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社區情暖萬家推進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12-07 09:00:00

導語:書記在社區情暖萬家推進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社區情暖萬家推進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社區服務是社區的基本功能,是社區建設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召開這個會議,目的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以“情暖萬家、愛心服務”為主題,掀起社區創建服務載體、優化服務舉措、健全服務體系的新高潮,努力把全市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剛才,新區世紀苑社區等6家單位進行了交流發言,理念新穎、各具特色、成效明顯,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借鑒,努力開拓創新,為提升全市社區服務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市紀委監察局、民政局、文廣局、總工會向全市社區贈送圖書,體現了相關單位對社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會上還頒發了“蘇州市和諧示范社區”獎牌,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獎單位表示祝賀。下面,我就進一步深化社區服務工作談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社區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區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加強社區建設,改進社區服務,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強社區服務工作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我們的社區就處在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前沿。因此,我們必須站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緊密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破解社區服務工作中的難題,通過更加完善、更加貼心、更加務實的社區服務工作為群眾解決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

2.加強社區服務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建設和諧社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社區不和諧,構建和諧社會只能是一句空話。要建設和諧社區,就必須服務群眾、造福居民,使社區居民安居樂業、幸福美滿。因此,做好社區服務與建設和諧社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區服務通過幫扶弱勢群體體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有效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通過開展志愿服務弘揚社會公德,通過組織互幫互助營造良好社會風氣,從而有力促進社區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實踐表明,社區的服務水平越高,社區的社會秩序就更安定有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更和諧。

3.加強社區服務工作是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現實需要。社區是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場所,社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要做好社區服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社區服務,同時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豐富多樣。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社區服務工作,要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不斷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努力為居民營造舒心、安心、順心的社區生活環境。只有社區服務工作做好了,才能增強廣大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激發他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的社區工作也才能有更扎實的群眾基礎。

二、準確定位,全面推進社區服務工作

服務居民、方便居民、造福居民,是加強社區服務工作的根本任務。因此,我們要將社區居民的需求作為社區服務定位的風向標,以居民呼聲為第一信號,以居民利益為第一追求,以居民滿意為第一標準。通過努力,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努力實現社區居民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

1.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心連心”的服務。社區是黨委政府與居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社區服務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的社區服務工作要切實發揮好“連心橋”的作用,對上為黨委政府分憂,對下為居民群眾解難,讓居民深切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懷,使居民加深對黨委政府的感情。要做好銜接器。協助政府做好社區公共服務,以社區事務工作站和社區服務中心為載體,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區的各類服務職能,積極推進“一站式”服務,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社區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以及醫療衛生、計生、文化、教育、體育、安全等服務工作。要做好轉換器。及時為居民提供“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服務,既要向居民傳達好黨委政府有關政策精神,使黨委政府的意圖轉化為居民群眾的意愿;又要把居民的呼聲真實反映給黨委政府,使居民的需求轉化為黨委政府的決策。

2.要為社區居民提供“手牽手”的服務。社區內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的多樣化,要求社區必須發揮好組織和協調作用,積極為有服務意愿者和有服務需求者牽線搭橋,實現居民的自我服務,達到互幫互助、互惠互利的目的。要搭建鄰里互助平臺。組織動員社區居民開展鄰里互助等群眾性自我服務活動,倡導社區居民開展社會捐贈、互幫互助,為區內弱勢群體提供應急服務和輔助性救助服務。要搭建民間組織平臺。支持和鼓勵社區居民成立形式多樣的慈善組織、群眾性文體組織、科普組織和為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服務的組織,使社區居民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實現自我服務。要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優化整合志愿者隊伍,指導志愿組織和志愿人員以“一幫一”結對子、生活幫扶等方式,開展社會救助、優撫、助殘、老年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要搭建社會化服務平臺。鼓勵和支持社區內或周邊單位服務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引導和管理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建立社區商業服務網點,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社會化服務。

3.要為社區居民提供“情系情”的服務。我們的社區居委會是民選出來的自治組織,社區干部必須時刻心中裝著居民,要用真情投入服務工作來回報居民群眾的信任、贏得居民群眾的愛戴。要加強主動服務。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入群眾多溝通、多了解居民的迫切需求,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真正體現便民、利民、為民、惠民。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積極的宣傳引導,培養居民參與社區自我服務的意識,增強居民對社區服務的認知及認同感,從而提高居民的參與熱情。

三、強化措施,確保社區服務工作取得實效

近年來,我市社區服務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提升水平的新階段。要把新階段的社區服務工作做好,取得黨委政府滿意、群眾滿意、自身滿意的實效,使社區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關鍵在于強化措施、落實責任、扎實工作。

1.加強領導發揮合力是關鍵。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加強領導發揮合力是推進社區服務工作的關鍵。要堅持黨的領導。在社區服務中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同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的良好局面。要弘揚新風正氣。以社區互助服務、愛心服務、志愿服務等為載體,引領社會主義新風尚,發揮其強大的號召力和向心力,深化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要健全領導機制。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居委會、民間組織、志愿者、駐社區單位、企業及居民個人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保證社區服務工作的健康發展。要形成整體合力。各鎮(區)要將加強社區服務工作列入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幫助社區解決開展服務工作所需資金、場所和人員等實際問題。市社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業務指導,進一步落實推進社區服務工作的具體舉措,形成整體合力。

2.推進服務載體建設是重點。推進服務載體建設有利于形成從居民最迫切需求入手的服務工作導向,有利于社區服務工作出亮點、出經驗,也有利于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工作上水平。今天會議的主題是“情暖萬家、愛心服務”,這是我們全市總的社區服務載體,各社區都要圍繞這一主題,努力創建有特色的服務載體,打造有影響的服務品牌,形成有實效的工作抓手。要學習借鑒經驗。過去幾年來,全市一些社區已經在服務載體建設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如城廂鎮南區社區的“紅楓愛心服務站”、中區社區的“陽光愛心服務站”、西區社區“情暖萬家”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南園社區的“五橋工程”,沙溪鎮新北社區的“熱心公益網”等,都已經成為了頗具影響力的服務品牌。全市各社區要學習借鑒這些成功做法,加強自身服務載體建設。要注重結合實際。各社區創建服務載體要從本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先要搞好調查研究,傾聽區內群眾的呼聲,不能為了求形式而盲目設立,服務載體要能真正體現出各社區的特色。要掀起創建高潮。希望已經在服務載體建設上先行一步的社區要再接再厲、不斷提高,尚未建立服務載體的社區要深入挖掘、迎頭趕上,掀起全市創建服務載體建設的高潮,形成“個個社區有載體、一居一品出特色”的生動局面,全力打響具有*特色的社區服務品牌。

3.構建長效工作機制是保障。構建長效工作機制是確保社區服務工作不放松、上水平、出成效的有效手段。要健全投入機制。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社區資金投入模式,加強社區的硬件建設,為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提供場所、設施保障。要健全人才機制。強化社區服務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為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提供人才保障。要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健全能夠客觀反映社區服務、居民需求及滿意程度等有關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評估體系,以居民滿意度為主要指標強化對各鎮(區)及居委會的社區服務工作考核。要健全激勵機制。繼續培育示范典型,不斷總結推廣示范單位的先進經驗,在全市開展“情暖萬家、愛心服務”十佳特色工作和百件為民好事的評選活動,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引導、帶動和輻射作用,推進全市社區服務工作的全面發展。

同志們,加強社區服務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地抓好社區服務工作,力爭為提升社區建設水平,促進和諧*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