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構筑信訪“兩變工程”,努力解決群眾“信訪難”(法院)

時間:2022-11-14 04:25:00

導語:全力構筑信訪“兩變工程”,努力解決群眾“信訪難”(法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力構筑信訪“兩變工程”,努力解決群眾“信訪難”(法院)

近年來,我院在“學習三個代表,堅持司法為民”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把解決涉法上訪問題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繼2002年開展鐵案、育才、溫暖、形象、執行雙無等“五大工程”之后,去年又實行“信訪兩變”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年多來共接待來訪群眾3300余人(次),處理來信2107件(次),通過解答法律咨詢3604件次,分流來訪451件,立案947件,信訪調處405件。對長期上訪纏訴7件案件,解決了6件,維護了穩定。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充分認識信訪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由于市場主體和利益分配的多元化,使一些社會矛盾糾紛最終只有進入訴訟程序通過法律途徑才能解決,一些敗訴的當事人和一些利益沒有被全部保護的當事人,特別是一些執行案件的當事人長期上訪、纏訴、重訪成為困擾法院工作的一個難題。

我院班子從實踐“三個代表”和“司法為民”的高度,充分認識信訪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認識信訪問題不僅長期影響法院審判工作正常開展,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法院形象,而且使法院的公信度、司法權威受到影響,只有及時的解決群眾的信訪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實踐“三個代表”,從行動上體現“司法為民”。為此,院里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三名副院長為副組長,十八名庭室負責人為成員的信訪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信訪調處中心,中心設在立案庭,全面負責全院的信訪、接待、咨詢、分流、調處工作,對來訪來信逐件逐人登記造冊,對應立案的訴狀及時立案,當天交業務庭辦理,對涉訴、涉執案件交由相應部門解決,對非訴、非執案件,需分流其它部門辦理的,及時分流,需咨詢解答的,當場予以解答,層層落實信訪責任。

二、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

(一)規范信訪工作日常處理機制。我們將立案庭確定為全院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的綜合職能部門,直接向院黨組負責,黨組賦予立案庭有權直接調查處理院任何一個業務庭的信訪事宜,具有統一協調的信訪工作職責,對重大信訪問題,立案庭可直接召集有關庭室和基層法庭負責人共同研究處理意見,遇到群眾上訪,全院各部門要按照立案庭的意見,處理好上訪問題。同時建立健全了信訪工作登記、審查、辦理、考評、責任追究等十余項規章制度,使信訪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二)實行首問負責制。一年來,凡是到我院的當事人,不論是咨詢的、上訪的、立案訴訟的,都先在立案大廳登記,由專人負責接待,(請登陸政法秘書網)對來訴的當事人均當場引見給庭室或主辦人,不能讓當事人“冷落”。為此,我們實行了“首問負責制”,凡是當事人來院辦事的,具體負責同志不在的,由其副庭長接待,副庭長也不在的,由庭長接待,庭長也不在的,由主管院長接待,主管院長不在的,由院長直接接待,從而保證了來訪當事人時時有人管,事事有著落。

(三)實行信訪工作分級負責制。對全院各業務庭特別是法庭管轄區域內上訪的案件,由業務庭和法庭先進行處理,如未果,再由院立案庭負責處理,不把矛盾上交。

(四)完善信訪信息報送機制。我們建立了信訪工作的信息網絡,完善了信訪信息報送制度,一是實行信訪信息月通報制;二是緊急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制度,如發生緊急、重要的信訪情況,各庭室立即要報院長;三是堅持月排查,季分析制度,每個月,院調處中心都要將全院各業務庭有無信訪情況進行逐庭排查,每季度進行一次專題分析,發現苗頭,及時處理。

(五)建立同當事人談話、信訪督辦和通報制度。我院對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耐心接待,認真答復。特別是對來訪反映問題的均與反映人談話,認真聽,詳細記,快速辦,隨時答。對反映的違法違紀方面的問題,組織紀檢、監察人員進行調查處理,并逐一寫出調查報告,回復有關部門;對當事人反映的有關業務庭及人民法庭的問題,及時與相關庭、室聯系,督促處理,回復;來信反映的問題,分類歸納,進行統計,并將統計的情況適時在全院通報,進行調研分析。通過耐心的思想工作,使當事人心服口服,2003年越級上訪案件較上年下降51%。

(六)實行周一院長接待日制度。每周一上午,院領導分別在院立案大廳接待來訪群眾,現場辦公,解決群眾問題,止目前,已接待來訪群眾200多人(次),現場解決群眾問題300余件,現場批辦案件30多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實行信訪目標崗位責任制。每年年初在制定崗位目標責任制時,將各庭和各人民法庭的所辦案件當事人的上訪率控制在5%以下,將上訪、纏訴處理率定在98%以上,并每季度統計通報,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

(八)嚴格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為了將信訪率減少到最低,切實落實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大力改進信訪工作人員作風,嚴明了信訪工作紀律,對敷衍推諉,行動遲緩,工作失職,造成工作被動,使群眾越級上訪,重復上訪的視其情節,由院紀檢、監察部門分別給予戒免談話、通報批評或紀律處分。

