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動員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11-27 11:17:00

導語:在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動員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動員會上的講話

學校黨委書記在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動員會上講話

同志們: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舉行。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大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正式提出,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理論體系更加成熟,實踐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六中全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通過的《決定》,內容豐富,結構嚴謹,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和全國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工作,我校各級領導干部和全體教職員工要認真學習六中全會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深入思考和諧校園建設的有關問題。同時,希望以本次中心組學習為起點,進一步加深對六中全會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在全校范圍內掀起學習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高潮。

下面我談一下學習六中全會精神的體會。

一、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意義。

自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后,我們都認識到了黨中央已經把它放在了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并列的地位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

1、構建和諧校園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耙匀藶楸尽弊鳛楦叩冉逃茖W發展的價值內核,貫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為本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辦學要以人才為本,教師是主體。二是學校教育以學生為本,學生是主體。建設和諧校園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需要。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就是建立師生員工身心愉悅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構建和諧校園恰恰體現了這種要求。

2、構建和諧校園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為和諧校園提供了持續的動力。一個幸福、公正、和諧的社會,將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實現和諧校園,將直接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高等學校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的重大任務,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關系到我們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增加校園文化的人文內涵、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成為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要從國家意識、民族精神和文化認同諸層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創造和諧校園。

3、構建和諧校園體現了學校發展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學校的軟實力。追求個人、知識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成為21世紀大學理念的價值取向。一所大學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能夠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思考,去理解,去感悟,去凈化靈魂,去升華人格,去完善自己,這種和諧校園在其內在凝聚力、對內對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這也是學校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二、和諧校園的主要特征

1、民主法治校園

民主法治是和諧校園的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最重要的運行機制。民主法治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事務的治理,學校與國家、社會關系的處理,以及學校的制度安排、規則程序、合作參與、責任分擔、利益共享等都離不開民主法治。只有將民主法治的指導原則和運行機制引入學校事務管理的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權制、官僚制可能造成的弊端,從而提高組織結構的協調性和協調發展的合理性。

我們應該把依法治校上升到相當的高度去認識。要不斷加強對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大力加強制度建設,為依法治校提供依據;要依法健全和規范申訴、舉報和信訪制度,自覺接受師生員工的監督。通過設立院長信箱和落實領導接待日制度,保障師生員工申訴的法定權利,及時辦理師生員工的申訴事件。學校黨委和行政應本著對國家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全體教職員工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運用國家法律維護好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依法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

構建民主法治校園,民主辦學很重要。民主與公開又不可分割,要進一步加大校務公開的推進力度,樹立“真正的參與是源頭參與,真正的監督是群眾監督,真正的公開是權力公開,真正的維護是發展中維護”的觀念,實行校務公開制度。要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主渠道作用,對學校的發展規劃、財務收支、福利待遇等學校發展建設中的大事及教職員工關心的熱點問題,都要經過教代會審議并表決通過。對干部提拔、人事調動、招聘人員、財務管理、津貼發放、后勤改革、收費標準、工程項目招標采購、招生、就業等涉及權力運行的事情,要盡可能的實行公開。

2、公平正義的校園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把公平和正義作為核心價值取向的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一個公平正義的校園意味著在良性機制下的機會平等、競爭平等。機會平等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是實現社會和諧的至關重要的條件。和諧社會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保證他們大致相同的發展機會,保證他們都能接受教育,都能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社會生活,都能依靠法律和制度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形成合理、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形成講誠信、講道德、講法制、講秩序的行為規范。

講到公平正義,涉及到引導學生正確為人處世、自覺維護校園和諧問題,也涉及到分配公平問題(工資、津貼、福利、學生選專業、干部選拔任用、教師職稱評聘等)。

3、誠信友愛校園

誠信友愛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道德基礎。誠信友愛本應是孩童時期就要解決的問題。但是,近些年來,誠信友愛教育開展力度不夠,到了大學生階段仍然要講。誠信友愛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校園生活中的各種內耗和摩擦,構筑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有利于個體的身心健康和事業的成功,使學校的整體利益最大化,增加學校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使人們在彼此信任中和相互關愛中,感受做人的價值和尊嚴,體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發生命的創造力。

誠信友愛是人與人之間的事,對每個個體而言,重要的是要有個好心態。心態多種多樣,我認為,進取、達觀、寬容、責任的陽光心態培養尤其重要。進取,是積極上進;積極上進是事業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心理素質。達觀,指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氣度;對人和藹、處事冷靜、豁達大度,自然就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寬容,是心胸開闊、包容性強的意思。有句名言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能容忍別人的短處,學習別人的長處,這就是寬容的內涵。責任,要有對個人、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高度負責的精神。

4、充滿活力校園

和諧校園是充滿活力的校園。校園活力主要學校成員、管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的有效作用。這三個層面不可分割,互為前提,統一構成校園得以生存和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只有改變那些影響和束縛活力的制度供給和政策設定,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機制和環境,使校園充滿活力,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使一切有利于教師、學生和學校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校園

校園運行安全有序是學校全體師生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和諧校園是運行安全有序的校園。校園運行有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園組織機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教職工隊伍建設科學合理。二是,學校的各種利益之間處在一種協調狀態,有一套協調機制,維護和保護學校各層次及各方面利益處于一種協調、穩定、平衡的發展態勢。有序就是學校內成員各得其所,努力使每個成員各獲其崗、各司其職、各守其則、各享其成。

