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在質量績效管理推進會講話

時間:2022-04-27 11:49:00

導語:區長在質量績效管理推進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在質量績效管理推進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12年區政府質量獎動員大會暨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推進會。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向全區龍頭企業表示熱烈歡迎!希望全區廣大企業以他們為標桿,追求卓越,堅持以質取勝,走出一條質量強區新路子。

設立政府質量獎,目的是進一步完善質量領域的政府激勵體系,樹立一批以質取勝、轉型發展的企業標桿,帶領我區其他企業積極導入卓越績效模式,為進一步加快我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我區質量強區活動全面、深入開展作出貢獻。通過層層篩選并向社會公示的方式,可以說榮獲政府質量獎的企業,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經營管理模式,都是各自產業領域的佼佼者和領頭羊,至少有這幾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借鑒。一是以人為本、以質取勝的核心價值觀。這些企業長期以來始終秉持對顧客高度負責的精神,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二是持續創新、卓越管理的發展模式。這些企業從小到大到強,靠的是自我超越、永不滿足的精神,靠的是全方面、各領域的持續創新。三是誠信和諧、報效社會的企業文化。這些企業堅持誠信經營,熱心公益事業,重視員工發展,形成了比較和諧的內部氛圍。因此,我們實施這一制度,就是為了激勵先進,帶動面上,推動廣大企業轉入追求質量和效益的科學發展軌道,努力把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到一個新臺階。

一、立足當前,充分認識和把握質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長期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工作,特別是2006年以來我們在全區開展質量振興活動,全面強化各項質量工作,促使我區質量總體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一是產品質量穩步提高。2011年我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6%,高出06年8.35個百分點;食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4.2%。二是工程質量總體良好。2005-2011年獲得多項省錢江杯獎優質工程。三是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截止2011年,全區水系總體水質保持穩定,地表水水質基本滿足水域功能要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累計削減12.77%和20.29%。四是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服務標準體系和服務質量監管體制不斷完善,推動了服務的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服務質量得到不斷提升,有效促進我區產業結構優化、工業轉型升級。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質量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與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一是產品質量水平仍處于較低層次,產品技術含量還不足,缺乏競爭實力。二是企業質量管理仍比較粗放,我區工業、建筑業以及服務業企業中,實施質量精細化管理和卓越績效管理的不到10%。三是服務質量還不高,內部結構有待優化,服務名牌還不多,只占我區名牌總量的5%。四是環境質量問題仍比較突出。部分區域水環境污染問題、城市大氣復合污染問題、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等等,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我們必須正視存在差距,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抓好質量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美麗鄉村、魅力水鄉”為根本目的,加快質量強區建設工作。換句話講,如果沒有質量支撐和保障,建設“美麗鄉村、魅力水鄉”城市就是空中樓閣。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發展階段在變,我們的質量意識、質量觀念、質量工作也應不斷深化,不斷為我區質量強區建設賦予新的內涵。

二、創新理念,扎實開展質量強區建設。

建設質量強區是按科學發展的要求,全力實施“以業興城、以城強區”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質量強區建設既是加快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也是“美麗鄉村、魅力水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因而,質量強區建設必須以不斷提高質量總體水平為主要內容,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現階段,按照轉型發展的要求,我區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都必須花大力氣加以改善和提升。

首先要創新質量理念,強化“三大”觀念。一是要強化“全面質量觀”。全面的質量觀是在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擴大并涵蓋生產生活及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發展質量。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必須堅持發展質量的全面進步,從宏觀著眼、實體入手,突出抓好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質量建設,以此推動全區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強化“全程質量觀”。全程的質量觀要求把質量建設措施落實到制造、銷售、消費等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全過程監管。著力優化全方位的質量服務,全力搭建質量服務體系和工作平臺,鼓勵、引導和幫扶質量創新,加快培育創新主體,推進產業轉型發展。三是要強化“全民質量觀”。全民的質量觀要求質量建設必須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惠及群眾。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必須堅持圍繞民生安康。要落實政府、部門、企業、協會、社會等各方責任,形成政府總則、部門監管、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建設格局,真正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突出的質量問題,讓全區人民享受質量建設的成果,建成屬于全區人民、服務于全區人民的質量強區。

其次是扎實開展質量強區建設必須圍繞“兩個中心”。一是要堅持以提升經濟的發展質量為中心,進一步形成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區域發展競爭力,實現經濟發展速度、結構和效益的有機統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已逐漸從價格競爭上升為質量、品牌和科技的競爭。同樣的產品,誰的產品質量高,性能穩定,科技含量高,誰的產品就能更多的占領市場。同樣的服務,誰的服務質量高,行為規范,態度好,誰就能贏得更多的顧客。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必然是企業做大、做強,也是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保障。二是要堅持以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為中心,全面提升質量總體水平,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我們發展經濟,推進社會進步,最終目的是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無不涉及質量。要通過質量建設,不斷提升產品、服務、工程、環境等社會公共領域的質量安全,預防和杜絕可能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類質量事故的發生,保障民生安全;創造更多的優質產品、優質工程、優質服務和優質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提升生活品質,促進民生改善。

三、落實措施,全面提升整體質量水平。

區委、區政府在總結近年來工作的基礎上,著眼于“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核心任務,進一步把質量建設擺到突出的位置,著力構建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區域競爭力,全面提升整體質量水平。

