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與街道社區
時間:2022-07-24 02:31:00
導語:城市管理與街道社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XX市是一個城區面積近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近30萬的縣級市,城區有1個開發區,3個街道辦事處,共有21個社區。近年來,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以“創建文明城市,打造三湘明珠”為主題,以舉辦節會為契機,立足于提高市民素質,完善管理職能,提升城市品位,在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優化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績效,市民滿意率高達97.6%。在城市管理工作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城市管理與街道社區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城市管理工作離不開街道社區,城市管理工作是街道社區的重要工作職責,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工作發展了街道社區,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凝聚了民心,鍛煉了干部,并推動了自身建設。
一、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管理是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管理職能,其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社區作為城市政府的基層組織,其首要職能便是城市管理。街道社區從事社區其首要功能也是城市管理。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市已把道社區擺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也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管理工作的主體作用。
我市的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擔當了責任單位的角色,在具體工作中起了主體作用。
根據國務院《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我市的環境衛生工作實行了分區管理的模式,環衛處負責主要街道的清掃、保潔工作,并負責河道垃圾清理及全市的垃圾清運工作,開發區、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背街小巷和社區的環境衛生工作。針對街道社區的城市管理工作,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社區環境管理的規定》,街道辦事處將社區進一步細分為小區,即規模小區、一般小區、臨街樓棟、單家獨院等,根據不同類別特點,采取相應的管理方法。在規模小區中,我市涌現了“歐陽海小區”、“槐園小區”、“梨家園小區”等一大批文明小區;在一般小區中,凡是背街小巷,凡是與背街小巷相連的通道:凡是與通道相連的房前屋后,都納入常規管理,并涌現了“百里塘小區”、“龍鳳小區”、“天橋小區”等眾多的星級小區。對環境衛生工作,我市的要求是“三個一樣”:即街道社區一個樣,白天晚上一個樣,平時節日一個樣,目前已基本實現了這一要求。在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中,街道辦事處的社區環境衛生當屬市民最滿意的工作之一。
2、綜合協調的主導作用。
城市管理是一項點多、線長、面廣的工作,往往牽涉到千家萬戶,其中不乏鎖事、難事、麻煩事,街道社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挑起了綜合協調的擔子。
街道辦事在社會管理中有許多工作要做,就城市管理工作而言,許多既涉及到轄區居民,也涉及到轄區單位,這些單位中有市直機關單位,有省屬單位,有企業單位,他們因地制宜地、主動地把各種有利因素引導到工作當中,把各種不利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我市整治市容市貌,取締占道攤擔,街道社區積極配合,成功地做好了居民的安置工作,比如,將低保居民安排為環節工人,為愿意從事經商、飲食服務的居民聯系門面、場地,等等。我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街道社區印制《給全體市民的一封公開信》,送到每家每戶,并要求居民承諾遵守市政府的規定,為我市成功禁止燃放煙爆竹的工作奠定了堅定的群眾基礎,我市在長期的開發建設過程中,背街小巷、臨街通道、樓棟之間,有許多地方沒有硬化,制約了城市管理的整體水平,街道社區分責任、籌資金、快施工,博得了市民的充分肯定,近兩年,我市的街道社區硬化背街小巷、臨街通道、空坪隙地共計20多萬平方米,投入資金900多萬元。
3、社區服務的主持作用。
城市管理的原動力是為市民創建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城市管理的持續性在于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實惠。我市的街道社區深諳個中道理,強化服務意識,不遺余力地撐起了服務社區的工作。
近兩年來,我市的城市綠化總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街道社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以“創建綠色家園”為主題,以服務社區為理念,實施了綠化行動。一方面,街道社區自籌資金,以喬木為主,以灌木、花草為輔,綠化了背街小巷,讓市民做到開門見綠,出門聞香,據統計,我市的街道社區僅去年和今年共投入綠化資金300多萬元。另一方面,街道社區乘勢動員轄區居民參與綠化工作,他們或在房前屋后植樹種花,或在陽臺屋頂擺放盆花、盆景,使我市收到了立體綠化的效果。近兩年來,我市城市新增花圃3個、新開鮮花店20多家,愛綠、護綠已成為我市居民的一種時尚。
二、城市管理在街道社區中的運用
1、建立管理體系。
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經克服了突擊式整治的局面,而步入了常規化管理的軌道,因為,我們建立了嚴密的管理體系,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市委、市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總體規劃,統一調度。市城管辦是市政府的常設工作部門,也是城市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機構,負責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協調、督查和服務。開發區、街道辦事處分別設立城管辦和環衛所,社區成立社區管理中心,目前,我市開發區和街道社區共有專職城管人員95人、環衛工人486人。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為街道社區的“塊塊”管理提供“條條”保障。這樣,我市的城市管理便形成了城市管理委員會管總,各職能部門管線,開發和三個街道辦事處管片,社區、小區管點的立體型、網絡化管理格局,構成了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落實和督查到位的工作體系。街道社區一把手是轄區城市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并實施了“制度管人,貨幣管事”的隊伍管理辦法,即定路段、定崗位、定責任、定考核、定獎罰。
2、優化工作機制。
城市管理工作機制是推動城市管理體系高效運轉的組織方式和手段。我市在街道社區建立統一的工作臺帳,路段責任、崗位責任、人員責任等等,一目了然。市城管辦制訂管理工作質量標準和考核辦法,天天有檢查,周周有報表,月月有考核,年終有總評。市委、市政府把考核結果作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街道辦事處參照市城管辦的檢查考核辦法相續建立了嚴格的管理辦法,街道辦事處的城管辦對所轄社區的城管工作實行月月評比,在檢查評比中,他們有權對工作不到位的管理人員實施處罰,甚至辭退,有權對責任不落實的干部實施誡免。目前,我市的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已形成了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生動局面。
3、提高市民素質。
市民素質是城市管理的基礎性工程。近兩年來,我市堅持以人為本,以城市管理為平臺,有效地實施了素質工程。一是用人氣的城市建設鼓舞市民。按照管線全部下地,路面全部改造,綠化全部更新,立面全部美化,設施全部到位的要求,我市投入4800萬元,將神農路、蔡倫北路、城北路等全長4900米的城市道路一氣呵成地建成了樣板街,一舉提升了城市品位,廣大市民深受鼓舞,更加熱愛自己的城市家園,破壞市政設施的行為明顯減少。二是用辛勤的工作感動市民。環衛工人、城管隊員以“你丟我撿,你倒我掃”的工作作風為市民打理了一個賞心悅目的城市環境,環境影響了廣大市民的城市意識。由學校興起并推而廣之的“彎彎腰活動”,以廢棄物隨遇隨撿,這些行為感染了廣大市民。三是用主題活動教育市民。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我市配合城市管理“百日攻堅”活動,開展了“樹XX形象,建美好家園”活動,從市直機關選派210名干部分別進駐21個社區和16所城區中小學校,采取上門入戶、面對面的方式宣講《XX市城市管理辦法》、《XX市市民行為規范》,收到了顯著成效。之后,我市還相續開展了“抗非黃,樹新風”、“三建一高”(社區黨建,小區創建,設施共建,提高市民素質)等主題活動,推動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發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同。四是用新聞媒體激勵市民。我市在XX電視臺開辟了《今日城管》專欄,對不良行為進行曝光,廣大市民經常談到的話題就有電視中的“如此市民”,并自覺不自覺地養成了良好的城市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