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民事審判會講話

時間:2022-01-11 03:33:00

導語:市長在民事審判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民事審判會講話

同志們

一、肯定成績。努力開創行政審判工作新局面

市正處于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時期,當前。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逐步更新,利益格局的大幅調整,思想觀念的快速變化,尤其是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使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逐漸增多,其中不少矛盾表現為群眾與行政機關之間的爭議,并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行政爭議事件增多。什么是行政爭議,就是公民或者社會組織對我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決定存在異議、形成爭議。從當前情況來看,行政爭議事件在數量上逐年增多、頻率上逐步提高。二是行政爭議復雜多樣。征地拆遷、安置補償、土地權屬、山林權屬、企業改制等各個領域內,都存在著行政爭議。三是群眾維權意識增強。隨著人民群眾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權利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普遍增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始更多地借助于司法途徑,尋求對權利的保護。四是配套建設嚴重滯后。市場資源十分有限,社會誠信機制還不完善,再加上長期以來受到一些陳舊觀念的深刻影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政審判工作的深入展開,妨礙了行政審判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盡管我市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自身建設,近些年來。并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擺在重要位置,但一些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然對行政審判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高,對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來說,應著重從三個方面增強對行政審判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一是要從依法行政的高度來強化認識。客觀上來講,依法行政是對行政機關的基本要求,不依法行政就會經常成為被告,所以說,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行使權力的應盡義務。依法行政的自覺性與以前相比,總體上是大有進步,依法行政的意識大大增強,但應清醒地看到執行政策上還存在偏差,工作程序上仍未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進程中,既要重視行政權力的規范運行,更應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特別是要注重發揮行政審判的司法監督作用,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二是要從履職盡責的高度來強化認識。近年來,由于有的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能時,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由此而產生的行政爭議,從而引發一些群眾上訪,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穩定。事實證明,暢通行政訴訟渠道,加強行政審判工作,有利于引導人民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通過行政訴訟解決矛盾糾紛,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將行政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當地,減少群眾集體上訪、重復上訪,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有利于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政審判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作用,善于借助法律手段,通過依法、公開、公正、公平的行政審判途徑,來消除因行政爭議而引發的不和諧因素。三是要從匡扶正義的高度來強化認識。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機關相比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相對處于弱勢地位,因而對公平與正義的期待尤為迫切。通過開展行政審判,依法行使行政審判權,有效發揮司法審查職能作用,不僅可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還能促進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切實為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積極配合。確保推行行政審判制度新成效

既依賴于各級政府支持和保障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審判權的工作力度,推行行政審判制度的成效。又取決于各級法院切實公正、高效地為政府和訴訟當事人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為此:

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行政審判工作,一方面。并立足于自覺接受司法監督,積極配合行政訴訟法的全面實施,努力規范政府行政行為,迅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實做到三個積極”一是積極支持行政審判工作。公民由于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機關以被告身份依法應訴,本來就屬于正常現象,既有利于檢驗、促進和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也是構建現代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各級行政機關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治意識和訴訟意識,充分認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深刻內涵,正確對待“被告”身份,自覺接受司法監督。二是積極做好行政應訴工作。參加行政應訴,行政機關的法定義務。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積極配合人民法院依法審理行政案件,認真做好行政應訴工作,自覺履行生效行政判決,杜絕和糾正不出庭、不應訴、不履行生效判決等行為。要倡導行政機關負責同志出庭應訴,親自解決行政爭議,規范行政行為。行政機關負責人不得以其職務和身份對法院審理案件施加影響,更不得利用人、財、物等管理方面的職權干預、阻礙審判工作。各級監察機關要把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審判和執行行政案件的行為,作為監察工作一項重要內容,對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依法嚴肅處理,從而為行政審判營造良好的環境。三是積極強化與人民法院的溝通互動。各級行政機關要主動加強與當地法院的溝通聯系,加強行政復議、信訪等與行政審判工作的銜接,共同解決行政爭議。要及時向法院通報行政執法、行政復議和信訪等方面的情況和信息,對一些復雜、敏感,特別是影響面廣、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的群體性訴訟案件,要主動介紹事由、經過,積極配合法院研究案情,妥善解決審判和執行中存在問題,確保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各級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行政審判的職能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權威的行政審判制度,做到三個促進”一是促進行政審判公正、高效。第一,堅持依法受理行政案件,保護當事人的訴權,堅決杜絕有案不收、有訴不理的現象。第二,始終站在公正的立場,依法審理行政案件,徹底摒棄違法遷就行政機關甚至“官官相護”現象。第三,維護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對于合法的行政行為,應當依法予以維持,確認其合法有效。第四,依法辦理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保證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二是促進社會實現和諧、穩定。衡量行政審判工作好壞的標準,最重要的看其是否化解了行政爭議,否理順了群眾情緒,否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前,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企業重組改制與破產、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行政爭議逐漸增多,有些矛盾還比較突出。各級法院要及時引導當事人,采取合法、理性的方式表達意愿和要求。要做到有些爭議盡量由行政機關解決,法院應及時提醒并建議行政機關采取復議、協商等辦法,妥善消除矛盾,化解沖突;同時,應充分發揮調解協調這一重要手段的作用,堅持調解在前、訴訟在后的原則,對已經受理的案件,能夠調解的爭議要盡量進行調解,切忌情緒對立,防止矛盾激化,使案件處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三是促進隊伍素質增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行政審判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法院要緊密聯系工作實際,進一步充實人員力量,加強廣大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司法作風建設,筑牢廣大法官堅持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的思想基礎,扎實推進行政審判重要崗位、重點環節的執法規范化活動,不斷提高行政審判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司法能力,促使廣大法官靈活運用法律知識、審判經驗和政治智慧,巧妙化解錯綜復雜的行政爭議,確保行政審判工作公正、高效、有序進行,努力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三、加強領導。傾力營造行政審判工作新環境

