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生產技術培訓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03-31 04:08:00

導語:蠶桑生產技術培訓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蠶桑生產技術培訓會領導講話

同志們: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今天專題召開全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工作暨蠶桑生產技術培訓會,這充分說明了縣委、縣政府對這一產業培植和發展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東桑西移”項目建設的重要性

建設蠶桑基地、發展蠶桑產業是我縣搶抓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的戰略機遇,立足鄖西實際,整合優勢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

(一)實施“東桑西移”項目建設,發展蠶桑生產,是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培植農業骨干產業的戰略舉措。黃姜產業持續低迷之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植農業新的替代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東南沿海地區蠶桑生產受到土地的制約,“東桑西移”成為必然趨勢。在“十二五”期間,國家通過產業政策引導、公共財政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計劃在中西部地區建設200個萬畝以上的蠶?;?,并對每個基地縣進行重點扶持。根據《省農業廳關于做好年秋冬播工作的意見》,我省“東桑西移”基地主要分布在原鄂東大別山區的老蠶?;睾褪呤行陆ㄐQ?;亍D赅徑泥y縣被確定為“東桑西移”工程全國首批50個萬畝蠶桑基地之一,蠶桑生產發展迅速。今年5月,我帶隊專題向省政府、省商務廳匯報我縣蠶桑生產情況,取得了省政府和省商務廳的支持。省商務廳同意將我縣列入國家“東桑西移”年項目縣,向國家商務部爭取立項。因此,立足縣情,搶抓機遇,推動蠶桑產業發展,是承接國家產業轉移,調整產業結構,培植新的農業替代產業的戰略舉措。

(二)實施“東桑西移”項目建設,發展蠶桑生產,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中國是蠶桑生產起源地,有“絲綢之國”的美稱,蠶絲生產、加工已有數千年歷史,為人類文明和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年全國蠶絲年總需求量達到10萬噸,供給量9.75萬噸,缺口2500噸,國際市場缺口更大。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各產地近年來紛紛出現抬價搶收現象。國際國內蠶絲、蠶繭價格均比去年上升。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絲綢產品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發展蠶桑生產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今年9月,我帶領縣直相關部門和部分鄉鎮的負責人到陽、鎮安等地考察學習蠶桑產業發展的經驗,深受啟發。陜西省各市縣均把蠶桑生產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堅持發展20余年,效果顯著。鄰近的鄖縣后來居上,發展勢頭強勁。因此,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實施“東桑西移”項目建設,發展蠶桑生產,是我縣農民持續增收的必然選擇。蠶桑產業是我國一項覆蓋面廣的傳統產業,蠶桑生產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東部沿海地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土地、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在江浙一帶每生產一斤鮮蠶繭成本價達到7元以上,而在、一帶每生產一斤鮮蠶繭成本價僅4元左右,中間相差3元以上。雖然在東部地區蠶桑效率比其它農產品效益高,但與其它方面的投資比較效益還是較低。在中西部地區農業產業中,蠶桑卻是風險小、投資少、經濟效益較高的優勢產業之一。根據國家絲綢工業總公司年統計表明,全國各種農產品每畝現金收入中蠶桑為1393.48元名列第一,烤煙、棉花、稻谷、小麥每畝現金收入分別為773.65元、615.44元、484.7元、318.96元。我縣土地、勞力的成本較低,蠶桑生產的比較效益將會更加突出。桑樹生長周期短,容易成林,發展蠶桑不僅可以使農民脫貧致富,還可以綠化環境,涵養水源,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因此,加快蠶桑產業發展,對于促進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四)實施“東桑西移”項目建設,發展蠶桑生產,我縣具有獨特的自然優勢和一定的技術基礎。我縣具有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降雨量適中等特點,一年中有5個月的時間適宜桑蠶生長發育,是理想的蠶桑生產地區。全縣坡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比重大,95%左右的土地屬中性土壤,非常適應桑樹的生長,為蠶桑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縣擁有農林技術人員300余人,其中近半數擁有高、中級職稱,經過短期培訓,完全可以勝任對蠶桑生產的技術研發和技術指導。同時,我縣多個鄉鎮曾有桑蠶養殖經歷,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自年開始,在城關、觀音、澗池3個鄉鎮發展桑樹600余畝,今年秋季已經投入蠶桑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率。

二、抓住關鍵,加速推進我縣蠶桑產業發展

(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在“十二五”期間,我縣要把蠶桑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又一重要支柱產業來培育。到年,全縣計劃發展桑樹10萬畝,實現產值5億元,農民增收3億元,財政增加稅收2000萬元。從今年開始到年,每年建設400畝優質桑苗培育基地,年提供種苗1200—1500萬株,年新增桑樹基地3萬畝;每年新建設標準化養蠶大棚200個、縣級催青室1處、小蠶共育室5000個,推廣應用方格蔟500萬張。兩年內,配套建設蠶桑科技培訓基地2個,引進自動繅絲10組以上的初級加工企業2家,建設收購烘干加工點8個以上?;緦崿F蠶桑生產產業化。

