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時間:2022-06-29 05:21:00
導語: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世界迅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成為一個集體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對一個社會而言,創新必須體現在我們各個領域具體的工作中。共青團作為引導、教育和服務青年的組織,要在新的形勢下有所作為,獲得更大的活動和發展空間,就必須在創新中拓展新的天地,觀念要創新、方法要創新、管理和運行的機制也要創新??梢哉f,創新共青團工作是新時期共青團鮮明的主題,是共青團跨世紀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在推動共青團工作不斷發展的多種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因為物質資源開發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賴于人的智慧和能力,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故而理所當然地成為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下面就這一問題作簡要分析:
一、創新共青團工作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
知識經濟社會是高速度、高效率的社會。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社會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人們在學習、工作、娛樂和交往等各方面的觀念、方式、內容、渠道都有了質的變化。共青團要在團結和服務青年方面適應這種新形勢,就必須結合新時期青年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創新共青團工作的方法、途徑和領域,以更適合青年的心理思維特點以及他們成長成才的現實需求。
人類即將進入知識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創新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需要一批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共青團工作要適應這種變化,深刻領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充分認識知識創新、人才開發對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推動青年形成學習新知識的熱潮。通過創新團的工作幫助青年了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增強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和主動性,牢固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主動學習、不斷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
二、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是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
在推動共青團工作不斷發展的多種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因為人才的特征之一是其創造性、開拓性,人才的現實表現就是追求不斷發展的心理狀態和能力。還有,人力資源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資源開發,不僅包括自然界的物質資源,人本身也是一種資源。因為物質資源開發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賴于人的智慧和能力,人才,故而理所當然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從人才學的角度看知識、能力、業績是構成人才的三要素。三要素之中能力是本質的要素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才能發揮效用而業績則是能力發揮作用的結果。人才的成長只有以能力的發展、提升為根本才能學有所獲業有所成。同志曾指出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這四個“不唯”充分體現了對人才標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態度。堅持四個“不唯”將有效彌補外在標準和實際能力之間的脫節狀況使人才的活力和競爭力得到更好地釋放。以此為基礎我們也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盡早地從不合時宜的觀念中走出來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
因此,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提高人的創造價值的能力,抓住這一本質要求,就找準了提升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先進性的著力點,也才能使其緊貼經濟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為其服務。那么,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就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了?,F就這一問題簡單談幾點看法,與諸位同仁商榷。
(一)要特別注重青年創造力的開發。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所謂的“創造力”簡而言之,即提出新設想、解決新問題、產生新成果的能力。創造學的研究表明創造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自然屬性,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潛在能力,普通人與杰出人之間并無天淵之別,區別在于開發沒有和開發的程度。所以我們也要特別注重青年創造力的開發。實現由“字型人才”向“十字型人才”的轉變,即要培養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在某一專業有較深的鉆研,而且敢于冒尖,勇于創新的人才。沒有大批的創新人才,沒有快速的技術創新,沒有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就難以形成強大競爭力。同樣我們的勞教事業也需要創新,如為消除封閉管理的消極影響方面我們在管理方式、矯治手段等方面都提出許多創新的思想,并付諸實踐,有些正在彰顯出強大的社會效應。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于做大、做強,這就離不開我們青年創造力的進一步開發。
如何開發創造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鍛煉:
、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創新的思想根基,是培養創新意思掌握創新方法的原動力。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訝開始的?!眲撛煨运季S更需要對新鮮事物有敏銳的感知和詫異,敢于提出問題,要克服見怪不怪的思維僵化,要防止好奇心因年齡的增長而遞減。
、要有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新問題,還只是創新的開始,完整的創新過程應該是提出問題,找出問題的答案并動手解決問題。不論是在我們的勞教工作還是農業生產中,我們都會遇到許多新問題,只有解決新問題,我們的事業才能發展進步,唯其如此,我們自己才能“成才”。實際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意義決不亞于提出問題。一個新問題或一項新設想,如果沒有將其付諸實踐并獲得成功的能力,坐而論道,其結局只能是功虧一簣或胎死腹中。
、要有探疑精神。探疑,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先導。有疑問,好探究,不因循守舊,不迷信權威,求真務實,才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創造。
、要有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原動力,富于想象和長于聯想,是突破常規提出新設想的必要條件。
(二)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知識經濟就是創新經濟,創新是知識勞動的最大特點。在知識經濟時代,一種新技術、新產品或一種新機制、新的商業運作模式,都有可能改變企業的競爭格局,進而改變企業的興衰命運。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要具有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創新能力,必須大力培養和提高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筑牢這個基礎。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必須具備善于求知的學習精神、捕捉信息的敏銳意識、開拓探索的多向思維、求真務實的科學觀念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界,所有這些歸結到一點就是創新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一能力,才能與時俱進,游刃有余,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與水平,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發展和競爭態勢,擔負起執政興國的歷史重任。一要解放思想。要突破和清除那些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打破思維定式,不能老是用過去的經驗和眼光來衡量人和事,不計客觀條件的變化而盲目開展工作。要換一個角度來思考自己所熟悉的工作任務,以找到更好、更有效率的辦法來完成。二要提高綜合素質。創新是以淵博的知識和突出的工作能力為源泉的。要具備充分的社會生活常識、政治理論基礎知識、經濟理論基礎知識、管理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和成才創見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三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結合起來,運用科學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正提高創新能力。
(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知識的升值和更新,正帶來人們學習觀念的轉變,學習不再是工作前的準備,而是與工作的雙向循環;學習不再是人生一項階段性的任務,而將伴隨人的終身。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懂得知識經濟時代走向成才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繼續學習的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滿足于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要善于通過各種學習方式,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豐富的文化和理論知識,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因為這些是創新的基礎,失去了這個基礎談創新是海市蜃樓,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去年我們提出的“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中我們已經提出了“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全所業已形成了全員學習的熱潮,現在我們雖然有了終身學習的熱情,但還要有終身學習的智慧和求知的明確目的。即要有立足本職崗位的成才意識,在我們的勞教事業上孜孜以求,刻苦鉆研。
事業召喚人才時勢造就人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歸根到底要靠一支宏大的富有創造性的人才隊伍;建設具有二所特色的勞教事業同樣需要一支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隊伍,特別是青年人才隊伍。因此,我們創新共青團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我們相信在二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共青團的共同努力下,青年人才隊伍的能力建設將得到創造性的加強,共青團工作即將為我們展示出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