接受人大監督,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政府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證。開展行政審判工作過程中,應認真做到三要”

各級黨委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一是要全力維護司法權威。第一。經常聽取人民法院的工作匯報,并運用黨的政治優勢,及時解決行政審判中遇到各種困難與問題,支持和鼓勵人民法院開展行政審判工作。第二,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干部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第三,各級黨委、政府堅決杜絕司法機關直接參與行政執法的現象。堅持做到法院不參加行政行為,促使司法公正、公平,有效維護司法公信力。第四,各級政府部門不斷增強權利保護、權利救濟和依法應訴的意識,正確對待參與訴訟活動,尊重、理解和配合人民法院進行司法監督;大力支持人民法院開展行政審判工作,及時幫助解決行政審判工作遇到困難和問題;要積極開展法制宣傳,通過組織政府工作人員旁聽行政案件開庭審理等活動,進一步加深其對行政訴訟的理解與支持,努力為行政審判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要完善政府內部的監督機制。要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三位一體”行政運行機制,二是要監督行政權力運行。首先。促使政府內部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將權力運行的每個部位、每個環節都置于有效監督之下,真正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建立健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嚴密政府間層級監督。此外,審計部門要圍繞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開展審計監督;監察部門要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職瀆職等行為。其次,要發揮同級班子的監督作用。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要主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確保依法行政。各級法院應在人大的監督下,認真履行行政審判職責,并在實施行政法律法規、開展審判活動等方面,自覺接受人大的定期檢查與監督。再次,要高度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創造條件保障人民群眾的監督權利,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與建議。

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三是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級行政機關要深入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健全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的意見》和省委的有關文件精神。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妥善處理好各方利益關系,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行政爭議預防和協調解決機制,努力化解矛盾,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訴訟、行政爭議案件的發生。首先,要進一步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如果條件許可,應聘請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和合法性審查;對所作出的重大決策,事先應對其可能引起的行政爭議做出分析與評估,提前做好應對預案,并加強對重大決策的宣傳解釋工作。其次,要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各級行政機關要建立健全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切實維護法制統一,確保政令暢通。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確保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符合法定程序,確保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遵守法定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和評議考核制,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激勵和約束行政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第三,要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合理引導當事人通過行政復議法律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積極探索符合行政復議工作特點的機制和方法,增強行政復議透明度,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和辦理效果。要把增強行政復議能力作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加強行政復議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行政復議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也是和諧社會的建設力量,同志們行政審判工作既是和諧社會的保障力量。還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司法保障。全市各級政府和法院,以及廣大行政審判法官,一定要恪盡職守、銳意進取、密切配合,充分發揮行政審判的職能作用,加快推進我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的進程,不斷開創我市行政審判工作的新局面,為建設和諧平安、實現各項事業新跨越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