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3-10 07:08:00

導語:城市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建設部門的特點及重要性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給建筑業帶來生機和活?。建筑业灾k試蠢謾⒒肪辰ㄉ韜蛻緇峋梅⒄溝確矯娓河兄匾姑?,矄决要为删l嶠ㄔ旄骼喙っ窠ㄖ團涮咨枋?,而且还蕮屚动盟G托幸擔哂薪洗蟮木鴕等萘俊=改輳泄ㄖ游橐殉?SPANlang=EN-US>2000萬人,約占全國就業人數的6%。每增加10000平方米建筑安裝工程量,可直接間接增加就業人員1000人左右。到2004年,我市建筑施工企業14家,其中總承包企業5家,專業分包企業4家,勞務分包企業3家,2家構件廠。建筑業年總產值2億多元,有職工2000余人,年施工10萬平方米以上。

很少有人意識到,建筑業,包括新建筑和建筑物的重修(在我國還增加了住戶對房屋的精裝修),形成國家最大的生產能力。(中國,1952年占3.2%,1978年占3.8%,到1997年則上升到6.7%),并提供了將近1000萬個專業的和貿易的就業機會(在中國,許多農村勞動力也轉向建筑業--1985年1130.1萬人,1997年2372.7萬人,其中未包括與建筑材料相關的行業以及進入家裝市場的農村人口)。全國50%以上的可再生產的財富是投入到建設設施之中的。由于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的顯著影響,因此,只要在建筑設計、施工和運行中對提高資源利用率做少量改變,就會對經濟繁榮和環境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建設部門的管理機構

市建設局下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建設安全監察站、建筑管理股、規劃管理辦公室、房產管理辦公室、,負責相關的建筑業管理事務,這為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建立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體系,使建筑施工企業能在建筑市場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發展狀大提供了有力保證。園林管理處負責全市綠化工程。環衛管理處負責全市市容市貌的整潔。

三、建設部門對環境的危害

建筑環境是人類活動對資源影響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世界1/6凈水供應給建筑,建筑消耗掉1/4的木材,消耗掉2/5的材料與能量。同時建筑結構也影響水域、空氣質量以及社會群體的結構等較大的范圍。建筑業過度地破壞自然土壤、破壞自然徑流和地下水蓄存能力,將導致洪水或水資源干涸(例如河水、泉水斷流,地下水位降低導致的地面沉降)和加重水污染。在城鎮發展和建設中應該考慮土壤科學家的意見和建議。建筑業平整土地和挖土對土壤的擾動將加速侵蝕40000倍。土壤貧瘠化和砂化將影響其保水、蓄水能力,變得更容易流失和被侵蝕。

全市建筑施工由于技術裝備參差不齊,有的打樁機、發電機、震搗機、世割機的噪聲嚴重擾民,群眾反映強烈。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施工材料運輸過程中污染道路而產生的二次揚塵,污染了市容環境。施工不當,導致周圍地基塌陷的事故也有發生。

四、環境危害對建設部門的影響

我市位于中國的東北部,所以主要是氣象因素對建設部門的影響較大。夏季高溫、下雨,冬季冰凌凍害,既影響施工進度、施工安全,又影響施工質量。我市雖位于地震帶上,但由于地質原因,地震對建筑施工影響不大,近年新建建筑都設有抗震設施。

五、建筑業對環境資源的使用

建筑業需要土地資源、電力資源、水資源、還需要大量的水泥、鋼材、木材和磚瓦灰砂石。除了鋼材以外,其余材料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

六、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

1、全方位確保工民建筑建設質量。到2006年一次交驗合格率達90%,其中優良品率達到35%,解決滲漏、質量粗糙等質量通病,加強建設監理和質量保證體系。提高設計水平和建筑質量,確保工民建筑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

2、發展建筑構配件和制品的專業化、工廠化生產,提高現場施工機械化水平,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到2000年,施工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3%~5%,手工勞動產量壓縮30%。

3、積極開發和采用可降低能耗和物料消耗的新型技術與材料,到2006年,建筑業的能耗和物耗率分別比1996年降低10%和40%左右。

4、對建筑設計、施工安裝人員進行節能法規、標準和技術培訓。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對居民進行合理利用能源的知識和技能教育。

5、建設一批居住質量高、居室熱環境好的節能建筑示范單體和示范建筑區,采用高效保溫材料達40%。

6、對現有采暖建筑有計劃地進行分批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這幾年房地產業的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據很多專家的調查,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自有資金只占到開發資金的20%,這20%甚至還包括買房者的預付款。很多房地產開發企業是靠著拿到土地以后向銀行貸款搞開發,這樣的模式不能全盤否定,但凡事不能過度。大多數購房者,所付房款的75%甚至80%都是靠銀行貸款。這樣,房地產開發資金的80%是來自于銀行,購房者購房資金的75%以上來自于銀行,說明我們的購房需求帶有很大的虛假性,遠遠超出了居民的實際承受能力,房價實際上是被銀行抬起來的。加上前一段資本市場不景氣,社會資金從股票市場撤出來,到房地產市場投資或投機,還有賭人民幣升值的境外熱錢進來以后,也有相當數量進入房市。各種因素作用在一起,使得房價上漲過快,進一步刺激了普通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盲目跟進。這樣多種合力造成了房地產業的表面繁榮,繁榮背后則潛伏著巨大的危機。中央看到了這個危機,去年開始逐步抓,今年更加大了力度。房價是用各種手段控制住了,消費者的購房行為趨于理性,部分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破產是可能的。由于房地產行業是暴利行業,這幾年進來的人特別多,現在正是房地產業整合的時機。那些皮包公司式的開發公司是沒有出路的,必須要把它淘汰出去,要逐漸整合出來具有比較規模的品牌企業,這是將來房地產業的出路。

8、建設緊湊新城鎮,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理性開發土地。在現有城市用地內開發不僅可減少市政基礎設施投入,還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務成本、保護耕地。緊湊新城鎮鼓勵在現有城市用地基礎上開發,在開發新區以前,規劃應做詳細論證。

全面規劃與適應社會發展原則。傳統的城市規劃注重空間實體規劃。緊湊新城鎮更注重對城市資源的全面統籌以及對社會問題的充分研究與把握。

人與自然和諧及生態建設原則。緊湊新城鎮主張設立禁止開發區域,保護空地農田,設立自然景觀和重要的環境保護區。

步行與公共交通優先原則。緊湊新城鎮可以減少城市交通路程及能源消耗,同時為發展公共交通創造基本的人口密度,營造健康生活。

產業發展復合功能原則。緊湊新城鎮主張以產業發展為龍頭,堅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設單一功能區域,盡量減少對區域外城市功能的依賴,減少出行時間和距離。

公眾參與原則。我國已經進入社會政策時代,緊湊新城鎮主張積極的公眾參與,尤其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未能征得相關居民同意的開發是不可持續性的表現。

特色建設原則。緊湊新城鎮鼓勵形成自己的特色,無論是環境特色、產業特色、建設風格、交通方式、文化體育節慶活動等。一個有特色的新城鎮不僅增加居民的自豪感、歸屬感,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要素。

政策穩定與法制化原則。緊湊新城鎮不是一屆政府甚至一代人能夠完成的事業,朝令夕改是我們當今城市建設最大的問題之一。建一棟樓是百年基業,建一個城市則是千秋偉業。應依靠法律保證緊湊新城鎮的方針得以長久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