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副局長在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2-21 11:05:00
導語:縣副局長在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十五”期間我縣財政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五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財政部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體人員團結一致,開拓創新,財政改革與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績,圓滿完成了“十五”時期各項財政工作任務,向全縣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做大財政收入蛋糕,增強地方財政實力
“十五”期間,我縣經濟迅猛發展,財稅部門加強征管,從而使財政收入蛋糕越做越大。“十五”末的2005年我縣財政收入共完成了6.58億元,比“九五”末2000年的1.38億元增收5.2億元,增長3.8倍,年均遞增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5年為10.1%,比2000年的8.1%提高了兩個百分點;可用財力實現了與財政收入同步增長,由2000年的1.2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4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尤其是2002年上級調整財政體制后,我們克服了體制和能源、電力、運輸價格上漲等財政增收不利因素的影響,積極加大地方固定收入的征收力度,2005年僅城市維護建設稅就完成783萬元,比2000年的140萬元增長4.6倍;另外,通過人大代表呼吁和我們的積極爭取,促使了城市公用附加收入政策向縣級財政的傾斜,2005年完成城市公用附加收入560萬元,比2000年的45萬元增長了12.5倍,年均增加103萬元。財政收入和可用財力的連年攀升,為我縣各項事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撐。
(二)構建公共財政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十五”期間,我們始終把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拓展我縣“公共財政”支出保障領域,大幅度增加了社會保障、科技教育、農業、衛生醫療等社會公共領域的財政支出,較好地保障了國有企業、糧食流通等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2005年全縣財政支出中用于社會保障資金2597萬元,科技教育資金6722萬元,農業資金2898萬元、衛生醫療資金1005萬元,與2000年相比分別增長了2.8倍、1.9倍、3.2倍、1.3倍。我們每一個人最為關心、影響也最為切身的工資收入,五年來也翻了一番,每人月均工資由2000年的547元,提高到2005年的1154元。五年來,我們累計投入8060萬元,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21.6萬米2,建成36所標準化學校;累計投入186萬元“兩免一補”資金,使1.4萬名農村家庭困難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累計投入165萬元,用于農村衛生院(所)人員工資,促進了“農民健康工程”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累計投入79萬元,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政策,使2161人(戶)享受到了獎勵補助;累計投入3315.1萬元,完成移民搬遷49個自然村、2691人,建成農村飲水解困工程149處,解決了1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轉移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1.48萬人;累計投入1.2億元,落實“三個確保”政策,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8826名城市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范圍,9190名農村低保對象享受到財政補助,1006名“五保”對象進入了財政供養,880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5890名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得到按時足額發放,財政支出領域不斷擴大,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和諧文明環境
“十五”期間,我們財政部門多渠道籌措資金,著力于全縣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滿足城鄉人民群眾行路、醫療、上學、休閑等方面的需求。先后投入660萬元,支持了全縣的村通公路和巷道硬化工程建設;投入1600萬元,支持了縣醫院住院樓、五四一醫院門診樓、疾控中心辦公樓和10個鄉鎮衛生院建設;投入3200萬元,支持了聞喜二中職教大樓建設;投入4170萬元,支持了興聞路、城西大街、城南大街建設;投入680萬元,支持城市排洪設施建設;投入860萬元,支持了道北路拆遷工程和牌樓街拆遷及東擴工程建設;投入4000萬元,支持了人民廣場、西湖公園、西湖廣場及城中街道巷道硬化等工程建設;投入490萬元,支持了縣城路燈、綠化等工程建設。五年來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3億元,其中財政直接投入1.2億元,通過其他渠道引資1.1億元,隨著各項工程的陸續竣工,我們聞喜變得路更寬、樓更高、燈更亮、景更美,全縣人民群眾工作、學習、生活的環境更加宜人,社會更加和諧文明。
(四)深化財政制度改革,提升依法理財水平
