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你學會了用人了嗎(下)
時間:2022-07-04 10:49:00
導語:民營企業,你學會了用人了嗎(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是雇員靠老板,還是老板靠雇員?
飛龍集團總裁姜偉曾在《總裁的二十大失誤》中反省,飛龍集團的失誤之一,是從來沒有對人才結構認真進行戰略性設計,隨機招收人才,并沒有一套完整的選擇和培養人才的規章。人才結構的不合理造成企業各部門發展不均衡,常常出現弱企劃、大市場;弱質檢、大生產;弱財務、大營銷等發展不均衡的局面,造成人才部門阻礙企業發展的狀況。
山東天達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家說,“天達”從創業起,我就決定不搞家族企業,管理層全用外地人,用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但大事還是我作主,靠我一人拍腦瓜。幾年走下來,我覺得力不從心,“天達”在管理上始終上不去,這將是致命的。
民營企業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崛起的一支生力軍。許多企業是在商品經濟大潮搏擊中創業奠基的。隨著企業發展,規模擴大,企業中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前不久,方太董事長茅理翔先生在他剛剛出版的新著《管理千千結》中談到,當前民營企業正經歷著一場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轉變的過程,這里面有碰撞,有矛盾,有交融,不可一概而論,但最根本的是必須正確處理好老板與雇員的關系。
茅理翔說,現在不少民營企業家普遍反映人難管,最根本的原因是“老板與雇員的關系”沒有擺正關系造成的。管理對象首先是人。過去很簡單,農民從田里出來,只要能掙錢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條件都不會講。大部分民營企業家也是采用傳統管理手段,家長制領導方式,拍腦袋決策方式,把員工當成雇工、工具、機器人,人治為主,有制度,但比較粗放。這種管理模式,適合于規模小、員工文化層次低、勞動密集度大、技術檔次低的企業。
如今企業發展要有高層次人才,大學生多了,普通工人至少也是高中生,民主意識強了,需求觀變了,要實現自我價值,管理就必須把民主性與法治結合起來。現代管理特征是,以人為本作為管理的核心,事事尊重人的需求,處處調動人的積極性,實現人的自我價值為中心的管理。同時,還必須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讓董事會與總經理各司其職。還要制定一套完善、科學、合理、先進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老板本人的素質提高不快,還是停留在“敢打敢拼敢沖”的時代,而員工的素質提高很快,加上市場變化很大,競爭很激烈,就容易產生碰撞和矛盾。所以,現代管理是人本管理,對人的管理必須講藝術,把員工當作社會人和文化人,學會尊重他們的意愿,滿足他們各個層次的需求。
那么老板的觀念應如何轉變呢?茅理翔建議:老板必須從“雇員靠老板”的思想轉變為“老板靠雇員”,沒有雇員,就沒有老板,從內心深處想通這個問題。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如何去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實現人的自我價值作為老板用人的出發點。應該有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和合理的分配機制調動人的積極性。可以用骨干入股的辦法來鎖住他的心。創造企業文化,增強職工的凝聚力。
四、民企要學會“以人為本”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曾說過:“人是資源而不是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企業的一切都要從人出發,人是企業一切活動成敗的根本。所以,“以人為本”就要尊重公司里的每一個人,用好一切有能力的人,培養一切愿意進步的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作為一個協同作戰、團結、高效、創新的團體,去適應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
有一些民營企業,雖然面向社會招賢納才,為了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管理風險,卻要賢才交納一定的風險保證金。對于人才來說,交一部分算不上股份的風險金才能為企業工作,既是企業的失誤更是自己的恥辱。所以,有這個條件限制,企業無疑是把真正的人才拒之門外,這些都是沒有市場化的人才機制造成的。其實,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不是金錢或其他東西,而是由每一名員工組成的人力資源。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所倡導的企業文化,第一條也是“尊重個人”。由此可見,“尊重個人”應是善待人力資源的前提,沒這一點,“以人為本”則無從談起。尊重人才的重要一條就是倍守信用。很多民營企業在招聘時往往許諾的條件十分優厚,一旦錄用后便把員工看成奴隸似的驅使,不關心員工疾苦,剝奪其基本自由,任意克扣工資和獎金,承諾多次的獎勵不予兌現,還一個勁要員工“樂于奉獻”。要知道,優秀的人才總會找到較好收入的職位,一家企業的職員如果收入過低,還不能很好地養活自己和家人,那將是職業的恥辱。
用人更需培養人。許多民營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往往有這么一條要求;有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優先錄用。許多民企老板也說,商場如戰場,企業需要的是實戰型人才,最好招進來就能沖鋒陷陣。企業哪有功夫去培養人才,中國許多民營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等不起”現象,說白了是企業不愿意培養人才,他們總認為,自己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去培養人才,萬一人才跳槽了怎么辦,豈不是人財兩空?這種急功近利的人才觀,是很多民營企業的致命弱點。首先,人才的發現和使用離不開培養,所謂“沒有培養也就沒有人才”正是這個道理。可以講,中國有不少各類人才,而真正適應中國企業需求的人才不多。因為,各個企業在競爭中所使用的“戰斗武器”也不盡相同,企業的機制和環境更是各有差異,企業不給人才提供各種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卻要求人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怎么能發現人才?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即使有某一方面專長的人才,卻只有知識的消耗而沒有充電的機會,專長優勢也會逐漸喪失。
當然,保持一定比例的人才流動率,對企業管理和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據有關專家測算,優秀企業的人才流動率應在%左右為宜,然而,中國許多民企的人才流動率高達%左右,過高的人才流動率讓企業的員工缺乏一種歸屬感,在工作中難免存在短期行為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同時,增加了監管的成本,所以,重視人才的培養,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才是民企的當務之急。
精品范文
10民營企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