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紅十字會視察會發言

時間:2022-06-12 09:32:00

導語:市長在紅十字會視察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紅十字會視察會發言

同志們:

今天,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視察了全市紅十字會工作情況。實地考察了市鎮村、區居委會和中學等單位的紅十字工作開展情況,聽取了宗利會長對全市紅十字會工作情況的介紹,對紅十字會工作的內涵、作用有了深入的認識,對我市紅十字會工作開展情況有了直觀的了解。大家深切地感到,紅十字精神閃耀著博愛、奉獻的人道主義光輝,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題非常契合;同時也欣喜地看到,創立百年之久的紅十字精神,今天在我市城鄉各地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863年2月9日創立于日內瓦,創始人是瑞士人杜南。紅十字會創立的初衷,是為戰爭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護和援助。100多年來,紅十字會的卓越貢獻使其具有了極大的權威性和號召力,世界紅十字會會員國已發展到139個,紅十字會的任務也由單一戰地救護發展到對自然災害的援助、意外傷害的急救、自愿輸血、社會福利等慈善事業。現在,世界紅十字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聯合國并稱為“國際三大組織”,而且世界紅十字會的成立比國際奧委會早31年,比聯合國早82年,具有更悠久的歷史。我國的紅十字會創立于1904年,新中國成立后于1950年進行了改組,成為新中國紅十字會,是全國性的人民衛生救護團體,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宗旨,為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發揮著積極而特殊的作用。

我市紅十字會組織是伴隨著地級市的成立而誕生的。20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紅十字會組織認真貫徹《紅十字會法》,將實踐紅十字精神與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相結合,與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相結合,積極開展醫療救護和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有好氛圍。市委、市政府從提高民生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把紅十字會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歷任市紅十字會名譽會長、會長,都由市領導兼任,并經常聽取紅十字會工作情況匯報,幫助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全市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對紅十字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二是有好隊伍。市紅十字會一班人想干會干、實干能干,通過一班人、帶動一群人、發動全社會,積極推進各項業務工作。全市紅十字會組織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全市共有市(區)級紅十字會5個,基層紅十字會組織359個,會員58600人,基本形成了以市紅十字會為龍頭、基層組織為主體、專業人員為骨干、廣大志愿者為補充的覆蓋全市的工作網絡。三是有好成效。強化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以點帶面,積極發展鎮村基層紅十字組織;關注民生,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救助、募捐活動;搞好培訓,全面開展初級衛生急救培訓與普及工作;廣泛動員,積極推動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遺體捐獻工作;加強交流,不斷增強對內對外溝通與合作,初步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市實際情況的紅十字事業發展道路。我市開展紅十字基層組織建設試點工作的經驗做法,得到了全國總會和省會的肯定,彭珮云會長親自為“紅十字文化廣場”題詞。從2003年至今,在“非典”、印度洋地震海嘯、我市遭受臺風“麥莎”襲擊、特大雪災和風暴潮等災害中,積極開展救助和募捐活動。特別是今年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市紅十字會第一時間就做出反應,在新聞媒體發出緊急募捐公告,并迅速組織各級紅十字會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在較短時間內,接收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折合人民幣5809萬元,是接收款物最多的地級紅十字會之一。市紅十字會被授予全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有1人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先進個人,3人被授予省先進個人。

我市紅十字工作能取得上述成績得來不易,這其中,各級紅十字會組織和工作人員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贏得了社會的廣泛理解和尊重。這說明,雖然紅十字會缺乏行政權力、經濟實力、明星魅力,但只要肯下苦力、提升能力、增強實力,就一定能對社會有公信力、對群眾有吸引力、對社會有凝聚力。

