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郵資調價談提高政府公信力

時間:2022-06-06 10:14:00

導語:從郵資調價談提高政府公信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公信力

國家發改委、國家郵政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決定從11月15日起,調整信函、明信片業務資費。信函資費首重100克以內,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調整為0.8元,外埠由0.8元調整為1.2元,明信片資費由每件0.6元調整為0.8元。漲價幅度分別為33%、50%、33%。

就本人而言,給老爸老媽問的安這些年來由以前寫信變為電話聯系了,給朋友同學問的好也由以前的寫信變成了現在的電子郵件或者手機短信了,寄給兒子的包裹也由以前常跑郵局變成物流公司上門代辦了,到郵局辦理業務最多的主要是特快專遞或者買集郵冊子,但也不經常。打個電話,一分鐘就得4毛,發個短信一句話、一兩個字也得1毛。相比較而言,郵資由6毛調整到8毛或者由8毛調整到12毛,這次郵資調整后的價格還是在像本人一樣的小老百姓們可以負擔的范圍內的,應該說這次調整不會對個人的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

對日常生活沒太大影響,又在可負擔的范圍內,按說不會對這次郵資調整產生多大反應。但是,本人確實也是有反應的了。我的反應不在于應該不應該調整郵政資費的價格,也不在于這次調整的幅度大小,而是在于公眾對這次調整《決定》的反應。

郵資漲價的消息一出,我和大家一樣,感覺很突然、沒有任何前兆。有文章認為,“郵資漲價,就要漲得你措手不及”、“一萬個理由沒想到郵資會漲”。

“沒想到”,說明公眾對這次郵資漲價是不認同的,對于有關國家部門的“決定”是存有疑問的。從互聯網上百度一下,對于此次郵政資費漲價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漲價理由的不理解、不認同,多數網友認為沒有遵循發改委剛剛公布的《關于進一步落實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有關規定;二是對漲價程序的合法性、合規性有疑問,認為不符合《政府價格決策聽證辦法》的有關規定。

此次漲價的最主要理由,據有關“決定”是要“理順由資費結構、緩解郵政行業困難、促進郵政行業發展和體制改革的深化”。

對于郵政業務,本人了解得不多,其資費結構是否合理,是否非要通過漲價才能達到“理順結構”的目的,本人可沒有發言權。就緩解郵政行業的困難來看,漲價肯定是可以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的。但問題有兩個,一是郵政行業的困難(通常說法是成本高,負擔重,虧損是吧)是怎么產生的呢?二是為什么一個行業的困難要由全體國民來平均分擔呢?

這第一個問題,從可知的范圍來看,還沒有聽說過哪一個部門或哪一個機構曾經把郵政行業列入到弱勢行業過,也從沒有聽說過郵政行業的從業人員被列入到社會弱勢群體過。無論是從其收入水平、福利待遇、住房條件或者去辦理有關業務時其員工的態度,本人都沒法子產生同情或者憐憫之心,反而有時會被搞得很沒有“自尊”。甚至我有時也想,要是俺老婆能到郵政系統工作就好了。在這種情況下,郵政行業所謂的困難、成本、虧損,好像更應該更多地從自身來找原因,從經營理念、經營產品創新、經營效率上找原因。

關于第二個問題,一個由國家投資幾十年形成的行業、占有諾大的國有資產,在個人生活狀況明顯不是“弱勢”的情況下,談經營困難,是應該受到國民的責問的?,F在通過漲價,讓全體國民共同承擔這經營中產生的困難,于情于理是不能說得過去的。

從這里,再反觀有關《決定》。在郵政體制改革剛剛拉開序幕的時候,出臺這樣的《決定》,顯然是與大眾的期望背道而馳的。《決定》顯然是沿用了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條件下的行業經營問題。從這方面講,再從大眾對《決定》出臺后的反映來看,《決定》顯然在某種程度上缺失了“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中共中央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中提出的很重要的問題和要求。郵政資費調整的《決定》,顯然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一個行業,而且是生活水平不低、待遇不差的一個行業。這個行業,占有和經營著很大的國有資產,但其業務卻受到了電信、物流等改革已經深化行業的激烈競爭,業務范圍在縮小,業務品種在減少,收入當然不能支付其相當高的個人生活待遇和資產運營成本。但這不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讓國民負擔的理由。為了一小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受損失或者有所提高,而讓大多數國民共同利益受損,其政策當然不能夠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提高政府公信力,就要求政府的每一項戰略決策都能夠真正的讓大家感覺到一項政策是為大家好,為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為大家都過得更舒服、更幸福,切實把屁股坐到老百姓(人民大眾)這邊來。這也是科學發展觀、建設自主創新國家、建設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戰略決策能夠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的重要原因。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是件說著容易做起來難的事。但惟有其難,才見其貴,才見其重。愿我們的每一級政府、每一個政府部門、每一個工作人員,出臺每一項具體政策、做出每一個決定、辦理每一件事,都能夠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精神,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