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講話

時間:2022-03-12 12:19:00

導語: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講話

*市是*西南部的一個山區縣(市),全市轄15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309個行政村,總人口105萬,其中農業人口80.6萬,全市總面積405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8萬畝,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市。根據省的部署,從*年開始,我市把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來抓,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所有農村都已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年度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為32.58萬人,*年參保人數達36.88萬人,占全市農業總人口的45.8%。從*年10月開展試點到今年10月份止,全市共有7622人享受了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補助總金額428.62萬元;扶持特困農戶參加合作醫療39428人,扶持金額21.513萬元;對大病住院特困人員實行醫療救助649人,救助金額92.09萬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統一認識,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件大事來抓

自省政府《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的通知》下發后,市政府召開了專門會議進行學習和貫徹,充分認識到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減輕醫療負擔、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問題以及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重要意義,決定把它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民辦實事的一項具體行動。為加強領導,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我市于*年4月成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分管農村工作的市委副書記和副市長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農業、衛生、財政、計委、民政、勞動、審計等部門的負責人,并設立了市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配備了4名專職人員,負責具體工作。各鎮也相應成立了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設立管理辦公室,配備3—5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各村委會也指定一名村干部兼職負責農村合作醫療服務工作。全市共有320名專兼職人員從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成為農民群眾最親近的干部。經過充分準備,*年10月在合水鎮開展了試點工作。*年全市各鎮陸續建立了以鎮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我市近兩屆黨政班子對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都非常重視,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列入社會發展規劃。每次召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作了重要講話。人大、政協也為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去年我市根據省政府關于理順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的決定,將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職能和機構成建制移交衛生局,并及時采取措施加強管理,確保了農村合作醫療健康運行。今年市政府換屆后,又及時調整領導小組成員,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在總結去年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基礎上,今年我市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市委書記周樂榮、市長敖廣恩多次主持召開專門會議研究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并親自為參加合作醫療的特困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分工又合作,集中有限資源,全力支持農村合作醫療發展。各鎮建立了工作責任制,采取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和黨員包戶的辦法,層層落實責任制,使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序地進行。今年7月,市政府又與各鎮(街道)簽訂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考核責任書,做到有組織領導、有規章制度、有專項經費、有檢查指導、有考核表彰,有效地推動了農村合作醫療開展。

為了引導農民群眾參加合作醫療,我市在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增加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年,市政府劃撥32.588萬元作為引導補助資金,*年,市人大常委會又批準財政預算320萬元作為農村合作醫療的配套資金,人均8元。

二、以點帶面,宣傳引導,廣泛發動群眾參加合作醫療

*年省和*市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召開后,我市就著手制定工作方案,做到早規劃、早準備、早動手,在沒有現成經驗借鑒的情況下,先后出臺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方案、章程、實施細則和各項管理制度,把工作的日程、內容具體化。8、9月份,有關部門到合水鎮調查摸底,制定了試點方案。10月份,試點工作在合水鎮平南村正式展開。為了抓好試點,全市抽調全各鎮主管農村合作醫療的副鎮長參加試點工作。通過近半個月的工作,試點村有81%的農戶參加了合作醫療。至*年上半年,各鎮相繼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我市在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過程中,按照農村合作醫療的工作規律辦事,避免簡單、粗糙的工作方法。一是宣傳發動求“廣”,營造良好氛圍。為了提高農民群眾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認識,爭取他們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以及出動宣傳車、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印發“給農民一封信”和召開村民的組長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座談會、家長會以及工作隊下去和基層干部一起走村串戶進行宣傳發動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提高農民群眾對合作醫療的認識。同時,各村委會在村務公開欄張貼《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藥費報銷人員一覽表》,通過實實在在的事例,使群眾覺得農村合作醫療是農民得到實惠的“德政工程”,堅定了農民群眾參加合作醫療的信心。二是工作方法求“活”,提高參保率。在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過程中,我們注重抓好“五帶頭”:①村干部、村長及其親戚親屬帶頭;②黨員及其聯系戶帶頭;③外出在全市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干部職工的家屬帶頭;④群眾積極分子帶頭;⑤外出務工、經商致富的農戶帶頭。為做好農民群眾的思想發動工作,鎮、村干部深入群眾做細致宣傳發動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位村支部書記把提高參加率的經驗概括為:“理解政策,晚晚到戶”。由于工作方法得當,宣傳到位,農民群眾參加合作醫療的熱情高漲。如合水鎮潭震村委會新云自然村,全村農民群眾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宣傳、電臺、電視臺、報刊等新聞單位主動配合支持,全市各鎮加大宣傳力度,共出動宣傳車250車次,印發“給農民一封信”等宣傳資料28萬多份,播放有關的電視、廣播節目420次,報道有關的新聞30條,掛貼宣傳標語、橫額7333條(幅),出版板報670期。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發動,提高了農民群眾的認識,消除了疑慮,樹立了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信心,取得了農民的信賴和支持。