“十五”期間,根據上級要求和我縣實際情況,我們對財政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先后成立了縣直和13個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實施了會計集中核算,規范了賬務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改進了工資統發辦法,解決了2000余名偏遠鄉鎮的公教人員在縣城領取工資不便的問題;實行了專款報賬制度,五年來共對6788.8萬元的扶貧資金、國債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危房改造資金進行報賬,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使用;落實了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從2003年開始,逐步減少農民負擔,到2005年全部免征農業稅,鄉村經費改農民直接負擔為財政轉移支付承擔,每年減少農民負擔1530萬元;推進了政府采購工作,從2002年開始到2005年的“管采分離”,我們逐步擴大了政府采購范圍和采購規模,2005年采購總額達909萬元,節約率為10%;實行了投資評審辦法,截至2005年年底共評審項目39項,送審金額6336.9萬元,審定金額5724.4萬元,審減金額612.5萬元,平均審減率10%;成立了中小企業擔保服務中心,采用直接擔保和聯合擔保方式為企業解決發展資金4300萬元;成立了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兩年來從開發銀行引回資金1.13億元,支持了企業和城建的發展。同時我們加快了離休干部醫療費的報銷進度,對非稅收入票據的領取實行微機管理,對糧食直補資金試行銀行等。隨著各項改革范圍不斷拓展,措施不斷完善,內容不斷豐富,使財政管理日趨規范,依法理財水平不斷提高。
(五)加強財政機關建設,提高干部隊伍素質
財政部門是政府工作一個重要的服務窗口。“十五”期間,我們從抓機關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兩方面入手,使我們的窗口更亮,服務更優。一是強化機關硬件建設。我們對機關辦公樓進行了加層改造,擴大了辦公面積,完善了安全設施,改造了機關綠化,更新了采暖鍋爐,全面改善了辦公條件和工作環境。二是落實機構改革工作。按照縣上安排,通過考試、考核和演講等形式,順利完成了機關機構改革,一批老同志光榮內退,一批年輕干部競爭上崗,為財政機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建立健全系統組織。根據縣委要求,成立了財稅系統黨委和財稅系統工會,并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受到市縣有關部門的表彰。四是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按照縣委要求,我們扎實有序地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做到政治學習不放松、業務鉆研不懈怠、幫扶結隊不馬虎、整改提高不流于形式,提高了干部職工黨性修養和政治素質,增強了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五是狠抓干部學習培訓。從2003年起,每年我們都在年初制訂全年干部培訓學習工作計劃,堅持周五學習雷打不動,通過股長授課、請人講課、學習文件等多種形式,致力提高財政干部的綜合素質。六是推進政風行風建設。著力在政風建設中提高為民理財水平,在行風建設中增強公仆意識,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局在取得2003年31個涉及部門行風評議第二名的基礎上,又于2004年和2005年,在全縣政風行風評議中連續兩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樹立起了財政部門的良好形象。七是不斷加強廉政建設。結合財政工作實際,我們通過學習《財苑警示錄》讀本,觀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組織機關人員上黨課和廉政教育課,積極建立健全以思想教育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證,以內部監督為手段的全縣財政系統防腐治腐工作體系。八是積極開展文體活動。每年的“三八”、“五一”、“十一”等節日,局機關都要組織人員,進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僅活躍了機關的文化生活,還進一步陶冶了職工情操,凝聚了人心,促進了機關各項工作的全面爭先,工作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集體和模范個人。據統計,五年來,財政局先后16次受到省、市表彰,局機關共有68人次榮獲省、市、縣模范個人和單位標兵稱號。
同志們:過去的五年,是我縣理財觀念不斷創新、理財思路不斷豐富的五年;是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財政實力穩步提高的五年;是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的五年;是財政改革不斷深化、依法理財水平顯著提升的五年;是財政干部素質不斷提高,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增強的五年。回顧過去五年財政改革與發展的成功實踐,我們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和啟示,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財政事業發展的根本要求;講全局、算大賬、謀長遠是財政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則;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關心、縣人大和政協的監督和支持是財政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是財政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財政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理財是財政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高素質財政干部隊伍是財政事業發展的人才基礎。這些經驗和啟示是我們做好財政工作的寶貴財富,必將對我縣財政改革與發展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2006年財政工作安排意見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對實現“十一五”規劃的順利開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6年全縣財政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及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按照加快科學發展、建設和諧聞喜、致力求真務實的總體要求,把握戰略機遇,以支持我縣新型工業基地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著力點,發揮財政宏觀調控職能,支持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財水平,提高財政保障能力,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以及《國務院關于編制2006年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的通知》精神,綜合考慮今年財政收支的各方面因素,2006年全縣財政總收入計劃安排7.2億元。