年,我們將集中發展桑樹基地1萬畝。按照“統一規劃,相對集中,高產密植,規模經營”的思路,集中在8個基礎較好的鄉鎮(觀音、澗池、河夾、景陽、安家、夾河、香口、馬安)重點發展35個蠶桑產業示范村,每村集中連片密植桑樹500畝以上,對發展蠶桑積極性高的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扶貧開發重點村優先安排桑園建設計劃。已被確定的重點鄉鎮和基地村,要盡快制訂具體的發展規劃和措施,分年度實施,一任接著一任干,不得因鄉鎮換屆主要領導的變動而動搖這一目標,也不得因村級班子換屆和駐村干部的變換而動搖這一目標。有關部門要根據這一目標,認真制定發展規劃,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全縣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二)認真落實基地面積。一是基地選擇。當前,秋播生產在即,各鄉鎮(場、區)要廣泛宣傳蠶桑產業的發展前景,引導農民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按照“統一規劃、相對集中、規模經營”的發展要求,在不影響糧食生產的情況下,騰出土層肥厚、能灌能排的水田和平地,建設標準化的高效桑園。桑園要求相對集中,一方面是為了發展規模經營,便于肥、水、病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生產安全,防止農藥等有害物質污染桑樹,引起蠶中毒。二是桑苗栽植。桑苗以秋冬栽為主,春栽為輔。今年我們要以冬栽為主,重點在觀音、馬安、澗池、河夾、安家、香口、夾河和景陽8個鄉鎮新增加蠶桑基地1萬畝至1.2萬畝,其他鄉鎮(場、區)也要辦好試點,享受同等優惠政策。自明年起要在全縣適宜發展蠶桑的區域全面鋪開。今年10月中旬以前林業局負責聯系桑苗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10月30日以前由各鄉鎮政府和林業部門按照退耕還林的要求完成桑園的規劃、設計,要逐村、逐戶、逐地塊落實面積,健全檔案,分步實施;11月底以前完成所有桑苗的栽植任務。三是桑苗供應。根據這次到浙江桐鄉等地考察學習情況和本地土壤、氣候等特點,今年新發展的桑樹要以農桑14號和71-1嫁接品種為主,這兩個品種的特點是生產速度快、桑葉產量高、葉質好,生長過程中需要大肥大水,所以在選擇建設基地上要以中等肥力以上、能灌能排的水田和坪地為主。桑苗由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辦公室統一調配。各鄉鎮(場、區)要在10月下旬以前將新發展桑園桑苗款足額上介到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戶按每畝640株256元預交桑苗款,桑園建成驗收合格后,按相關政策給予種苗補貼。基地面積已經落實,桑苗款沒有及時收齊的鄉鎮,可以鄉鎮為單位在縣蠶桑辦公室辦理借款手續,但借款額度不高于應交納種苗款的40%。

(三)加強蠶??萍挤?。聚合林業部門、縣鄉農技中心及鄉村干部等各方面力量,大力發展蠶桑生產專業協會(合作社)、民營蠶桑技術服務組織,形成縣有蠶桑站(辦)、鄉鎮有蠶桑技術服務隊、村有專職蠶桑輔導員、組有蠶??萍际痉稇舻乃募壏站W絡。以“高產桑園建設、小蠶共育、省力化養蠶、簇具改良”四項技術落實為突破口,加強蠶桑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加快科技成果在蠶桑生產上的轉化應用,全面提高蠶桑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從縣農業局、林業局等單位抽調人員組成技術指導組,深入到發展蠶桑產業的鄉鎮(場、區)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林業局、農業局共同辦好神霧嶺茶場、六官坪林場兩個蠶桑生產示范點,作為蠶桑標準化生產示范、培訓基地。在冬季以前完成六官坪林場大棚內高密度栽培桑苗和神霧嶺茶場標準化栽培桑苗任務,明年4月份在六官坪林場舉辦全縣農林蠶桑技術服務干部、村級專職蠶桑輔導員和養殖大戶參加的蠶桑實用生產技術培訓班;6月份在神霧嶺茶場開展一至二期養殖大戶蠶桑生產技術培訓班。自明年開始,各涉農單位要創新技術服務隊伍考評管理機制,將種桑養蠶的各項技術服務作為縣鄉農技中心“以錢養事”的一項重要內容,將技術員的報酬與工作業績緊密結合,對所有服務蠶桑產業的技術干部實行工資、職稱、考核、獎懲、提拔任用與工作實績“五掛鉤”。

