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規劃農業園區工作講話
時間:2022-02-09 05:00:00
導語:區長規劃農業園區工作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剛才聽了專家們的意見,我很受教育和啟發。作為政府主要負責人,作為“三農”工作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主要責任人,我對干好工作充滿信心和決心。決心來源于認識。中央為什么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農業是一個基礎性產業,是一個歷史性產業,是一個戰略性產業。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四川發生大地震后,那些從廢墟里幸存下來的人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吃飯喝水,所謂的恩格爾系數在這時候沒有一點意義!農業的本質、農業的重要性就體現得非常明顯。所以中央把農業作為基礎性的產業、戰略性的產業,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是有歷史背景的,也是有現實意義的。下面,就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我講幾點意見。
一、規劃要注重結合。現代農業園區是綜合性的園區,不是簡單的傳統農業或傳統耕種的概念。我們首先要考慮如何與農業產業化結合,其次要考慮如何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第三還要考慮如何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結合。
二、規劃要著眼長遠。農業不如其他產業見效快。比如房地產業,上半年開始修建,下半年就能夠有成果;搞工業建設,今年投入,明年就會有產出。而農業投入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真正體現出效益。因此規劃必須有長遠打算,投資者也必須有長遠的打算,否則,就不要在農業領域考慮投資。
三、規劃要處理各種關系。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有許多關系需要我們認真思考。首先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哪些是理論里有而實踐中沒有的,哪些是理論里有而實踐中可以去推進的,哪些是理論里沒有而實踐中可以去創造的等等,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第二是產業和建設的關系。剛才專家講到,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的關系就是“三有三無”的關系。其實兩種農業還有一種差異,那就是傳統農業是自然狀態下的耕種,而現代農業必須融入建設的理念,只有這樣,各種各樣的建設才會在園區中體現出來。第三是形象和效益的關系。現代農業園區必須要有形象,但同時必須體現效益。效益分兩個方面,其一是農民的效益,如果農民的收入不能夠增加,那我們的工作就是徒勞;其二是投資者的效益,如果投資者不能得到效益,農業園區的建設同樣無法推進。第四是示范與推廣的關系。我們是要把現代農業園區做成示范園區還是在全市乃至全國都能夠推廣的園區,大家必須認真考慮。第五是政策與創新的關系。作為幅員面積200多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園區,必須有相應的政策保障。有些政策是中央或重慶特別規定的,我們既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同時還要有所創新。比如資金問題,建設這么大一個園區必須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一下也籌不了這么多錢,可否劃出一塊土地用于建設來籌集資金,就牽涉到政策中“四規合一”的問題,因為只有在城市才有相對應的土地利用規劃,才有城市建設用地,那我們怎么創新,怎么去推進這些工作,需要大家多想辦法。
四、關于加快推進的問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要推進,如果只停留在規劃層面,沒有任何意義。首先是規劃的結合。當然,作為投資者來講,他們也有自己的發展規劃,如何使他們的發展規劃與園區整體規劃結合起來十分重要。第二是如何把規劃變為現實。只有變成現實的東西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否則就是空洞的,就是形式主義。要把規劃變成現實有兩個問題:其一是政府要盡快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既然是建設現代農業園區,那就要參照工業園區的模式,這是有規律可遵循的。如果工業園區基礎設施不到位,水電氣等配套不全面,項目就無法落地,現代農業園區也一樣,如果沒有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就不能取得成效。其二是要提供金融服務。不管是政府投資還是業主投資,金融服務是關鍵,這也是政府要認真研究的問題。第三是建立政策保障機制。現代農業園區的政策必須要顧及多方面的利益,既有政府的,也有業主的,還有農民的,這些都必須統籌考慮。第四是爭取上級支持。第五是政府和業主必須互動。這也是推進園區建設的核心問題。2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如果沒有大項目進駐,園區的發展就很緩慢,因此招商引資是政府必須抓好的工作。政府要及時對接項目,要了解投資方的項目是什么,政府該怎么做,具體怎樣去對接。政府還要提高效率,大量工作的展開會遇到很多問題,而考驗政府水平,檢驗政府執政能力的核心就是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那業主應該做什么呢?首先應該確定發展規劃,其次要明確核心產業,其三要研究如何投入。光有政府的積極性,沒有業主的積極性,沒有農民的積極性是不行的。
總的來講,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已經完成,希望通過我們的推進,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為既有形象,又有效益,既能夠示范,又能夠推廣,既能夠得到領導的肯定,又能夠得到群眾認可的現代化的農業園區。
- 上一篇:財政收入任務和獎勵實施方案
- 下一篇:農地產權體制革新及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