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現狀及加強法律治理

時間:2022-10-16 09:48:00

導語:安全生產現狀及加強法律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生產現狀及加強法律治理

我國的安全生產現狀

長期以來,由于經濟基礎差,工業技術水平低,管理體制落后和法制監察力度不夠等原因,我國工礦企業中工傷死亡和職業危害的情況都比較嚴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形勢嚴峻。近十幾年來,國際上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安全衛生科學技術水平提高很快,進展迅猛,中國的安全生產狀況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就是比韓國、新加坡、泰國這些亞洲的發展國家也已開始落后,和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相比也存在明顯差距。這種落后的狀況已經使我國在一些國際交往中有時處于被動,甚至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我國安全生產的現狀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在每年的國際勞工大會上常有批評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狀況的發言,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問題也是世界人權大會和其他一些國際組織攻擊中國“忽視人權”的借口之一。幾乎每次當中國發生特重大工傷事故時,美國之音、bbc等國外媒體都大肆渲染事件的嚴重和影響。國外一些人士也對中國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表示關心與憂慮。一位勞工組織官員曾講過:“中國已成為政治、經濟大國,但不應成為工業事故的大國。”美國《新聞周刊》1994年12月12日曾刊登《亞洲的死亡工廠》一文,文中寫道,“在亞洲,沒有哪個地方比中國的工業安全措施更松弛的了。……次數最多和最致命的火災發生在中國南部特區的工廠中,大火吞噬了許多工廠。數百萬工人每天涌入‘三合一''''血汗工廠,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些工廠的車間、倉庫和宿舍都在一起。工人們大部分是受過極少教育的女孩子,她們是被每天掙1.5美元(用鄉村的標準衡量,這是一筆錢財)的許諾從鄉村吸引來大城市的。”

國際皮革、服裝和紡織工人聯合會秘書長尼爾·克內曾就1994年6月15日發生的深圳一工人宿舍倒塌事故和江門市一鞋廠火災事故致函當時的李鵬總理,并在第81屆國際勞工大會上攻擊我國政府不尊重人權和工人權利的最低標準。有些話值得我們深思,如:“外國投資者不尊重你們國家的勞動法規,你們政府也沒有使用有力的法律手段。你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還準備死多少人?”甚至還威脅說:“我們再次強迫雇主遵守你們國家的勞工法規,特別是,我們要求你們政府規定相應的監察機制,并停止將工人宿舍設在工廠廠房內的做法。否則,我們將不得不聯合所有發達國家對你們的皮革、紡織品的出口進行限制。”

安全生產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保障,保護所有勞動者在工作中的安全與健康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現代文明的基本內容。長期處于落后被動的位置,必然要影響到國際的經濟活動,也可能危及國際的政治穩定和行政管理體制的順利運行。因此,無論從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還是從迎接進入到wto后面臨的挑戰,確保我國的政治經濟利益不受到損害的角度出發,國家都應注重安全生產,企業要搞好安全生產。

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治理整頓的重要性

(一)加強安全生產法治,保障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特性

我們現在進行的是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是具有社會主義特性的市場經濟。那么,什么是市場經濟過渡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也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列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四個堅持是靠法治來實現的;通過法治,體現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通過法治,維護工人階級的統治地位和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通過法治,體現工人階級先進思想;通過法治,實現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拿《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來說吧,其第一條就明確指出了“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就是說,制定《勞動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而不是為了保護其他任何利益集團利益。立法宗旨明確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性——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另外,在《勞動法》第三條以及第四、六、七、十、十一、十二章中分別規定了勞動者享有哪些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以及這些權利受到侵犯應當如何維護,違法者受到何種懲處。這就以法治形式保障了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社會主義方向。

(二)只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才能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轉

眾所周知,沒有安全生產保障,經濟就無法正常運轉,這已為千千萬萬慘痛的事故教訓從反方面證明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無需要再搜集事故安全和各種數據。現實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安全生產的問題,以合理的手段嚴格控制安全生產,保障經濟工作正常運轉。

