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保護生命之水 全世界在行動
時間:2022-03-09 03:59:00
導語:世界水日-保護生命之水 全世界在行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7年世界水日
在全球水資源日趨缺乏的今天,節約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
美國:公民節水意識強
充足的水資源,低廉的水價,并沒有讓美國人忘記節水,頻頻肆虐的干旱,更提高了人們的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已成為公民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
美國水資源豐富,但旱災對農業、能源、運輸等造成的危害仍然非常大。旱災迫使美國人養成了強烈的節水意識。其中除了政府的管理細致到位外,國民把節水當成一種有教養的表現并融于社會文化中則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美國水費非常便宜,普通人家每月的水費甚至低于中等工資收入者一個小時的工資,但人們把節水看成是一種修養,是個人素質的表現。家庭中人們有意識地防止浪費水,公共場所如車站、機場、政府辦公大樓等幾乎看不到任何用水的地方有漏水現象。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多數都是紅外線自動控制的。美國人愛管“閑事”,如果有水管漏水,立刻會有人向有關部門打電話反映。若得不到及時修理,他們會通過其他途徑繼續反映。每到春秋戶外活動頻繁之際,各類與水有關的民間機構就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節水、保護水資源的活動,以培養公民的水憂患意識。
在美國各州,政府各級部門在聯邦環保署的敦促和協調下,都制定了針對本地區的有效利用水資源的計劃。盛夏缺水時,華盛頓市就出臺過臨時法律,禁止人們在某一時間段內給自家草坪澆水,一旦發現立即罰款。應該承認,在有效利用水資源方面,美國的做法比較成功。究其原因,與其說是政府管理細致,不如說是國民節水意識強烈。人們已將節水和環保緊緊聯系在一起,而重視環保已成為體現美國民眾文化修養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澳大利亞:農民“量水種地”
1995年,為使有限的水資源在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創造價值,澳大利亞政府對全國水的使用和管理實行了全面改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水資源管理措施。
墨累河、達令河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和第二大河,流經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南澳大利亞和昆士蘭等4個主要農業大州。為用好水和管好水,澳大利亞首先明確了水權等級。根據澳大利亞水權法的規定,州政府是水的擁有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州政府授權下,水資源管理局是水配額的管理者,負責城市和農村水資源的管理;農村水資源管理局負責農業灌溉用水的分配和保護。由聯邦政府牽頭組成的墨累-達令流域廳長理事會,作為全國水資源管理的協調機構,決定有關水量控制、分配和價格等重大政策。
為加強對水的有效利用,澳大利亞政府對農業用水實行許可制度,對整個盆地的水資源實行總量控制,全流域120億立方米的水,每年使用量不得超過100億立方米。農民只有申請到用水許可證,才能“量水種地”。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墨累-達令流域委員會加強了對水的有效管理。一,安裝計量設施,超量用水要罰款,促使農民精打細算,減少浪費。二,遏制偷水。澳水法明確規定,偷水是犯罪行為。三,每年按供水成本定價收費。四,追繳拖欠水費。對不按期付清水費的將停止供水,長期拖欠水費的,將吊銷用水許可證,或拍賣持證人的土地以償還拖欠的水費。
以色列:節水創奇跡
以色列曾被《圣經》描述為“流著奶和蜜”的樂園,但實際上卻缺水少土,資源貧乏。沙漠荒山占了國土的2/3,水資源僅16億立方米,人均約250立方米水。然而,以色列僅用一代人的勞動就實現了從落后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的騰飛,如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5萬美元,被譽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積處于干旱地區,但椰棗林、葡萄園、果園到處可見,生產的糧食、蔬菜、水果不僅能夠自給,還能大量出口。專家指出,對水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利用是以色列實現這一飛躍的重要途徑。按照以色列現在的節水效率,地球可以多養活3倍的人口。
專家們認為,水資源的人均年占有量如果低于1000立方米,有關國家必然嚴重缺水,在中東地區,這意味著荒漠化和死亡。正是在這種缺水危機的威脅下,以色列人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努力解決水危機并尋求發展的途徑。
以色列把水作為一種重要資源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國家制定了專門法令《水利法》、先后成立了國家水利管理委員會和“部長間委員會”來負責水資源的管理、開發和使用,出臺了一系列節水政策和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水資源。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發展高科技節水技術。60年代中期,以色列發明了滴灌技術,對農田實行科學灌溉。如今電腦控制的水、肥封閉滴灌網已遍布全國,極大地減少了滲漏蒸發,水肥利用率高達80%-90%,可耕地面積增加了5倍,農業產值增長了近20倍,農業人口比例從60%降至3%。
注重可持續發展,作到水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并舉。以色列制定了森林、土地、自然資源、規劃建筑等法規,在保護水源和生態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建設。以色列從1986年開始實施的沙漠綠化規劃已初見成效,沙漠綠化面積達1.2萬公頃,有效地改善了氣候和水源生態。
實施工農業和民用水配額制,限制無節制的用水。以色列農業是用水大戶,每年配額為13億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7億立方米。為了鼓勵節水,一是上調水價,二是超額用水加倍付錢。
