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江源全國政協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專題調研紀實

時間:2022-04-26 05:27:00

導語:情系三江源全國政協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專題調研紀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系三江源全國政協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專題調研紀實

5天時間,2000多公里行程,這樣的行程卻是行走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上。即使對于普通的年輕人,都是艱苦的考驗。而對于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的全國政協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專題調研組的成員來說,就更賦予了另外一層含義。在之后的行程中更加驗證了青藏高原確是艱難之旅——很多調研組成員都是用氧氣袋支撐著走完了全程。

是什么支持他們來到青藏高原?把目光聚焦在三江源?

“我們是帶著感情來的”

“我們是帶著感情來的。”在調研組到達西寧的第一天,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楊崇匯就開宗明義地說。

三江源的生態問題與全國政協有著深厚的感情。2003年春天,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的一次聯組討論中,長期關注三江源生態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何玉成在發言中指出:三江源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必須下大力氣予以治理。他的發言引起了九三學社中央的高度重視。2003年7月,九三學社組成考察團,赴三江源地區進行了調研并形成了《九三學社中央關于加大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建設力度的建議》。這一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2003年8月21日,總書記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推進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2003年底,國家發改委將《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

2004年7月,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員會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組成調研組,再次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察。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調研報告中再一次建議國務院盡快批復《規劃》。

2005年1月,青海各族人民多年來期盼的《規劃》正式被批準。國家決定投入75億元巨資改善三江源生態環境。

今年5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原青海省副省長馬培華一封關于開展三江源生態保護調研的信擺在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案頭。信中指出,三江源規劃實施2年來,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此產生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賈慶林主席當即批示:三江源生態建設至關重要,請盡快將調研組組織起來,工作開展起來。

8月6日,全國政協調研組召集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中國氣象局6部委負責人會議,了解三江源生態建設總體情況;在此之前,調研地區準備的詳細材料已經提前發給了調研組成員;8月7日,青海省委、省政府、省政協向調研組介紹情況;

8日開始,調研組開始了對三江源的專題調研……

放下羊鞭之后怎么辦?

“我們決不是走馬觀花,而是要深入下去,研究問題。要通過這次調研,為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來。”調研伊始,全國政協副主席、調研組組長李蒙就強調。“國家投75億巨資搞三江源生態建設,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工程實施2年了,三江源生態建設到底搞得怎么樣?取得哪些成果,存在什么樣的問題,這是我們調研的重點。”

生態建設現狀如何是調研組關心的首要問題。調研組深入到塔拉灘治理現場、瑪多縣治沙點、黑土灘退化草地治理示范區等地深入了解情況。都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鼠害治理效果如何?有沒有科技支撐?減畜有沒有保障措施?在每一處調研現場,調研組都刨根問底,力求了解最真實的情況。

調研組了解到,草原內減畜減人是重要的生態保護措施。而其中牧區移民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多到移民點看一看才能了解實際情況。”在5天的行程安排中,調研組整整跑了7個移民點,從海南州興海縣唐乃亥移民社區建設到玉樹州囊謙縣家吉娘社區,從瑪多縣三叉口移民社區到稱多縣清水河鎮扎瑪村牧民聚居點,都留下了調研組的身影。青海地廣人稀,移民點散落分布,調研組堅持跑完每一個移民社區,每到一個點都深入牧民家中,與牧民深入交談,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

8月9日,調研組來到清水河鎮扎麻二社以草定畜牧戶白然家。

“您老多大年紀?”李蒙親切地問。

“70歲。”白然老人回答。

“移下來后生活怎么樣?習慣嗎?”

“習慣了,再去放牧倒不習慣了。那里太苦,感謝黨的好政策。”

“還有什么困難沒有?”

“沒有手藝。孩子們不知道怎么辦呢?”

看來發展牧民后續產業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多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李蒙臨時決定走進了附近牧民拉加家和卓瑪才措家,了解到了同樣的情況——除了放牧,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謀生的能力。“必須大力解決牧民的后續產業問題,我們也會向黨中央國務院反映。”李蒙對陪同視察的青海省副省長李津成說。

“首先要解決牧民的職業教育問題,讓他們放下羊鞭才不是一句空話。”馬培華委員補充說。

這次調研比預計行程晚了1個小時,直到晚上8點,調研組才到達駐地。“晚些沒什么關系,重要的是我們了解到了真實的情況。”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溫克剛對記者說。

共謀三江源的將來

日程滿滿,收獲滿滿。

內部討論會上,調研組成員圍繞著調研中了解到的情況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發表了自己的建議。

“國家實施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是正確而富有成效的,三江源生態治理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楊崇匯欣慰地說。

“國家有關部門盡快組織對《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項目進行必要的調整,進一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資金的使用效率。”曾在擔任青海省副省長期間抓過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規劃實施的馬培華建議。

“應當加強科學技術在三江源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支撐地位,如通過草畜種改良、有機食品加工等現代農業理念,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全國政協常委、原青海省省長、中國地震局原局長宋瑞祥說。

“國家應當采取措施對三江源地區實行特殊的教育政策,提高這一地區的農牧民素質,使其適應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10年間為生態保護建設問題跑遍大江南北,對我國生態建設情況了然于胸的溫克剛主張。

“國家也應加大對三江源地區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的扶持力度,通過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和轉移支付制度,保障三江源地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研究部部長李善同建議。

在調研組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意見交換會上,青海省委書記強衛由衷地說:“全國政協委員們不辭辛苦、風塵仆仆、長途奔波,深入基層了解農牧民的真實狀況,這樣的工作作風讓我們備感敬佩。我代表青海人民感謝你們的關心。這些建議我們將進行認真研究,并結合三江源生態保護的實際工作,予以吸收、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