我市的紅十字會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對《紅十字會法》的宣傳不夠深入廣泛,社會認知程度還不高。二是機構建設不夠完善,缺乏一批高素質的紅十字專職干部。三是各級紅十字會經常性的籌資渠道不夠健全,救助實力不強,應急反應能力不足,難以及時有效地應對重大災害事件。四是工作經費不夠充足,制約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紅十字會工作是關注民生的重要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是推進全面發展的重要內涵,是建設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僅是募集多少錢、籌集多少物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一個信息——黨和政府始終關注弱勢群體;搭建了一座橋梁——連接著愛心人士與困難人群;傳播了一種精神——人道、博愛、奉獻。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對紅十字事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大力發展紅十字事業的責任感,充分發揮紅十字會在人道主義領域當好黨委政府助手的作用。下面,我根據視察的情況,就搞好全市紅十字會工作談四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加大宣傳力度,讓紅十字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傳播紅十字運動與紅十字精神,是我國《紅十字會法》賦予各級紅十字會的重要職責。市紅十字會應積極探索對不同人群宣傳普及紅十字知識的途徑,提高全社會對紅十字精神的認知率,增強社會責任感,為紅十字事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紅十字精神逐步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一是加強與宣傳新聞部門的協調配合。把紅十字宣傳工作納入到總體宣傳計劃中通盤考慮,增加報紙、電臺、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對紅十字會公益宣傳的報道量,經常性開展《紅十字會法》和紅十字精神的宣傳,重點做好紅十字會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報道。通過主流媒體宣傳,進一步唱響“溫暖送千家、博愛在”等公益品牌,提高紅十字會的社會影響力,使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支持和參與紅十字會工作。二是加強與組織部門的協調配合。把紅十字會知識列入黨政干部培訓內容,以“五五”普法活動為載體,在全社會認真宣傳普及《紅十字會法》等法律法規。三是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協調配合。把紅十字內容納入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廣泛開展“紅十字示范學校”活動,把紅十字精神及各種應急避險知識、應急救護知識貫穿其中,使青少年從小接受紅十字教育,培養人道救助理念。四是加強與“窗口單位”的協調配合。在機場、碼頭、商場、銀行等窗口單位設置募捐箱、宣傳欄等,向市民群眾宣傳紅十字精神,灌輸慈善理念,為人們奉獻愛心搭建平臺。五是加強與社區、農村等基層組織的協調配合。積極探索在社區、農村中開展義務獻血、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等教育的方式方法,開展居家服務和幫扶貧困家庭等活動。

二、加強基礎建設,不斷提升紅十字會整體素質

紅十字會作為社團組織,應當從基礎建設抓起,形成健全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使紅十字工作按照社團機制正常運作,提高整體素質,發揮應有作用。一是健全組織體系。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增設機構,充實人員,加強紅十字會基層組織建設,并進一步理順市區工作管理體制,明確責任,強化管理。二是完善運行機制。努力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將紅十字會工作經費及發展紅十字事業等所需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切實保障各級紅十字會依法履行備災救災、社會救助、衛生救護培訓、開展紅十字會青少年活動及造血干細胞資料庫建設等職責。三是強化基礎工作。不斷提升紅十字工作信息化、系統化、網絡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應急工作聯絡網、預案法規數據庫、典型案例數據庫、物資動態數據庫、應急專家數據庫、搶險救災隊伍數據庫等“一網五庫”,簡化志愿者的招募、登記、注冊和管理手續。積極開展與國際紅十字組織及其他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就備災、救護培訓、志愿服務、紅十字青少年夏令營、地方病防治、災后重建等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活動。四是加強隊伍建設。按照《省紅十字會自然災害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完善各級紅十字會應急預案,加強專職應急隊伍、專業緊急救援隊伍、應急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加強培訓、演練、管理工作,提高紅十字應急隊伍的整體能力。

三、拓寬籌資渠道,全面提高救災救助能力

災害難以預知,備災必須先行。做好備災工作,政府有責任,社會有義務。應按照“有災救災、無災備災”的原則,在不斷加大政府備災投入的同時,積極拓寬社會籌資渠道,提高災害救助能力。市紅十字會應改變坐等上門捐款的被動方式,主動與社會熱心人士和企事業單位聯系溝通,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并積極拓展籌資渠道和方式,開通網上捐贈、短信捐贈、郵政捐贈、銀行捐贈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頭并舉的籌資模式,建立起緊急狀態與日常籌資相結合的籌資機制。還應通過對風災、水災、雪災、震災的救助實踐和反思,加快健全社會應急管理體制,搞好救災倉庫建設,增加各類救災物資儲備,以提高應對突發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

四、順應社會化要求,全面推進志愿服務工作

紅十字志愿服務社會化,是世界紅十字運動發展的新趨勢。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探索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從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到統一管理、形成合力的過程。可以想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將會有越多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紅十字志愿服務事業中來。市紅十字會應抓住有利機遇,因勢利導,促使這些個體、零散的社會資源向紅十字志愿服務組織的過渡,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并隨著志愿服務工作的普及,逐步轉變管理運作方式,由原來直接領導的角色,轉變為間接的引導、倡導的角色,促使志愿服務工作實現社會化轉型,更具有普遍性、自主性和靈活性,形成與政府功能相補充的社會化志愿服務組織。

同志們,紅十字事業崇高而神圣、任重而道遠。希望紅十字會的同志們再接再厲,負重奮進,創新創業,為推進紅十字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紅十字會的工作,體諒他們的甘苦,理解他們的心愿,支持他們的工作,為搞好紅十字工作建言獻策、盡心盡力。希望全市上下更加重視和積極參與紅十字事業,共同為紅十字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共同創造我們安寧、祥和、幸福、美滿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