其中:國稅部門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地稅部門9100萬元,比上年增長7.6%;財政部門1800萬元。為確保2006年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我們財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立足創新,狠抓落實,重點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支持企業發展,培育壯大縣級財源。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發展要求,積極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落實好我縣新型工業化的“四大戰略”。我們要重點發展鋼鐵、金屬鎂、裝備制造等我縣優勢企業,全力打造以“海鑫公司”和“銀光集團”為首的“四大方陣”,組成我縣經濟發展的主力艦隊。同時要大力扶持商貿流通、餐飲、文化、娛樂、大型超市、連鎖經營等第三產業,逐步提高第三產業收入占我縣財政總收入的比重。
二是加大“三農”扶持力度,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為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我們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財政支出要加大向“三農”的傾斜力度。一要利用財政職能優勢,積極爭取支農發展資金,努力籌集縣級配套資金,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二要切實落實好對種糧農民各項補貼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強糧食集約化生產水平,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三要列出專項資金,定期舉辦培訓班,加大對農民技術培訓和下崗工人再就業技能培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創造條件。四要按照縣委、政府要求,籌措資金,為“村通工程”提供財力支撐。
三是維護群眾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今年,我們要千方百計解決好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社會問題,全力以赴發展好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我縣“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步伐。一要落實社保政策,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職工醫療和工傷保險金、農村參保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工作,做到應保盡保,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二要加快推進農村公共衛生機構建設,落實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及時撥付財政補貼資金。三要積極支持政法機關建設,提高政法經費保障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四要全面貫徹執行省政府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等政策規定,積極將“兩免一補”資金撥付到位。
四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提升財政監管水平。今年我們要繼續加大財政改革,擦亮財政服務窗口,提升財政服務質量,構建我縣公共財政體制新框架。一要加大部門預算力度,將納入部門預算的單位由去年的30家增至40家。部門預算工作不僅在數量上有所突破,在質量上也要有所提高,要著力完善預算編制體系,編實、編細預算,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水平。二要不斷創新財政支付方式,對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財政支出,全部實行直接發放,要鞏固和完善“一卡通”發放辦法,為全縣每個農戶建立一個賬戶,做到凡是惠及農戶的資金,都必須通過“一卡通”來發放。三要加大投資評審力度,全年要完成3000萬元評審任務,逐步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財政部門決定相結合的財政決策機制,將財政資金支出過程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四要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管,嚴格執行財政法律法規,對專項資金追蹤問效率要達到60%以上。五要嚴格“收支兩條線”規定,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和專戶資金管理,加強非稅收入的票據管理,規范票據的使用。
五是加強財政法制教育,全力打造兩支隊伍。認真貫徹執行《預算法》、《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財政法律法規,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強化財政支出責任意識,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努力將財政收支活動納入法制范圍,不斷提高財政干部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理財的自覺性。同時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繼續學習和崗位培訓,努力打造兩支隊伍:一是在局機關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的機關干部隊伍;二是在全縣范圍內打造一支愛崗敬業、紀律嚴明、業務熟練、服務優良的會計干部隊伍,為全面做好我縣財政經濟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同志們:“十五”輝煌已經鑄就,“十一五”藍圖正在鋪開。今后一段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團結一心謀發展,奮勇爭先創佳績,為開創我縣“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