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發展循環經濟座談會講話提綱

時間:2022-08-25 06:37:00

導語:縣發展循環經濟座談會講話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發展循環經濟座談會講話提綱

××縣發展循環經濟座談會講話提綱

尊敬的××局長、××大專家組各位教授: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迎來各位領導、專家教授蒞臨我縣關心指導工作。在此,我謹代表××縣五套班子向各位領導、專家教授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先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縣的概況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情況及今后發展思路。

一、××概況

我縣位于××省××、××市××部,土地面積-平方公里,人口3-萬。境內山多、水足、礦富,素有“-”之稱。××第戴云山主大山脈c峰橫亙境內,全縣海拔××0米以上的山峰有-座,是典型的vv縣。已發現的礦藏達-0多種,其中高嶺土、鐵礦石、石灰石的儲量達-億噸以上,黃金儲量-噸以上。vv生產歷史悠久,是我國vv文化發祥地和三v---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工藝××生產和出口基地。先后榮膺“中國-之鄉”、“中國主山主之鄉”、“中國××藝術之鄉”和“中國××”稱號。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縣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傳統工藝優勢,堅持實施工業立縣、“大城關”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億元,財政總收入××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v億元。自1996年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綜合經濟實力由年全省各縣(市)第××位躍居為v以來的第v位,縣域經濟競爭力進入××省十強行列。目前,××縣域經濟發展呈現以下四大亮點:一是工業化程度較高。2005年,全縣工業產值66.68億元,占三次產業比重的××3%,高于××省和××的平均水平。二是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關建成區由v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v萬人,城市化水平達v%。三是生態環境良好。建立v個自然保護小區(點),區劃界定了v萬畝的生態公益林,全縣林木蓄積量××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是v省唯一同時擁有××生態品牌的縣份。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接近國家一級標準。連續三屆縣長環境目標責任書考核位居××市前列。四是科教事業協調發展。全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連續××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榮獲首屆××省科普先進縣。推進素質教育,高考每萬人口本科上線率連續××年居××市首位。××××學院正式建院,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

二、我縣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發展,提出了建設生態強縣和現代化綠色瓷都的戰略目標,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使用清潔能源、綜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取得良好成效,已初步形成“4+1”(4指經濟社會生態循環、產業間循環、產業內循環、企業內部循環四個層面,1指社會廢舊資源處置再生利用和綠色消費)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我縣循環經濟發展得到了省環保局*副局長、省人大常委、環資委主任*和國家環保總局××充分肯定和關心支持,認為××有條件創建循環經濟示范縣。

(一)經濟、社會、生態的循環(區域層面)

我縣歷來重視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上世紀80年代特別是近幾年來,按照××的工作思路,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一方面,積極實施××發展戰略,相對集中全縣人力、物力、財力在城關優先發展××業,實現了××業集群在城關地區的高度密集和高速升級發展,帶動了全縣人口向城××的聚集,全縣近××的人口××%以上的工業企業集中在城關地區。利用主導產業創造充分的就業機會,降低農民入城門檻,保障農民子女入學、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基本權利,將農民從土地轉移出來,增加農民收入;保留進城農民的土地收益權,讓農民得到“雙份收入”。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人口向城關聚集,使××廣闊的農村土地得到了難得的休養生息,森林覆蓋率直線上升,從19××年的××%上升到20××年的××%,提高了××個百分點,為××人民積累了寶貴的生態財富。與此同時,我縣強化農村生態資源的優化配置,實行封山育林,逐步推行林地流轉,推進林業規模經營,積極培育以生態旅游為主的新森林經濟,使豐富的生態資源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二)產業之間的循環(產業層面)