(四)認真落實各種激勵機制。蠶桑是我縣新培育的農業產業,在群眾中難免會出現思想認識、發展觀念、工作理念上的問題,在加大宣傳的同時,采取一定的激勵政策,引導農戶發展。一是林業部門將新爭取到的退耕還林計劃,主要用于發展蠶?;亟ㄔO,在適宜發展蠶桑的區域,退耕還林樹種要以桑樹為主。達到密植桑園標準的,按每3畝桑園認可1畝退耕還林面積,落實兌現政策;二是在全縣180個貧困村中,屬蠶桑發展重點村的,在新階段扶貧時優先列入扶貧重點村計劃。扶貧重點村要抓住機遇,用好資金,加大發展蠶桑力度,以實際工作業績贏得政策上的扶持。三是金融部門對農民發展蠶桑生產提供貼息貸款,每年全縣安排蠶桑貼息小額貸款不少于1000萬元。四是縣政府建立蠶桑發展基金,實行“以獎代補”支持龍頭企業和生產大鄉鎮、大村、大戶的發展,對新建標準化桑園10畝以上的大戶、1000畝以上的大村,驗收合格后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補貼;五是建立蠶桑發展考核機制,把蠶桑生產納入鄉鎮、村、組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將蠶桑生產納入鄉鎮(場、區)農業公益性采購合同的主要項目,將蠶桑生產技術納入職業技術教育、陽光工程、雨露工程的主要培訓內容,利用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扶持蠶桑產業發展。希望各鄉鎮(場、區)抓住機遇,強化措施,確保我縣“興蠶桑,大發展”目標的實現。

三、強化措施,為“東桑西移”項目建設提供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了推進全縣蠶桑生產的快速發展,縣政府成立了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具體組織領導全縣蠶桑生產工作。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推進蠶桑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將蠶桑產業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思想認識、桑園面積、扶持政策、服務體系、部門職責、組織領導“六到位”,力爭將蠶桑產業培植成為我縣“十二五”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各鄉鎮(場、區)要按照一個產業、一支隊伍、一套考核獎勵辦法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蠶桑產業建設。鄉鎮(場、區)黨委書記要親自抓、主動抓,并配備過硬的蠶桑工作專班具體抓產業發展。各鄉鎮(場、區)負責蠶桑工作的專班確定后,報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非特殊情況中途不得變換。

(二)堅持典型帶動。蠶桑作為我縣農業產業中的新型產業,部分群眾對這個項目有一個認識過程,難免會出現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各鄉鎮(場、區)要廣泛宣傳、辦好試點,通過典型帶動,促進全面發展。要以發展蠶桑生產大鄉鎮、大村、大戶為主,培育一批蠶桑生產基地鄉鎮、基地村、示范戶,輻射帶動全縣蠶桑產業發展??h“東桑西移”項目領導小組成員每人每年要抓好一個百畝以上的標準化桑園示范點;發展蠶桑的鄉鎮(場、區)產業領導小組成員,每人每年要抓好一個50畝以上的標準化桑園示范點和5戶蠶桑技術示范戶;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林業站要抓好一個百畝以上的標準化桑園管理示范點。建立領導抓點檢查通報制度,縣“東桑西移”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將定期對各聯系點的發展情況進行檢查通報。

(三)嚴格獎懲兌現??h政府將蠶桑發展納入相關鄉鎮(場、區)領導任期責任目標,實行年度目標考評。各鄉鎮(場、區)黨委、政府(管委會)對轄區內的蠶桑產業建設全面負責,鄉鎮(場、區)黨政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具體責任人??h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蠶桑產業建設的考核獎勵,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獎;對未完成當年蠶桑生產各項任務或弄虛作假、工作不主動的予以通報批評;對連續兩年未能完成計劃任務影響全局工作的,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

(四)強化部門協作。“東桑西移”工程作為整個蠶桑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涉及許多部門,只有各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才能確保順利實施。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大力支持蠶桑產業發展。商務部門要加大“東桑西移”項目申報工作力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準備,做好項目的申報、爭取和實施監管等工作;林業部門主要負責桑樹種苗引進和桑苗基地建設,同時用好退耕還林政策,扶持發展高產桑園基地;農業部門負責蠶種引進和養蠶技術指導;發改、財政、扶貧、水電、交通、科技、金融等部門在項目、資金安排上要向蠶桑產業傾斜;公安、物價、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依法打擊各類影響蠶桑產業建設的行為;新聞宣傳部門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蠶桑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和優惠政策,努力營造加快蠶桑產業發展的氛圍;青團、婦聯等組織要廣泛開展各種參建活動,共同促進蠶桑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其他縣直各部門要將蠶桑生產作為各自扶貧點的富民支柱產業來抓,努力形成全縣上下齊抓蠶桑奔小康的整體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