(一)著力抓好質量創新,進一步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

質量創新關鍵是技術創新、標準創新和品牌創新,也是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為此,要著力抓好技術創新、標準創新、品牌創新三大工程,為提升發展質量打下扎實的基礎。一要進一步抓好技術創新。鼓勵和支持企業大力開發、購買和應用發明專利和版權,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能力,進一步抓好創新型企業試點、重大科技專項、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等工作,加快形成產學研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支撐發展、引領未來。二要進一步抓好標準創新。中央“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標準競爭,加快構建特色的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參與國內外各類標準制定,抓好區域聯盟標準制定和推行,引導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著力突破企業標準競爭“話語權”問題和貿易標準壁壘問題。三要進一步抓好品牌創新。品牌是核心競爭力。要從制造向創造轉變,離不開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勢品牌支撐。我們要堅持創建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和區域品牌并舉,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

(二)著力抓好質量安全,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質量安全事關群眾衣食住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把質量安全作為質量強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一是健全質量安全工作機制。要落實從源頭抓質量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部門指導、鄉鎮為主、社會參與”的質量安全工作新機制,進一步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政府監管職能,發揮社會共建共管共享作用,構建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二是提升質量安全技術支撐作用。通過抓緊提升一批現有檢驗機構水平,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檢驗中心、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和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技術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和提升科技在質量安全保障中的支撐作用。三是完善質量誠信制度。以“信用”征信系統為載體,加快搭建全面反映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信用的信息平臺,讓質量誠信企業成為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明星,讓質量失信企業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進一步樹立質量形象。四是建立質量評價體系。我們要把質量評價指標納入我區發展方式轉變評價指標體系中去,以此引導全區企業把工作著力點放到以質取勝、轉型發展上來,加快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推出一批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推動質量強區建設。

(三)著力抓好質量提升,加快建設“美麗鄉村、魅力水鄉”的現代化生態型城市。

“美麗鄉村、魅力水鄉”的生活品質是建設質量強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產品、工程、服務、環境四大質量無不與生活品質密切相關,也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點,促進我區質量整體提升。一是抓好產品質量提升。組織實施產品質量提升工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深入開展“百鎮連鎖超市、千村放心店”活動,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產品的質量監管。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使群眾充分享受物質,并讓百姓吃得健康、用得安全。二是抓好環境質量提升。圍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抓好循環經濟試點,積極發展環保產業、低碳經濟,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的山更青、水更綠、空氣更清新。三是抓好工程質量提升。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覆蓋,加強農村危舊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給,狠抓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工程等質量管理,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努力讓群眾住得安心、住得舒心。四是抓好服務質量提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信息、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提升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促進社會充分就業、提升生活品質。要進一步改進公共服務質量,推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提高社會治安、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社會管理水平,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快樂感,努力使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好的“美麗鄉村、魅力水鄉。

四、加強領導,形成質量強區建設合力。

“十二五”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進入攻堅階段,建設質量強區,提升發展質量和生活品質,對于我們能不能打好這場攻堅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各鄉鎮(開發區)黨委、政府要切實把質量強區建設擺到“十二五”核心戰略上來推進,在質量強區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健全“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的質量工作機制,形成合力,加快推進質量強區建設。

一是政府推動。一方面,質量工作的內容決定政府必須抓好質量。抓好質量無論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穩定都有重大意義,而這三者恰是我們各級政府必須抓的中心工作,抓質量強區與中心工作是合拍的,抓質量強區就是抓經濟發展、抓民生改善、抓社會穩定。另一方面,質量強區工作的性質決定必須由政府來抓。質量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戰略問題,質量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性、系統性工作,緊密聯系了眾多部門、行業和企業,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這不是哪一個部門所能夠獨立承擔的,必須由政府來調動相關部門形成整體合力。所以,這項工作必須是政府推動。各鄉鎮(開發區)政府要用發展的眼光,把質量強區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斷加大對質量工作的推動和引導力度。

二是部門聯動。質量強區所要抓的質量是“大質量”,不僅包含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等微觀質量,還包括經濟運行質量、經濟增長質量、環境質量等宏觀質量。我們區里質量強區工作領導小組,有26個部門參與,可以說,質量強區工作是大合唱,比如,服務質量主抓的是發改部門,但服務標準又關系到質監部門;工程質量雖然由建設部門牽頭負責,也關聯到交通、水利部門;產品質量涉及的部門更多,衛生、質監、工商、農業、林業等等。所以說質量強區是涉及到各個部門共同的事業,是各個部門共同的職責。各牽頭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按照要求制定各專項工作方案,明確具體目標和工作措施;各配合部門切實抓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是企業主動。這里所指的“企業”不僅是工業企業,還包括服務業、建筑企業等。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企業是質量的創造者。從外部上看,企業必須抓好質量,企業是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所生產經營的產品質量安全負責,出了問題就要承擔法律責任、社會責任。從企業自身發展看,也必須提高質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由短缺經濟到物品極大的豐富,老百姓已不再滿足于只是吃飽、穿曖,而是要吃好、穿好,對質量有了要求,對產品要比較選擇。這就迫使企業必須抓質量。因此,要積極組織開展“質量強企”、“質量強業”活動,使企業充分認識其主體地位和積極發揮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只有企業的質量水平提高了,才能促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轉型。

同志們,建設質量強區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實踐,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各鄉鎮、開發區、各部門和廣大企業必須充分認識質量強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圓滿完成質量強區建設任務,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建設富民強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