一是優化產業布局。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現狀,合理規劃產業布局,鞏固發展陶瓷、礦業、水電、林業、旅游等五大重點產業,積極構建城關以××為主、××片以××游為主、西××以××業為主的三大經濟帶。引導發展“綠色產業”,努力提高綠色gdp比重。二是協調產業關系。始終注意協調好產業間的發展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通過調××業能源結構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林業的大發展。改革開放后,陶瓷產業迅猛發展,林瓷矛盾凸顯,我縣審時度勢,做出了“以電代柴,發展瓷業”的戰略決策,協調林瓷關系,v產業能源結構從以木材、煤炭為主能源逐步過渡到使用柴油、電能、天然氣。目前全縣有90%左右的陶瓷企業使用電能、液化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企業使用液化石油氣、柴油,實現了陶瓷生產能源清潔化。陶瓷產業能源改革不僅保護了我縣森林儲量,而且避免了其他陶瓷產區以煤炭為主能源帶來的大量煙塵、二氧化硫和有機廢水的污染。如果我縣陶瓷產業以煤為主能源,按我縣2005年的××產值××億元估算,每年將會產生1827噸二氧化硫、1.5萬噸煙塵和大量有機廢水污染物排放,集中了1000多家××企業的城關地區將與其他陶瓷產區一樣,空氣污濁、水質污染嚴重。目前,我縣不僅生態保持良好,而且城關地區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成為全國第一個無黑煙污染的××產區,這在全國其他的××區是難得一見的。其次,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森林資源促進了水電業的發展。良好的植被涵養了豐富的水源,全縣人均年水資源擁有量85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倍,全省平均水平的××倍,每年向v江下游提供約25億立方米的優質水源,促進了我省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豐富的水源同時帶動了水電業的蓬勃發展,全縣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3××.2萬千瓦,現有水電裝機容量××萬千瓦,位居全省前列。第三,不斷發展壯大的水電業為陶瓷、礦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其他產業優化能源結構提供了可能。第四,優越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旅游業快速發展,“中國××都•××生態游”日益升溫,生態旅游業成為我縣一個極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第五,陶瓷產業對優質原材料的需求又帶動礦業飛速發展。總而言之,××的五大產業呈現出和諧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態勢。

(三)產業內部的循環(行業層面)

按照“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循環經濟觀,以陶瓷、礦業、水電等產業為經濟發展的主動脈,并對動脈產業實行廢物再生利用、循環利用,大力發展靜脈產業,廢瓷土回收加工利用、廢石膏回收利用、包裝制品回收利用、保溫材料回收利用、廢瓷再生××礦再生利用等行業蓬勃發展。陶瓷產業方面,陶瓷企業產生的廢瓷土部分由瓷土加工企業重新加工,部分給其他合適的企業做原料;產生的廢石膏由石膏廠回收重新翻新利用;產生的廢陶瓷由陶瓷再生企業回收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業工業固體廢物再生率達90%以上。以年產值4000萬元的的必德陶瓷有限公司為例,每年回收廢瓷600噸,廢石膏600噸,這些廢物均以一定價格賣給相關回收利用企業,年新增經濟效益約50萬元。寧昌陶瓷有限公司通過幾年技術開發,研制出“廢瓷再生陶瓷”的環保型工藝,與傳統陶瓷工藝相比能耗降低50%,成品率大幅提高,產品市場前景很好,成為國內第一家研發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的企業,年增產值1000多萬元。礦產業方面,科學利用礦產資源,積極推進礦產深加工技術研發,完善采、選、冶工藝,重視共生、伴生礦的綜合開發利用和尾礦再生利用,提高回采率和綜合利用率,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提高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如省陽山鐵礦與博誠礦業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鐵尾礦廢渣提取鉛鋅精粉。雙旗山金礦利用黃金尾礦生產色釉陶瓷、微晶玻璃等,每年利用1.7萬噸尾礦,可節約尾礦庫管理資金25萬元,增收節支約450萬元。據粗略估計,我縣從事資源再生利用的靜脈經濟達3億元,約占工業總產值的7%,圍繞支柱產業的循環節點初具規模,形成資源有序循環的良好工業生態。

(四)企業內部的循環(企業層面)

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力軍作用,推行清潔生產技術,降低能耗物耗,最大限度地實現流失物料回收和廢棄回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在企業內部構建“小循環圈”。一是推廣節能技術。加強節能技術改造,有重點地選擇和扶持一批節能技改項目,對-窯爐技術改造、礦產精深加工、農業綜合開發等綜合效益明顯的項目進行扶持,鼓勵企業加強科技開發,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工藝,提高節能水平。二是推廣清潔能源。利用我縣水電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村小水電,推動能源結構的調整,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在全國各大陶瓷產區中,率先實行窯爐技術改革,先后建成油窯、電窯、液化氣窯,在陶瓷生產中引進電能、柴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投多萬元建成廣安天然氣工程,向企業提供安全系數高、質量好、價格相對較低的清潔型能源,目前該公司已向多家企業供氣,日供氣量達××萬立方米,既節約了陶瓷企業生產成本,又提高了產品的成品率和優質率。三是強化污染治理。對使用清潔能源、實行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的企業進行補助,“十五”期間我縣撥出專項補助資金30300多萬元,促進了我縣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強化污染治理專項補助,--企業廢水回收率達80%以上,對生產廢水進行處理循環利用的協發光洋等5家企業年節約用水180萬噸。四是加強重點企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嚴格設計規范、生產規程、施工工藝等技術標準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積極采用新技術,不斷改進設計和施工工藝,推行產品生態設計和使用再生材料,減少損失浪費,提高原材料使用率。

