈現,但流感仍然擋不住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從去年開始,世界性的金融危機迸發,貨幣升值,財富縮小,人們可以少穿幾件新衣服,慢一點去改善住房條件,但他還得要生存,還得要吃東西,食品行業的銷售并沒有明顯的下降。依此看來,以農產品為主的加工業始終是一個朝陽產業,一個大有作為的行業。其次是從產業帶動力看特色。歷史上,農業地區如果不調整產業結構,不使農民從單純的種植水稻的模式中走出來,這個地區的面貌就無法得到根本變化,農民收入就永遠無法提高。有一個數據表明,發達國家的農業,其畜牧業要占到50%以上,而我市里的畜牧業僅占25%左右,因此發展以畜牧業、水產品為主的特色養殖業,農業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種植業也是如此。一畝蔬菜的產值相當于8-10畝的水稻產值。一畝楠木的效益按25年計算,一畝杉樹,一畝濕地松30倍左右的效益。市農業產業的帶動力正日益凸顯。去年吉水白水墾殖場一畝井岡蜜柚的收入達到1萬多元。如果種水稻算你2000斤產量,除去利息所剩無幾。這個道理十分淺顯,大家去思考。
資源整合與品牌共享的作用正在顯現。前面講了農業產業門類齊全,第三。種、養、加都有,但大都多數規模小,互相爭資源,沒有形成大的品牌,尤其是叫得響的品牌不多。但這幾年各地正在探索經驗,其作用正在顯現。比如吉水的金田米業,就是由幾家民營企業整合,形成了目前全市稻谷加工規模最大的企業。前幾年吉水的八都板鴨加工發展很快,今年吉水下決心整合,將原來6家各自為政的小加工廠,整合成一家,抱團發展,年加工能力可達400萬只。農業產業化就是要象吉水這樣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把品牌整合起來,通過品牌共享的模式,來做大做強的產業。比如的茶葉,王萍市長要求的狗牯腦要向福建的安溪鐵觀音學習,尤其要學習品牌共享的勝利經驗。其實,各個縣市都要樹立品牌意識,像泰和烏雞、安?;鹜取⒂镭S綠海茶油等已經獲得國家、省名牌產品的品牌,都要善于利用品牌優勢去整合分散的小規模的加工企業,形成抱團之勢,借大船闖大海。
招大引強與“草根”守業共生共長。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第四。必需堅持走多元化的路徑。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是市農業產業化勝利的路子。比如的金佳谷物就是引進省糧食集團這個國有企業做起來的正邦集團入駐、,使生豬養殖業在短短2-3年就完成了全市數十年靠個體戶苦心經營累積的規模。吉州區引進上海熙可公司的投資,完全改變了果農粗放性經營的生產模式。泰和的肉牛加工靠的湖南三可公司的實力和資金。永豐的白茶首先是浙江安吉的投資商帶來的種植技術和制茶工藝。青原區和井岡山的供港蔬菜也是靠外來投資者突破了激進蔬菜近距離銷售的低層次模式??h的溫氏養雞,靠的廣東省全國龍頭企業的資金和營銷戰略。可以說,沒有外來投資者,就很難形成今天我農業產業化領域中一個個新的至高點。但是也不能輕視外地的能人。不能忽視“草根經濟”幅射效應。比如峽江縣和萬安縣的鮰魚加工業,峽江縣的蒿菜,縣的良豪和青蘋園林,吉州區的思倍得,青原區的景天花卉,吉水縣的蕭翔雞蛋和金田米業,縣的葡萄,永豐縣的贛禽皇和金廬陵白茶等等,就是外地有遠見卓識,有經濟頭腦的人才,這塊熟悉的土地上,艱苦奮斗、潛心經營、苦心探索的勝利例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身邊典型,更能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
市農業產業化,從總體上看。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的發展是好的全市上下經過多年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十分贊同周萌書記所說的經濟發展“燒開水”理論,一屆接著一屆干,前人走了后人再燒,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更加符合“燒開水”理論。只要我認準目標,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代接著一代干,市的農業產業化前景一定會越來越輝煌。當然,也要看到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一是各級政府在重視水平上還有待加強。把農業產業化當作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具體表示在政策傾斜、資金扶持等節點上,思想不夠解放,支持力度不大,算眼前利益的多,從長計議的少。也就是說在燒農業產業化這壺開水的過程中,還處在用稻草用濕柴燒火的環節,沒有進入到用煤炭、用電氣的水平。二是金融業支持力度還有待加強。由于農業企業周期長、獲利薄、資產不實等原因,銀行部門顧慮較多,惜貸現象比較普遍。三是企業競爭力有待加強。一方面,一些企業自身由于管理、技術、市場、家族體制和分配機制或者企業家自身素質不高等原因,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有的甚至錯過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含量不高,低質同構現象嚴重。比如養豬場、糧食加工廠、油茶加工廠都很多,導致互相爭資源,內耗嚴重,削弱了整體競爭力。四是龍頭企業帶動力有待加強。有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參與的功能不強,作用不大,游離于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根本利益之外。
必需引起高度重視,針對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總體現狀和問題。下決心去研究一些思路,制定一些對策,解決一些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要做到一腳在園區,一要進一步強化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農業產業化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要象重視城區、園區一樣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一腳在農村”領導力量的支配、政策層面上的傾斜、引導各類資金支持及營造好企業生產經營外部環境等方面,要有真辦法、硬措施。同時要認真考慮當地資源的整合、品牌的共享,形成幾個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拳頭產品。
資金的安排上要整合資源,二要進一步形成合力。各級涉農部門、金融機構要形成合力向農業產業化傾斜。市、縣(市、區)財政、發改委、國土、農業、水利、林業、農業開發、老建扶貧等相關部門在項目的爭取。做活拼盤,不要強調部門利益或條條框框限制發展。金融部門要依照全市金融產品服務對接“三農”會議的要求,用活用足各類金融產品,切切實實為列入省、市重點調度企業和那些有市場、有潛力的企業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每個縣(市、區)都有一個企業進入重點調度項目名單,三要進一步強化調度。要切實加強今年重點項目調度。今年市委、市政府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十分重視。從總體上看進展不錯,但問題不少。時間也過了一大半,凡是今年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項目,各地要排個隊,依照年初報的計劃,看哪些完成,哪些沒有完成,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現場辦公,進一步推動。要加強調度,著力跟蹤,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誰的問題由誰去落實,爭取年初確定的目標圓滿實現。
明年各縣(市、區)仍然要象今年一樣推薦一個項目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調度項目范圍。關于明年的項目確定請大家把握“六個不報”原則:凡今年已完工的項目不報;凡沒有帶動農民千家萬戶參與的項目不報;凡運作了幾年效果不明顯的老項目不報;凡是環保措施沒有落實的項目不報;凡是比現有市內同類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的項目不報;凡是直接投資額低于5000萬元的項目不報。請大家從現在開始考慮明年的項目,四要認真著手明年項目的準備。初步打算。認真琢磨,不圖數量重質量,突出項目的特色、優勢和影響力。
分管農業的同志很辛苦,說實在話。大家默默無聞在一線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整個經濟大環境中,充任一片綠葉的角色。希望大家繼續堅持那種甘于奉獻的精神,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多思考一些問題,多謀劃一些點子,多為農民為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共同把農業產業化工作做好,這是責任,也是共同的愿望。
- 上一篇:副市長在早稻收購工作會發言稿
- 下一篇:縣農林局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