三、及時總結經驗,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我市原來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制定的,當時上級財政扶持資金沒有到位,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也沒有把握,因此選擇了“合藥不合醫”的辦法,即:參加人因病住院,可報銷藥費的70%,其它費用不報,每年1000元封頂。一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個方案雖然使不少群眾受益,但補助標準較低,對部分群眾幫助不大。針對存在問題和上級有關文件的要求,我市在第一輪合作醫療到期后,及時修訂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先后印發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章程、鎮街工作規則、醫療救助辦法等文件,新的資金管理制度也正在起草。新制度從8月1日起執行。主要內容是:1、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實行全市統籌。2、統一農村合作醫療的起止時間。3、調整報銷范圍和標準。參加人因病住院,由原來的1000元封頂提高到3000元封頂。4、明確了鄉鎮工作規則。通過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鎮街道工作規則》,明確了鎮和村民委員會承擔的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責任。

四、建立醫療救助制度,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從建立農村合作醫療開始,我市就把緩解大病對農民造成的困難作為主要目的。因此,在建立合作醫療制度的同時,按照省人大議案的要求,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資助困難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對患大病重病的特困農戶在合作醫療補助限額之外再給予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年,資助特困農民參加合作醫療28786人,資助金額14.393萬元,救助大病住院特困農民480人,救助金額72.01萬元。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市部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看病難的問題。馬水鎮龍田村委會吳家軒因患肺腫瘤,到廣州等地大醫院治療,用去醫療費8萬多元,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吳家軒及其家人失去信心,放棄治療。市農醫辦得知情況后,根據其實際,除按規定及時為其報銷醫藥費2500元外,還分兩次給予醫療保障救助金5500元,從經濟上支持吳家軒繼續治療,使其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合水鎮潭震村委會崔庭琰(四年級學生),因患地中海貧血,其父母已向親戚朋友借款5萬元為其治病,去年參加合作醫療以來,我們除按規定報銷醫療費2600元外,還發給救助金5000元,幫助其解決部分醫療費。馬水鎮東風村委會村民曾裕軍,遭遇雙重不幸,妻子因病去世,自己又騎車摔傷,用去醫藥費2萬多元,使他難以面對生活的困難,當鎮領導帶去合作醫療補助和醫療救助金共6500元上門看望他時,這位男子漢忍不住淚水,失聲痛哭。這件事也深深教育了鎮的領導班子,使他們感受到農村合作醫療確實是密切黨和群眾關系的民心工程,一定要辦好。有不少農民也深有感觸地說:“合作醫療是實實在在對農民的關懷”。

五、攻破難點,加強監督管理,搞好合作醫療服務

農民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合作醫療資金能否真正用到他們身上有疑慮,擔心益了干部,虧了群眾。為了消除農民怕吃虧的思想,使他們放心,從合作醫療試點階段,我們除了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外,特別注重加強監督管理,尤其是對合作醫療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對資金籌集、財務管理、醫藥費報銷、衛生服務、審計監督等合作醫療運行中的各個環節,制定和落實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合作醫療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實行專帳專戶,專款專用。農村合作醫療收支情況,每月在鎮、村政務公開欄上向群眾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二是落實工作經費,充分調動農醫干部的積極性。合作醫療試點階段,由于我市財政較為困難,投入農醫工作經費較少,致使鎮級農醫辦的日常辦公用品都無法配齊,工作人員下鄉補助未能及時發放,嚴重挫傷鎮、村農醫干部積極性。*年,市政府在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安排農醫工作經費17萬元,各鎮也投入一定數量的工作經費,并明確按參保人數人均0.5元獎勵鎮、村農醫干部,從而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今年7月份后,按照市統籌的需要,抽調專業人員組成并帳工作組,將各鎮合作醫療結存資金全部劃轉市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專戶。為了提高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我市為各鎮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統一配置了電腦,最近又在省衛生廳的指導下,開始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管理系統,已經對全市農醫工作人員進行信息化管理培訓,并把農村合作醫療的全部資料錄入電腦,今后可以通過電腦進行費用報銷、統計、資金管理及監督,實行了電子計算機聯網管理。目前,我市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實行了縣(市)統籌。各鎮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向農民個人收繳的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統一使用省財政廳統一印制的財政票據。在農業銀行設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用帳戶,專帳管理、專款專用,確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并健全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的規章制度,按照規定合理籌集,及時審核支付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規范醫療費報銷程序,參加人出院后,持住院有關憑證票據到村委會講報銷申請,村委會出具證明,到鎮農醫辦公室辦理報銷手續,也可以由村干部代辦。參加人的報銷情況在村委會政務公開欄公示。各鎮規定每逢趕集日為辦理報銷時間,每月市與鎮結算一次,做到收有憑證,支有票據,嚴格審核,定期公布,接受群眾和審計部門的監督,確保合作醫療資金的使用公開、公平、合理、合法,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信于民。

在發展合作醫療過程中,我們還十分重視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和管理,包括基本醫療保健設施的配備,人員的技術培訓,對醫務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醫德醫風教育。鎮衛生院對參加合作醫療人員門診就診免1元掛號費,X光、B超、心電圖檢查優惠10%的費用。通過加強這幾方面的建設和管理,使醫務人員在思想感情、服務態度、服務水平、工作制度等更有利于支持合作醫療、服務于合作醫療。

同志們,我市在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不斷完善和提高,也需要接受時間的檢驗。我們將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總結經驗,學習兄弟縣市的經驗,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實干,努力實現我市農村合作醫療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