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國庫制度改革管理講話

時間:2022-07-02 03:19:00

導語:市國庫制度改革管理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國庫制度改革管理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這次培訓會議的范圍是市直全部預算單位,它是我們財政部門經過認真研究后決定舉辦的。舉辦這次培訓的原因有二:其一,從2000年開始,按照財政部、省財政廳的統一部署,國庫管理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期間無論是財政工作者,還是在座的諸位財務工作人員都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到目前,改革的目標已基本實現,因此有必要就改革后形成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與大家一起梳理、互相交流;其二,今年3月份動員部署的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涉及到的相關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等內容需要向大家講解、布置。一句話,這次培訓目的是為了改革后的財政、財務工作更加規范和順暢。那么,借此機會,我想與大家交流兩方面的內容。

一、回顧我市改革進程

1、國庫管理制度改革

國務院批準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到2005年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按照財政部、省財政廳的統一安排,我們從2000年開始,本著分步實施的原則實現了三步跨越。

第一步:2000年實現了財政撥款單位職工工資的統一發放。

第二步:2001-2002年,實現了財政集中支付。這期間,2001年初對11個財政撥款單位進行集中支付試點,當年下半年擴大試點范圍到45個單位,2002年將財政撥款的156個單位全部納入集中支付范圍。

第三步:2003-2004年,建立了規范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這期間,2003年試行了“實撥方式下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2004年為市直243個預算單位建立了“零余額”賬戶,實現了對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資金的“零余額”清算制度。

至此,市本級建立起了新的國庫管理制度,基本在財政部要求的時間內實現了規定的改革目標,經過2005年一年的運轉,“零余額”清算系統清算各類資金5.1萬筆,金額22億元。

2、政府收支分類改革

關于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在今年3月份的預算動員部署會上,曾給大家介紹過改革的內容。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由“收入分類”、“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三部分構成,其中收入分類變化不大,只是增加了一個級次,重點是支出分類,采用兩種方式劃分,支出功能分類主要反映政府的各項職能活動;支出經濟分類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具體用途。兩種分類方式并存,就是為了對任何一項財政收支進行“多維”定性,清清楚楚地說明政府的錢從哪里來,干了什么事,最終用到了什么地方,從而為預算管理、統計分析、宏觀決策和財政監督提供全面、真實、準確的信息。由于我們原來培訓過,有基礎,這次培訓主要介紹改革后的會計核算問題。

二、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團結協作,做好工作

希望大家能高度重視改革帶來的變化,做好今后的財政財務工作。改革就意味著有破有立,多年來一直延續采用的方法和程序將被改變,而要遵循一定的新的模式和規程。順應它,工作起來會比較順暢,否則會出現許多掣肘,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也不例外。我們也發現過一些現象,比如,常常聽到一些會計說:“當了十年、二十年的會計,越改越不會干了”;單位申請的項目資金,一經預算批準,就認為踏實了,但卻由于沒能及時支付,年底形成結余花不出去了,好不容易申請來的錢花不了覺得挺委曲;有的單位,項目預算做得科學可行,實際執行進度正常,卻由于支付方式、采購方式不符等原因,資金不能及時撥付到位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也正是今天我們組織專門培訓,也就是把改革后我們財政的工作流程講給大家聽的原因,也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改革帶來的新的變化,大家一起認識它、掌握它,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它,這樣,我們的工作就會重新步入新的軌道,從而更加順暢。

我們曾對國庫改革前后做過總結,改革實現了六大變化:

1、改變了賬戶設置。改革前,各預算單位可以在銀行重復和分散設置賬戶,有的可以設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賬戶;改革后,財政在人行開設國庫單一賬戶,在銀行開設財政預算外專戶,為預算單位開設“零余額”賬戶,也就是說,所有財政資金將在一個體系內流轉。那么未予批準的賬戶,整個系統就不認了。也正因為如此,2004年我們為所有單位設置了“零余額”賬戶,去年,即各預算單位設置“零余額”賬戶一年后,各單位原來的基本存款賬戶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不得不取消了。

2、改變了支付方式。過去,單位的撥款申請只要符合年度預算安排,國庫即將資金撥付給單位,資金到單位“口袋”后,如何分配使用、什么時間使用、怎么使用、使用結果如何基本是單位說了算?,F在不同了,資金支付改為以直接支付為主、授權項目單位自行支付為輔的方式,每一筆資金都必須有合理而明確的支付方式。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必須清楚兩種支付方式的范圍劃分,從預算安排時就要重視,不要因為支付方式錯誤而影響支付進度,現在整個支付流程都是網上運行的,等到資金支不出去,再調整支付方式會很麻煩。

3、改變了資金存放方式。改革前,財政資金在實際支付行為發生前分散放在預算單位,改革后,統一存放在財政部門,也就是說只有在預算單位發生實際支付行為時,資金才流出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前面我曾提到,有些單位雖然有項目預算,但如果項目不能實施,錢就出不去,而且按照現行政策,項目資金不得兩年結轉,如果第二年還不開始就說明項目資金的安排有問題,這也正是結余資金中沒開工項目資金先收回的原因。這里我想特別提醒大家注意,資金是為完成項目而安排的,不要為了申請資金而安排項目。

4、改變了資金結算方式。銀行由先存款后支付改為先付款后清算。也就是說,在支付行為發生前,財政資金全部放在國庫單一賬戶和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戶,財政“零余額”賬戶和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的銀行存款都為零。辦理支付業務時,銀行先墊付,每日終了再清算。應該說,基層預算單位無論何時用款,均可在一天之內撥給收款人,這樣也方便了預算單位用款。

5、改變了預算執行信息的反饋方式。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集中支付,每筆資金的來龍去脈更加透明,整個執行進度一目了然,將事后反饋改為實時反饋。

6、改變了監督方式。將事后監督改為全過程的實時監督。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財政掌握著資金支付的最終環節,剛才說過支付方式不對要調整,項目不符不能支付,無論是直接支付也好、授權支付也好,所有資金將在一個體系內按規范的程序運轉,這就對我們的財政財務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們規范化運作。

總之,無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還是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其初衷都是好的,都是為了使財政管理進一步走向公開、透明、規范,也更是為了方便各預算單位,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但它自身的運行又必定有一個規范的模式,有一套標準的程序,所以暫時的不適應也是正常的。這需要我們財政部門,不斷規范自身行為,同時也希望各預算單位的財務工作者,特別是在座的各位,能夠通過這次培訓認識、熟悉財政的管理流程。只有我們統一思想,相互配合,才能保證以后的工作更加順暢,才能保證我們遇到困難迎刃而解,也才能實現我們財政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更好地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大家能團結協作,齊心協力,積極穩妥地推進財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財政,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最后,預祝這次培訓班能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