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全方位做好信訪預防工作

(一)從源頭上消除糾紛,化解矛盾,減少信訪。

1、構筑“鐵案工程”。所有案件均把好立案、庭審、裁決、送達、執行等“五關”,把案子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全年審結909件,上訴、改判、發還重審率分別比上半年下降了35%、39%和60%,減少了上訪的源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2、狠抓執行“雙無”。健立、健全、規范了執行機構;將法警大隊同執行庭合署辦公;充實執行隊伍,推行了執行工作審查、執行命令和執行實施權的分離;實行執行工作警務化;制定了被執行人財產及收入狀況申報制度,舉報被執行人財產及下落獎勵制度,對申請人實行“七審查”和執行風險“四告知”制度;加強執行藝術的研究,實行“文明執行”。一年來實現了新收327件,執結323件,執行案件“無積案,無當事人上訪”,執行和解率達90%以上,保護了群眾的利益,減少了執行案件當事人的上訪。

3、大力推行調解結案,緩解執行壓力,弱化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的矛盾,在民商事審判工作中,總結出調解藝術十四法,推行竹林關法庭調解經驗,多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2003年,全院民商事案件調解率占71%以上,其中竹林關法庭調解率達90%,巒莊法庭達95%,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減少了上訪,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4、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提高群眾法律意識。一年多來開展了24場(次)法律咨詢、12場送法下鄉;建立了17個法制示范村;制作了30期《法苑縱橫》節目;由二名副院長帶隊組織十余名業務骨干,到各鄉鎮對各村治保會、調委會人員進行了21場次培訓;指導調委會調解案件139件,有力地宣傳了法律,提高了當事人的法律意識,減少了無理上訪。同時,大力宣傳訴訟風險和執行風險。我們先后進行了十余場次訴訟風險和執行風險宣傳活動,利用擺攤設點、電視、廣播、機動車下鄉宣傳、向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發送、向當事人發送、印刷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訴訟風險和執行風險,提高了群眾的訴訟風險意識。

(二)制定便民措施,方便群眾訴訟。

1、推行了訴訟指南、給訴訟當事人一封信、給執行案件當事人的一封信、公開庭審、巡回辦案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縮短了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距離;實行了訴訟風險和執行風險告知書,減少當事人的猜疑和盲目上訪;推行了裁判文書“附頁制度”,讓打官司的當事人贏得明明白白,輸得心服口服。

2、接待當事人實行文明接待,推行“六不讓”、“六個一”制度。在信訪接待中,我們大力提倡文明接待,禮貌接待,在全院做到“六個一”、“六不讓”:即“一張笑臉相迎、一聲你好問候、一把椅子讓坐、一杯茶水解渴、一片真心辦事、一聲再見送別”;“不讓信訪工作在我手中延誤,不讓來信處理在我手里積壓,不讓差錯在我這里發生,不讓當事人和來訪群眾在我這里受到冷落,不讓任何違法違紀事件在我這里發生,不讓法院形象在我這里受到影響”。

3、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對權利受到侵害,又無錢打官司的當事人的訴訟費實行免、減、緩制度,一年來共對48案52名當事人減、緩、免訴訟費3.7萬元,關愛社會弱勢群體,解決困難群眾的訴訟難,減少上訪。

(三)大力開展“兩長走訪”制度。

每年年初和年終院領導要到縣級各部門和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征求對法院和法庭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各法庭負責人在同樣時間也要征求所轄區村委會對法庭和法庭干警的意見和建議,對發現的上訪矛頭,及時處理,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四)實行“陽光作業”,接受社會監督。

1、成立了人大聯絡室,定期不定期上門征求人大及其代表對法院及其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特別對人大批辦案件進行認真辦理和答復。

2、邀請人大代表、人大領導及有關部門領導旁聽重大、疑難案件的審判和重大案件的執行工作,現場監督,確保公正處理,消除上訪土壤;同時主動邀請新聞媒體,旁聽案件庭審,監督案件執行;并適時召開座談會、聽證會,構筑外部監督的“綠色通道。”

四、包案到人,以情動人,切實解決長期困擾法院的纏訴、纏訪問題

我院黨組為解決7件案件當事人長期上訪、重訪、纏訴的問題,在全院實施了信訪“兩變”工程,即“變當事人上訪為法官下訪,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出訪”,成立領導小組,設置調處機構,制定了調處目標責任制。實行“曉之于理,動之于情”的八字方針,在“情”字上下功夫。抽調十四名精兵強將,實行包案到人,限時結案,早上用車將調處人員送到上訪戶家庭,同鄉鎮村干部、上訪戶的親戚朋友共同作當事人思想疏導工作,調解案件,晚上用車接回。通過變上訪為下訪,目前已徹底解決6起,纏訴案件,另外一件正在調解之中,可望近日解決。

我院在信訪工作中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省市要求,還有差距,我們決心認真貫徹這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努力解決好涉法上訪問題,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