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時間:2022-07-11 04:40:00

導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給予農村更多的關注,在第三部分專門設計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明晰了新農村發展思路: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公用事業,增加農民收入。

通過對《建議》的深入學習,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有了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可以說,這一目標要求是從統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角度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概括。這是因為:首先,“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是物質層面上的,屬于物質文明建設的范疇,“生產發展”是建設新農村必要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則是建設新農村的物質體現。其次,“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精神層面上的,屬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鄉風文明”是建設新農村的主線、靈魂,“村容整潔”則是新農村的外在體現。再次,“管理民主”是政治層面上的,屬于政治文明建設的范疇,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保證。因此,這一目標決定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在具體內容上的“新”體現:一是農村經濟要有新發展。二是農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改善。三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有新進展。四是農村容貌要有新改觀。五是農村的民主管理水平要有新提高。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與黨的偉大事業的統一。為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工作要求,就必須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確保農業和農村各項工作有新起色。因此,結合寶山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際情況,在貫徹落實《建議》的過程中,我們應當關注以下幾點: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加強村級組織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著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

要緊緊圍繞區委提出的“抓好一把手、帶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隊伍”的工作要求,全面實施村黨組織“兩推一選”和村委會直接選舉,完善選拔任用機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同時,要加大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力度,通過實行跟蹤培養、崗位鍛煉、滾動管理等制度,建立一支德才兼備、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

要按照理論聯系實際、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以各級黨校、各類培訓基地為主陣地,以集中培訓、“雙月培訓”等為主要載體,認真實施以政治理論、崗位技能、工作方法、現代科技、實踐鍛煉和學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素質教育工程,健全教育培訓機制。鼓勵村干部參加各類成人教育,著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能力素質,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要進一步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采取定目標任務、定考核標準、定獎懲措施等管理辦法,將村級經濟、黨建工作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任務進行細化、量化,做到干有目標、管有依據,強化監督管理機制。

要按照總書記關于“真正重視、真正關懷、真心愛護村干部”的要求,從政治上關心、生活上愛護農村基層干部,解決村干部退有所靠、老有所養的問題,解除村干部的后顧之憂,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建立激勵保障機制。

要通過上述機制的運用,使村級領導班子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都有明顯提高,依靠科技發展經濟的意識不斷增強。使村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文化素養和政策理論水平不斷提高,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明顯增強,能夠準確、科學地把握市場,緊緊圍繞區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結構,加速產業化、標準化建設,加快現代化都市型農業建設步伐”的工作目標,指導和帶領農民群眾有效地組織生產活動。同時,要以“凝聚力工程”為總抓手,進一步深化“一線工作法”,以“問百家事、解千人憂,我與群眾心連心—繪制《為民地圖》”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針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實際、富有本地特色的“三聯系”、“三走進”、“三關心、一深入”等主題活動,健全密切聯系群眾的機制,落實村干部走訪機制等,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作用,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要認真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認真履行發展黨員工作程序,嚴格執行黨員發展公示、測評、預審和票決等制度,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把好“入口”,進一步提高發展黨員工作質量。

要進一步規范黨內組織生活,嚴格執行“”等制度,充分發揮各級黨校,黨員電教播放點等的陣地作用,采取組織宣講團、專題講座以及電化教育等多種形式和手段,教育和引導農村黨員增強黨性意識和黨員意識,不斷提高黨員的基本素質。

要加強對農村黨員的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和嚴格監督,要堅持從嚴治黨,把握標準,嚴格程序,暢通“出口”,教育和引導黨員遵守黨的章程,服從黨的紀律,履行黨員義務,確保農村黨員隊伍的純潔性,逐步形成農村黨員隊伍自我純潔的機制。

要按照“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要求,著眼于強化黨員對黨組織的信任感和歸屬感,按照《寶山區居民區(行政村)黨員服務點規范化建設的基本要求(試行)》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各行政村的黨員服務點建設,為強化黨員教育管理搭建平臺。讓農村黨員在政治上有自豪感、工作上有責任感、生活中有榮譽感,切實擴大黨的工作的影響力。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務公開

要確立“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黨的領導是關鍵,發揚民主是基礎,依法辦事是保證”的思想,把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

要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進村民自治,保證農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要全面深化村務公開制度,對重大事項做到事前公開,發揚民主,讓群眾參與決策。在此基礎上,全面推行以“黨組織向黨員亮‘工作底’、村委會向村民亮‘家底’”為主要內容的“亮底工程”,切實推動黨內民主,加強民主監督。

要嚴格按照《寶山區村務工作議事規則》的規定要求,規范村級事務決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要按照憲法、法律和黨的政策,經過村民充分討論,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并共同遵守,共同監督,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實處。同時,要把思想教育的重點放在普通群眾身上,在群眾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富而崇德,富而尚勤,富而求知,富而思學”的良好民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它的實現,不僅是用先進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先進的組織形式經營農業,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農業,更需要通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領域中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