6、安全文明校園

安全文明校園是和諧校園的基礎性特征,是確保學校穩定發展的環境基礎。安全文明校園首先應該是校園內的安全文明。校園可以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安全保障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更重要是在心理上提供一種安全與信任的良好氛圍,讓校園成為師生員工可依賴的家園。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心理平和,各種交往在文明友愛的環境中進行;其次,應該是在與外部互動過程中,發揮學校對社會的影響和育人功能,為學校締造一個安全文明的外部環境。尤其在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動的關鍵時期,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維護校園安定、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三、構建和諧校園應著力處理好幾個“和諧”

1、規模和質量的和諧

處理好規模與質量水平的關系,其著眼點是穩定本科生規模、減少??茖哟蔚恼猩鷶盗?、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擴大成人繼續教育數量,落腳點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持學校規模、結構、質量協調發展,提高辦學效益。規模與質量是辯證關系,規模是質量的基礎,質量是規模的關鍵。沒有質量就沒有規模,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當然,沒有一定規模,就不會有好的效益。同時,要堅持多元化的質量標準的發展觀,既要有精英教育的質量觀,給少數具有超常藝術天賦的學生提供發展空間,也要樹立大眾教育的質量觀,給大多數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空間,使規模和質量實現和諧發展。

2、校園文化設施與學校發展的和諧

高等學校的校園文化設施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件建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有序推進,目的在于營造更加整潔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設施和條件;另一方面,是軟件建設,必須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目的在于營造更加濃厚的學術氛圍,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好的環境和空間。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要同時推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努力營造更加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和更加濃厚的藝術學術氛圍。校園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要建設一個環境優美的校園,使校園的山水、園林、道路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具有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達到各種功能的和諧統一。

3、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

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要做到兩個統一:教師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學生個性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統一。學校管理應該始終以人的發展為本,著眼于人的終身發展,著眼于學校的長遠發展。只有實施人本管理,才能把全體師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推向新的臺階。人本管理是人們通過多年管理實踐逐步形成的一種管理思路和模式。在學校實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學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教育人,保護人,充分開發人的潛能,實現人與學校的共同發展。一個實行人本管理的學校,其基本管理思路就是將人置于管理過程的中心,將以人為本作為學校共同的價值觀體系的核心,以成員的集體主義行為為基礎,達到調動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及在推進學校發展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目的。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4、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和諧即人與人關系的和諧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涵養,是一種美德,是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橋梁,是人與人溝通和交往的潤滑劑,是團結之本、和諧之源。寬容是和煦的春風,有利于營造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氣氛,能更好地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論世界具有多樣性、人的認識具有局限性、人性具有多面性,還是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多元與平等,都需要當代人在人與人的關系上確定寬容意識。待人以誠、授人以信,是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穩定的深層次基礎。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根本之道。正所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因此,構建和諧校園要求我們每一位成員都必須恪守誠信、仁義相交、坦誠相待。與人為善是一種愛心的體現,是一種人生智慧,還是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痹诋斀襁@樣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中,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成人之美不但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墩撜Z》有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比私杂腥秉c,如果緊緊抓住人的缺點不放,只能使人際關系緊張惡化。所以孔子“樂道人之善”“無攻人之惡”,贊揚別人的優點,鼓勵別人發揚優點,取得成功。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校園,就是需要這種氣度,這種胸懷,這種君子風范。當這種氣度、胸懷、風范成為每個人自覺的追求,落實到與人交往中,人和人才會和諧,社會才會安定。助人為樂也是一種美德。《詩經》說:“凡民有難,匍匐救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應是那種爾虞我詐、冷若寒霜、互相傾軋的關系,而應是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一人有難八方支援的風氣。

這幾種和諧都很重要。從學校發展大局來講,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教學、科研、管理、社會服務協調發展的環境。我們應創造教師、黨政管理和后勤服務三支隊伍共同進步的氛圍,營造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機關與各二級學院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等全方位的和諧共處的新型關系。

最后,我強調兩點。

一,發展是社會和諧、校園和諧的基礎。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不大,僅僅在分蛋糕上做文章,和諧目標始終是難以達到的。從促進社會和諧的角度講,發展是一個硬道理。另一方面,我們講的發展是科學發展,是一種更加全面、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不是大起大落,不是片面推進,更不是違背規律。要避免付出過高的資源、環境和社會沖突代價。歸根結底,是為了使發展更加順利。

二,構建和諧校園關鍵是要建設一個同舟共濟、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團結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首先是班子的團結。領導班子成員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團結,一心為公,公道正派,以學校大局為重,同心協力謀發展。各單位和部門要加強團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牢固樹立全校一盤棋的全局思想,發揮整體協作的團隊精神,互相鼓勵不泄勁,互相補臺不拆臺。要防止各行其是、各自為政。要善于在團結協作中發展平等、友愛、高尚、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相互尊重、彼此關心、增進了解、共創事業的氛圍,形成全校上下齊心協力為構建和諧校園、為建設國內高水平設計藝術大學努力奮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