有人說,安全生產主要靠管理,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對生產有了正確的認識,能夠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經濟、安全與效益的關系,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以控制企業中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就可以控制企業的安全狀況,保障安全生產。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者在規劃組織經濟工作中能夠正確處理安全生產在經濟建設中的位置,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故就少,經濟就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有人說,安全生產主要靠教育,通過推動和發展安全文化事業,提高全體國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就能使各級領導有正確的安全意識、安全觀念、安全知識,做出正確的安全決策,廣大職工通過安全文化的培養提高安全覺悟,掌握安全知識、安全技能,一切行為都符合安全要求,也就沒有了違章和違紀的問題。如果廣大群眾、市民、職工、大中小學生都能提高安全文化素質,就能改變我國安全生產面貌。也有人說,安全生產主要靠設備的可靠性,靠科技進步,所有設備設施都能達到本質安全,人就是想自殺都不可能,怎么會發生事故呢?西方工業國家就主張通過用這種辦法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客觀地講,所有這些辦法都是正確的,而且都有事例說明其正確性。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承認,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附帶條件的,都是在假定它們能夠達到理想目的的基礎上,都沒有考慮如果達不到理想目的怎么辦。例如,企業管不好安全生產怎么辦?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不重視安全生產怎么辦?企業領導和職工不重視安全生產怎么辦,“三違”現象嚴重怎么辦?設備設施不符合安全要求,企業“安全欠帳”越欠越多怎么辦?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等,等企事業管好了,等安全覺悟提高了,等設備、設施安全狀況好轉了,等來等去非出大事不可。

要解決現實問題,急迫問題,或者說,要扭轉當前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只能靠法治,在其他方法達不到預期安全生產目標,有可能對勞動者,對經濟發展帶來威脅時,就必須用法治手段來解決。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人的行為,通過執法來糾正那些偏離安全生產的行為,懲戒那些違法亂紀者。只有這樣,才能使所有人的行為都限定在安全生產法規范圍內,從而保障國民經濟沿著安全生產的法治軌道健康穩定發展。

(三)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有效地調整勞動關系,保持社會穩定

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是決定企業勞動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的勞工關系是否穩定、融洽,不僅關系到企業的興衰,也關系到社會是否穩定。近幾年,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重大特大事故頻發,事故損失慘重,在國內外影響十分惡劣。據勞動部門統計,由于勞動保護而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每年都有較大幅度增加,這一方面反映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意識提高了,另一方面卻也反映某些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勞動保護權益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有些地區還發生了影響政府辦公、影響正常交通秩序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通過加強安全生產法治可以做到:

1以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約束企業的安全生產行為;

2政府行政執法部門對企業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規、標準的情況實行監察,懲戒違法者;

3工會組織可以對企業安全生產守法情況實施監督,對違法者向行政部門提出建議,向執法部門提出控告;

4在企業內部,通過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依法調解勞動爭議,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矛盾在企業內部得到解決;

5地方人民政府,通過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來解決企業內部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勞動關系問題,防止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矛盾激化,發展為群體性突發事件;

6通過法律程序和法律手段調節勞動關系。這主要適用于嚴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的案件,通過依法追究責任者的刑事責任,以懲戒罪犯,教育廣大群眾和干部,能平民憤,穩定社會。

總之,只有加強安全生產的法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問題,才能從安全生產角度,促進社會穩定。

(四)加強安全生產法治,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

經濟貿易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安全生產法治,改善安全生產狀況。

這個問題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當時國際勞工組織的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在我國發生一些特大重大事故以后,指責我們是“亞洲的死亡工廠”,說我們沒用我國的勞動安全衛生法規來控制企業傷亡事故,并聲言要聯合所有工業國家抵制我們的產品,并以“侵犯人權”為借口,向當時的李鵬總理提出抗議。我國已故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沛瑤同志也明確提出:“勞動保護是一個涉及人權的政治問題。”現在許多工業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利益,紛紛制定了本國以至地區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和標準,并以此作為經濟貿易中的必備條件。在這種政治、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對國際經濟貿易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的我國經濟,必須考慮經濟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要求,這就是我國現在正在開展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的主要原因。

一個企業能否取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資格,其條件是:

1嚴格遵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

2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率低于同行業水平;

3實施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三個月以上;

4履行不斷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的承諾。

就是說,企業能否得到認證,首先要看這個企業是否以安全生產法治手段不斷來到達職業安全衛生目標。要達到與國家經濟接軌,要融入國際經濟貿易體系,首先就要在本國實現安全生產法制管理,然后才可能實現不斷改善勞動安全狀況的目標。可見,安全生產法治是實施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