(五)社會廢舊資源處置再生利用和綠色消費(社會層面)

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多層次的資源循環利用系統。一是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加快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爭取2006年底前投入使用。建設垃圾分類投放、分類處置設施,探討生活垃圾資源化的可行性,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二是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建設××縣廢舊物資回收交易中心,逐步形成集廢紙、廢金屬、報廢汽車、廢塑料、廢家電、陶瓷產品的廢棄材料等回收和統一處理、加工的交易場所。推廣使用低殘毒、無公害農藥,發展綠色農業產品和土壤的永續利用。三是推動民用節能降耗。推廣先進適用和成熟的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耗的建筑體系和建筑材料,降低新建和擴建建筑的能耗。推廣綠色照明,重點抓好市政路燈、公園燈、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節電工作。鼓勵倡導市民綠色消費水、電、液化氣等生活能源。四是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利用非耕地、山坡地,通過合理設計和科學的投入,形成了具有山區特色的“梯田”式工業用地。大力推進建設標準廠房,進一步提高投資強度,科學合理利用土地、促進可持續發展。實行“退二進三”政策,鼓勵二環路以內的企業向三環路以外遷移,確保企業能順利向縣城外圍集聚。加大耕地整理力度,改善耕地質量,提高土地生產能力。

三、今后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措施

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雖然我縣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上還處于初步階段。作為我縣支柱產業的陶瓷、礦業等產業,屬于高能耗及資源開采型產業,在我縣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強;部分企業尚未擺脫粗放型生產經營模式;開展循環經濟的激勵機制尚未完善,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力量還有待于加強。因此,“十一五”期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創建循環經濟示范縣,對于我縣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今后,我縣將按照“4+1”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優化資源利用和清潔生產為核心,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障經濟、社會、生態持續協調發展。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運行機制。以創建循環經濟示范縣為抓手,成立循環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執行循環經濟決策、組織、管理、技術咨詢、保障、監督等職能,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的循環經濟運行機制。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目標考核體系,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切實把發展循環經濟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數據調查,科學制訂規劃。加強調查研究,對企業單位gdp能耗、水耗,廢石膏、廢瓷土、廢棄產品利用率,礦業回采率、尾礦利用率,現有水源涵養能力,廢物排放量,建筑節能情況等現狀做全面的調查摸底,為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決策提供應有的數據。盡快制訂我縣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指導我縣循環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這次,我們有幸聘請北京大學3030心編制《××縣推進縣域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希望各位專家不吝賜教,為我縣發展大局獻計獻策。

3、強化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環境。研究出臺發展循環經濟政策,綜合運用財政稅收、投資、信貸、價格等政策手段,調節和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鼓勵發展圍繞陶瓷、礦業等支柱產業從事資源綜合利用的行業和企業,建立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積極向上爭取政策,爭取國家、省、市對我縣推行清潔生產、使用清潔能源方面實行稅收優惠。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依法足額征收排污費,改變當前對廢棄物進行被動“末端治理”的做法,促使企業進一步重視廢物的綜合利用,控制廢棄物的產生與排放。

4、依靠科技進步,搭建技術平臺。積極鼓勵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實用技術,特別是陶瓷礦業廢物再生利用、窯爐節能等先進成熟技術。加強科技攻關,利用陶瓷學院的科研優勢,加快建設福建省陶瓷產業技術開發基地,重點加強對節能技術、節水技術、新材料技術、生態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借腦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促進資源節約技術和廢棄物消化利用技術進行革新和升級。

5、加大資金投入,壯大循環經濟。充分發揮政府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采取資金補助、稅收返還、貸款貼息、國有參股等形式,加大對循環經濟的重大項目、技術開發項目、產業化示范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重點支持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項目。如我縣黃金尾礦再利用產業、鐵礦尾礦再生利用產業、廢陶瓷再生利用產業已初具規模,將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促其發展壯大。

我縣發展循環經濟具有一定特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總結提高、改進加強。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是循環經濟領域的學術權威和領軍人物,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希望,各位專家不吝賜教,獻言獻策,共繪××循環經濟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