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監督實踐應注重運用詢問方式
時間:2022-08-03 11:36:00
導語:人大監督實踐應注重運用詢問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組織法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了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議案的時候,代表可以向有關地方國家機關提出詢問;代表法第十三條也明確規定了各級人大代表在審議議案和報告時,可以向本級有關國家機關提出詢問。由此可見,詢問權是法律賦予各級人大代表和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基本權利。而監督法在以上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更是將詢問作為各級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監督權的主要形式,將詢問和質詢專列第六章給予了明確。其中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議案和有關報告時,本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應當派有關負責人員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詢問方式作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其自身的特性。筆者認為從其自身的特點等方面來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的實踐中應注重運用詢問這一方式。
詢問方式與其他監督方式相比,詢問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是簡單便捷。詢問是人大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行使權利的個人行為,一般情況下是針對某一事情或問題,由人大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向“一府兩院”有關人員口頭提出。詢問只需一問一答,簡單便捷,詢問方式更加便于監督權的行使。
二是針對性強。詢問是針對某一事情或問題提出的,有關機關人員的答復也必須針對所提的事情或問題,給予解釋答復。從這一點來講,詢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利于監督更加深入。
三是易操作性。在監督實踐中,詢問方式非常容易操作。如詢問可以經常、反復運用,沒有次數限制。對同一個機關,不同的人大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可以分別提出詢問;一位人大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可以對到場的不同機關負責人員同時提出詢問。通過經常、反復的問詢,直至達到了解情況、督促相關機關改進工作的目的。詢問的提出和處理與其他監督方式相比,法律沒有規定嚴格的程序。一般情況下,當次會議提出,當次會議就可以由有關機關人員給予解釋答復。簡便的詢問方式,更便于達到問詢的目的。
從以上詢問特性的分析,不難看出詢問方式作為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一種獨特運行方式,在監督實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對“一府兩院”行使監督權時,要引導本級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有效地行使詢問權,以增強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