檢查水管、龍頭,防止滴漏現象成為該國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有關方面還設立了專用電話以方便人們向相關部門報告水管和龍頭的破損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禁止浪費用水,對沖洗汽車和澆灌花園用水都有規定,違反規定、浪費用水者將受重罰。
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通過報刊、電視等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水非常珍貴”、“節省每一滴水”,還報道節水的好典型、批評浪費水的壞典型,大力推廣介紹節水的小訣竅和辦法,如洗碗時如何節約用水,推廣節水型抽水馬桶,敦促人們不用水時關緊水龍頭等等。
韓國:“愛水就是愛國”
根據聯合國統計,韓國年平均降水量在國際上是比較高的,而人均擁有降水量卻是相當低的,屬于水資源不足國家,所以,韓國越來越重視管理和保護本國的水資源,提出"愛水就是愛國"的口號,并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韓國政府除通過建設水庫增加可利用的資源、開源節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等措施外,還對水庫附近的環境實行嚴格的管理和監測,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動員全社會進行植樹造林,禁止可能污染水質的建筑工程和生產活動。
“愛水就是愛國”,在韓國以節水為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如火如荼。韓國從1990年就已經把每年最容易發生水災的7月1日定為“水日”。在這一天,聘請專家、學者講解有關水的知識和在生產、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有效辦法,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清理水庫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人們了解水問題的嚴重性,讓他們知道愛水就是愛國。1995年,根據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的建議,韓國把“水日”改到了3月22日。
在開展節水教育的同時,韓國還通過輿論曝光等方式監督破壞環境和污染水源的行為。富貴人家在風景秀麗的湖邊修建別墅的消息一經曝光,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一些部門在水源上游掩埋工業垃圾的事一旦被揭露出來,各大報紙和電臺、電視臺就會在醒目的欄目進行報道。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韓國城鄉的飲用水仍比較衛生,人們還保持著飲用生水的習慣。
日本: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島國日本雨量豐沛,在世界上屬豐水地區。盡管如此,日本人卻普遍珍惜水,把節水、保護水資源看作如同生命一樣重要,并將它變成了一種自覺行動。據了解,日本可供利用的水資源有1000億立方米。除東京和福岡外,全國不存在缺水問題。但日本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卻非常強烈,把它當作一件大事。無論政府機關、企業、社會團體還是公共場所,到處都張貼著珍惜用水、節約用水的標語,就連公共廁所那種紅外感應的節水裝置,也會讓你感到日本人的節水意識無處不在。
政府是水資源的最大保護者,其保護措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制定嚴厲的水資源保護法規,如森林法、河川法、工業廢水排放規則等等。為了貫徹河川法,政府對工業企業使用河水實行許可證制度。
調撥政府財政資金治理河川。在所有具有蓄水能力的河川上建設水庫、蓄水池,對所有江河湖泊進行保護性治理。擴大森林種植,使森林覆蓋面積占到國土的2/3。
組織市民開展節水運動。每年8月1日為全國水日,各級政府、街道及社區中心都組織大型節水、保護水資源活動周、活動月等,以增強人們的節水意識。
企業是最大的用水單位,也是水資源最大的消耗者和破壞者。為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日本企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1.用先進技術裝備使工業用水多次回收利用,減少廢水排放。特別是鋼鐵、化工、發電等大量耗水的工業生產,多次回收利用效果更好。
2.為用戶生產提供節水設備。生產優質供水、排水管道,從源頭防止或減少跑冒滴漏;研制各種污水處理設備。
3.增加水源。有的企業為了節水想方設法開源。東京最大的室內棒球館在圓形屋頂上安裝了集雨和凈化水質的循環利用裝置,把收集到的雨水凈化處理后在館內循環使用。節水設備雖然投資大,但從整體效益看,用水總量減少,且工業用水多次回收利用也降低了成本,因此企業總體上是不會虧本的。
“水是生命之源,節水就是愛惜生命”。在日本,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已成為一種社會公德。無論大人小孩,人人養成了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極少看到浪費水的現象。
中東:開源節流雙管齊下
在"水比油金貴"的中東,對水的爭奪不亞于領土之爭。各國政府對水資源的保護及利用高度重視,使生活在貧水"夾縫"中的人們得以安居樂業。
資料顯示,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貧乏的地區,人均水占有量僅1250立方米。由于嚴重缺水,對水資源的爭奪已成為該地區繼領土、宗教、難民等問題之外的另一個令人矚目的焦點。面對嚴峻的局面,中東國家都把保護和利用水資源提到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在中東缺糧地區,各國政府都曾把發展農業、解決糧食自給作為立國之本,因而農業灌溉用水占水資源消耗的87%。對此,中東國家都已經意識到,要保護水資源,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對水資源的利用和消費方式,對農業生產和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實現農業發展與保護水資源的平衡。由于小麥種植消耗了過多的水資源,致使沙特政府將小麥生產限制在僅能滿足本國需求的水平上。這使沙特農業用水由每年120億立方米減少到80億立方米。埃及最近決定用經過處理的城市污水建設10個人工森林,一改過去在城郊種植蔬菜和糧食的作法。
海水淡化是海灣國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家解決用水問題的另一條渠道。海灣地區海水淡化量占全球的60%。為節約用水和降低淡水生產成本,各國采取了許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