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局德育宣傳月發(fā)動大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01 11:57:00
導語:在教育局德育宣傳月發(fā)動大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教育局今年德育工作月的工作重點是圍繞“誠樸為人自強不息”做文章。我查了字典,關于人,是這么說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動物叫做人”,但我覺得這是一個生物學的定義,其實人,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應該有一個社會學的定義,我想,這里的誠樸為人的人應該取的是社會學的定義,作為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社會學定義,但有一個最起碼的概念,這是一個底線,要遵章守紀,在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下行為。比如作為學生,要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這里的規(guī)范有很多方面,比如聽課的規(guī)范——老師上課了,任何學生都要積極參與,要將注重力全部投向課堂上的主題;比如作業(yè)的規(guī)范——作業(yè)要按時、認真而獨立地完成;比如行走的規(guī)范——不東張西望,不隨便扔垃圾,這一點,有一些學生做得相當不好,你們不要很在意,就會在學校的各個地方找到學生們隨手扔下的食物包裝,大家要知道,這樣的習慣是不好的,人在做,天在看,你在隨手扔垃圾的時候,已經在向別人說明,你是一個道德水準不高的人了。
當然我們關心的誠樸就是誠懇樸實的意思,其中“誠”是核心,是根本。“誠”是維系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guī)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誠者,真也,“誠”的對立面是“欺”,“樸”的對立面是“華”。為人要誠樸,就是要誠心正意,樸實無華,以誠相待。“誠樸”要求人有獨立人格,得勢時不要霸道,不要仗勢欺人,失意時不要媚俗,不要趨炎附勢。“誠”是個人和社會一切道德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假如個人與社會都不講究“誠”,那么任何道德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個人信譽乃至整個社會的基礎就會動搖。
作為學生要誠樸為人,只有這樣才是算得上“人”的人,這里的誠樸,首先就是真,老實說,這個社會上,不管是生活還是別的,我們都為不真而害怕,吃飯,怕糧食不真,喝酒怕酒不真,拿鈔票,怕錢不真,聽到的事情,首先就會想,這是不是真的。學校的校風是四求,求真、求實、求是、求新,第一個就是“求真”字,聞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也強調一個“真”字。我們要在一切工作中,強化這個真字。
學校絕不僅僅是傳授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場所,更應該是教人老實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園,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
學生學習就象任何做學問一樣都要“誠樸”,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勤奮的治學態(tài)度,誠心誠意,求真求實,不弄虛作假,不投機取巧,不急功所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才實學,才能擔負振興中華的重任。
我們既要“誠樸為人”,又要“自強不息”,關于自強不息,我就不解釋了,所有學生都要勤奮求學,勤于自勉,刻苦磨礪,注重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靈的凈化,思維的創(chuàng)新。要勉力去做,提高動手的能力、實踐的作風和對道德的踐履。坐而論道、光說不做,只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為學者不光要志存高遠,而且還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知識與品格,遠大抱負只有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才能實現,只有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行動,并在行動中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只有將知和行、理論和實踐、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統一起來,才能算是完美意義上的人,才能算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清華的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直以來都是我在網絡上的簽名,“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今天我將這句話送給在場的所有學生,讓我們大家共勉吧。
誠信樸實,自強不息,沒有自強的誠樸是矯情,缺乏誠樸的自強是臨淵羨魚。同學們
讓我們在忠誠、誠信的基礎上,將科學的態(tài)度和刻苦的精神結合起來,奮發(fā)自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