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和諧 工作干在實處
時間:2022-07-23 04:19:00
導語:團結和諧 工作干在實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區委組織部關于開展區直部門對口聯系村、社區黨建工作的文件精神,洪山區財政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一個黨員一面旗,服務群眾當先鋒”這一主題,積極開展“進村入戶辦實事”、“扶貧濟困送溫暖”等活動,實實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使機關黨建工作看得見、摸得著,成為群眾滿意工程。
一、與時俱進出實招,黨建工作聯動群眾工作“動起來”
“1+2”主題實踐活動把人民群眾利益置于黨建工作的重心,通過關心群眾疾苦、反映群眾要求、維護群眾利益,贏得群眾的信賴。因此,我局將拓寬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機制,改進服務方式,作為機關黨建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一是確立服務理念。局黨組分別下發了《開展創建基層黨建示范點工作方案》和《關于局機關黨員與社區結對共建的實施方案》,并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局領導親自掛帥。通過黨員對口聯系、幫帶農村、社區支部,聯系幫扶困難黨員群眾的方式,牢固了樹立群眾觀點和宗旨意識,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工作重心下移,以黨建推動服務,用服務檢驗黨建。
二是健全服務體系。著眼于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我們重點抓好以財政黨員為骨干的志愿者隊伍建設。區財政局8個基層財政所黨支部按照“有機嫁接、雙向互促”的原則分別與8個村、社區黨支部對口聯系幫扶。局機關8名共產黨員分別于8個社區對口聯系幫扶,部分黨員與轄區貧困戶對口真情幫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黨建服務體系。
三是創新服務制度。我局通過實施與完善服務基層制度,保障“1+2”主題實踐活動效果。堅持定期走訪制度,保持“零距離”。定期走訪基層,對聯系村、社區黨員群眾調查摸底,聽取群眾意見建議,使黨員成為了上情下達的宣傳員、下情上傳的信息員、化解矛盾的調解員和解決困難的指導員,保持黨群的“零距離”接觸。堅持定期座談制度,保證“渠道暢”。局黨組堅持定期召開黨組會議,匯總梳理到基層走訪中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分類予以協調、反映或解決。堅持定期回訪制度,切實“破難題”。各財政所堅持定期組織聯系村黨員開展“黨群聯心”集體回訪活動,局機關聯系社區黨員積極開展“我為社區發展獻一計”建言獻策活動,積極組織全局黨員深入村、社區開展黨員義工、愛心小分隊、慰問募捐等獻愛心等活動,通過送政策、送法規、送信息到基層,落實跟蹤服務。
四是拓展服務領域。我們致力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建立了基層黨組織和機關單位黨組織黨建共建機制,實現了機關黨建和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對接,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我們致力于加強先進文化的建設,把學習型黨支部活動延伸到基層支部,積極協助開展創建學習型基層黨支部活動。我們致力于加強政策宣傳,協助村、社區建立報欄、信息窗,使群眾能及時閱讀最新黨報知識,了解國家相關政策,為機關與基層群眾之間搭建信息互動平臺。我們致力于開展幫困服務,定期開展對農村、社區困難家庭救助的“黨員奉獻日”,建立“黨員示范崗”,扶危濟困獻愛心。
五是豐富服務內容。針對基層的不同情況,我們借助財政所黨支部在決策的視野相對較寬,資源的調度能力相對較強,引導農民增收致富的措施相對較多的優勢,為基層提供政策宣傳、資金扶持和人才培訓,千方百計地解決好農村黨支部的切身利益問題;結合機關黨員政策法規接觸面相對較全,全局情況了解相對較多的特點,聯系幫扶社區,積極開展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服務,面向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服務,面向流動人員的維權服務和面向貧困戶的扶困活動。結合當前形勢,積極開展法律咨詢、技術培訓、政策指導、醫療衛生講座等智力型服務。
二、立足根本出實效,黨建工作帶動綜合效益“好起來”
我局把“1+2”主題實踐活動作為機關黨建增活力、造氛圍、聚民心、樹形象的有力手段,促使財政黨員隊伍強化宗旨觀念,提高服務意識。
一是建立了機關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為服務群眾打造了工作平臺。“1+2”主題實踐活動推行近半年時間以來,財政黨員干部走進田間、農戶,他們隨身攜帶著民情日記,工作到哪兒,民情日記就記到哪兒,真正做到“群眾有困難,黨員在身邊;群眾有困惑,黨員幫解答;群眾有要求,黨員來行動。”洪山街雙建村農民李順農妻子突發風濕性心臟病喪失勞動力,2萬元醫療費無法報銷,加之承包的10來畝魚池無流動水進入,全家舉步維艱。財政所黨員王慧芬、錢玉蓮等同志通過走訪獲悉,及時與街合作醫療辦聯系,幫助他報銷了部分醫療費用,以解家中燃眉之急,并及時與村黨支部聯系,協調解決了魚池無法正常養殖的問題。自財政干部聯系村、社區黨支部以來,全局干部共自發捐款計4萬余元,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145件。
