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全市財政工作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5-25 05:38:00

導語:市長在全市財政工作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在全市財政工作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財政工作會議是市政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剛才,詹市長代表市政府講了很好的意見,對今年財政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強調三點:

×一、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做好財政工作的責任感

×財政是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證和政策手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與財政工作息息相關,搞好財政工作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去年,我市財政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完成財政收入億元,增長,增收億元,七縣市區全部超額完成了預算任務,有力地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但我市財政工作仍面臨著較大的困難,財源基礎薄弱,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企業效益較低,特別是農業稅取消后,農村后續財源嚴重不足。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既要維持機關正常運轉,又要大力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要認真分析研究財政形勢,想方設法培植財源,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提高財政的保障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實行有利于增長方式轉變、科技進步和能源資源節約的財稅制度,這為我們搞好財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公共財政的內涵和外延,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科學發展”的要求,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牢固樹立生財為本的科學理念,積極探索穩定持續較快增長的收入機制,著力做大財政收入“蛋糕”,推動各級財政共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發揮公共財政職能

×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是今后財政工作的重點,是建立公共財政的必然要求。一是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進一步明確政府支出范圍。凡屬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事務,而市場又無法解決或解決不好的,財政就必須介入,做到不“缺位”;凡是市場能夠辦得了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財政則盡快退出,做到不“越位”;對介于兩者之間的,財政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二是深化預算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擴大部門預算編制試點單位;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減少資金繳撥中間環節,提高預算執行透明度;擴大政府采購規模,全面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提高資金節約率;建立財政支出效績考評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省政府決定,從今年春季開始,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貧困家庭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落實政策規定,足額劃撥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助資金,使這項惠及農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切實落到實處。四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要合理界定鄉鎮政府職能,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嚴格控制鄉鎮行政和事業編制,確保鄉鎮財政供養人員零增長,減少財政開支;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做到以縣管為主,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認真做好鄉村債務化解工作,將減少債務與爭取資金同等對待,同等考核,制定債務化解目標,明確償還責任,切實防止新債務發生,做到舊債務逐年減少;加強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落實好涉農稅費“公示制”和涉農負擔案件“責任追究制”,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三、強化措施,提高財政工作的整體水平

×一是要著力培植財源。經濟實力決定財政實力,經濟興旺才能財源茂盛。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謀劃培植財源項目,加強對項目的稅收貢獻考核,切實提高抓項目的質量。重大財源項目,財政要給予引導和扶持,保證項目的前期費用;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的產業項目,要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切實發揮財政資金在項目建設、培植稅源、擴大就業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強稅收征管。堅持落實“三保一掛”目標責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兌現獎懲措施。稅務部門要加大稅源監管和稅收稽查力度,減少稅收流失,做到應收盡收和及時、足額入庫。三是優化支出結構。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嚴禁搞各種形式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使財政資金向基層傾斜、向“三農”傾斜、向教育科技和社會事業傾斜,提升財政保障能力。要加強對轉移支付資金、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保證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四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要針對新形勢下財政工作的新情況、新變化,加強對財政干部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財政干部的整體素質。財政干部要努力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做到懂政策、管本行,知全局、會經營,努力提高理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