二是開辟了加強機關黨員責任意識的有效途徑,強化了黨員的教育管理。過去,在局機關、財政所深入基層,了解群眾較少,通過“1+2”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的黨員看到了珞南街蘭桂社區工作人員為節約電費,炎熱的夏坐在臭水溝上搭建的簡陋辦公房內辦公;看到了和平街蘆家咀村貧困農戶邵容亮了能讓兩個孩子就學,一家四口的餐桌上僅是一盤青菜……。群眾的疾苦極大地震撼著黨員們的心靈,他們意識到了黨員的責任,也更加珍惜自身所處的優越環境,從而在工作和服務基層時更加積極主動。
三是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新農村、新社區建設。我局推行了“一問二看三記”的工作方式,“問”即主動了解農村、社區當前面臨的難題、意見;“看”即察看聯系村、社區的工作、生活情況;“記”即將所收集到的問題作好詳細記錄,而后即時匯總匯報,尋求妥善解決、協調解決的辦法。我們針對收集到的各種情況,圍繞財政職能,重點進行了“四查”,一查是否存在違反規定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擴大收費范圍以及隨意罰款、亂攤派和利用學習、培訓高收費等與民爭利的問題;二查是否存在違背依法行政原則的行為;三查是否存在辦事拖拉,推諉扯皮,效率低下以及態度蠻橫、耍特權的問題;四查是否存在違背《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要求。針對問題,逐一加以分析研究,逐項整改。
四是搭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心共建的機關、農村、社區黨員的活動平臺。我局借助社會保障、法規稅政、會計管理與監督等對外服務平臺,促進基層黨建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完善社保信息服務平臺,建立覆蓋全區的社會優撫救濟資金發放網絡、低保、優撫、殘疾人補助等2萬余社會救助對象的審批;二是統一部署,弘揚傳統文化,成功舉辦了560人參與的海峽兩岸珠算比賽,強化法制理念,為11戶轄區企業提供長期《會計法》政策咨詢,組織技能考試,上半年接受855人次報考申請;三是突出重點,作好核心法規的知識普及工作。在社區群眾、農村基層組織中開展“一月一法”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營造法制教育氛圍,普及法律知識,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三、著眼未來建機制,黨建工作啟動民心工程“舞起來”
“1+2”主題實踐活動在我局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工作抓得不夠“細”,問題解決不夠實,管理不夠嚴,方式不夠活,聯系幫扶不夠全等問題。下階段,我們將從機制入手,使“1+2”主題實踐活動成為機關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為區財政局“民心工程”品牌。
一是建立群眾利益訴求機制。建立健全民意調查制度。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基層日、黨員聯系群眾制度,結合日常工作,進一步擴大范圍開展走訪座談、居民和村民需求狀況調查等活動,發揮民愿接待室、黨員接待室、溫情港灣等載體的作用,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建立健全民意反饋制度。依托社區、村委會為民服務大廳,積極主動為社區、居民辦理實事,組織、協調解決群眾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并將辦理情況及時反饋到社區、居民群眾和村委會、村民。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強化服務功能,立足財政工作職能,充分發揮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作用,促進社會和諧。
二是建立典型帶動工作機制。按照鞏固老典型,培育新典型的工作思路,拓寬共建思路,挖掘亮點,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動服務群眾工作上新水平。在共建活動中堅持以服務群眾為根本,不斷滿足居民群眾和村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把廣大群眾凝聚起來,共同開創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
三是建立信息網絡傳送機制。以洪山區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洪山區財政局兩個網站為陣地,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做到有問必答、有難必解。把妥善處理群眾最關心的事、最疑惑的事作為信息工作的風向標,努力構建連接機關與基層的暢通渠道。
四是建立黨員干部考核機制。本著考察干部、鍛煉干部的目的,讓派遣到社區的8位同志深入基層,了解基層,通過與社區工作者協調與配合,提高干部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與群眾的交心談心,了解群眾的困惑與難處,進一步轉換機關干部的作風。以干部工作的實際成效考核干部,促進干部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